光緒爲何不直接殺了慈禧,自己親政?

小離Olina


曾經年少無知的時候也在想這個問題,光緒是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慈禧太后,自己親政不就完了嗎?那樣“朕的大清就不會亡了”。但等到了現在才明白

“皇帝並不是至高無上”,至高無上的是權力,這就像東漢末年大家都聽曹操的,而對於漢獻帝這個皇帝視為“傀儡”。光緒之於慈禧就好比於漢獻帝之於曹操,傀儡而已!如果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光緒和慈禧還有點血緣關係。。

清朝末年,慈禧是掌握清廷最高權力的人,在她的身邊聚集了李鴻章,榮祿,剛毅等一系列實權大臣,只要稍微有些權力的人基本上都是慈禧提拔上去的,這些人自然把慈禧當做他們的“老佛爺”,光緒死了沒關係,慈禧一定不能有事,可以說慈禧在清廷政壇地位的穩固是無法想象的。


而我們反觀光緒皇帝,他的身邊是一些什麼人呢?有理想,有抱負,有才學,但缺少了權力。朝廷三品以上的大臣沒有一個站在光緒這邊,外邊的九大總督更是沒有一個為光緒辦事。在他身邊沒有出謀劃策的“孔明”,有的只有科舉不中的康有為。

此外殺慈禧還得有人“操刀”吧,光緒不可能自己親自動手吧,但當時紫禁城,頤和園的侍衛都是慈禧的手下,都是慈禧正藍旗的人,

光緒身邊的兩個太監總管都是慈禧太后一手提拔上去的。宮外的兵權,對於光緒來說就是“可望不可即”的“白月光”了,當時榮祿節制北洋各部,奉命拱衛京城,雖然榮祿的幾萬人馬打不過八國聯軍,但保證慈禧的安全還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光緒冒冒失失的殺了慈禧,他必將難逃一死!


一樹梅花一放翁


關鍵是光緒殺得了慈禧麼,有那個實權嗎?皇帝有實權才是九五之尊,至高無上,皇帝要是沒了權力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大家尊崇的是權力而不是個人。慈禧就是一太后,但她牢牢的掌控著權力她就是九五之尊,接受世人的膜拜。


慈禧不是那麼好殺的,她親政47年,培養了一批忠於自己的政治勢力,像榮祿、李鴻章、袁世凱、張之洞等晚清忠臣,這些人都只聽命於慈禧,不會被光緒所左右。


慈禧待光緒也算可以,光緒四歲進宮,慈禧對他關愛有加,教他識字背書,又請翁同龢做老師,光緒滿十歲時,讓他跟在自己身邊學習處理政務,有時還讓他代為批閱奏摺,光緒對慈禧也是敬畏有加。


慈禧還是放權給光緒的,1889年光緒18歲時親政,但他的執政能力太差了,甲午戰爭和戊戌變法都是光緒作主發動的,說明光緒還是有實權的,但其結果卻出乎意料,都是慈禧給擦的屁股。


光緒任用的都是康有為、梁啟超等機會主義者,這些人只會空談誤國,只會媚日,只會變著法子出賣西藏、新疆領土,幸虧慈禧及早剷除了這些亂臣賊子,否則他們成了氣候不知還要做多少傷天害理的事。


光緒從小到大都在深宮裡與外界隔絕既無交際能力有沒有什麼人脈關係,更沒有過硬的團隊人馬,兵權就更不用說了;光緒唯一勝過慈禧的就是自己年輕,年輕就是本錢,拉攏一些朝中重臣,熬死慈禧一切都是自己的,但沒想到慈禧如此的長壽,自己如此的短命,天意如此。至於是不是被慈禧害死的就不得而知了。


光緒打一開始就註定是傀儡,時間長了也就慢慢的習慣了,沒有慈禧的支持光緒也做不了皇帝,但是隻要有慈禧在,光緒就無權無勢形同傀儡,就要活在慈禧的陰影裡,有名而無實,反正任何事情都不用光緒操心,時間長了就變成廢物一個了,沒有主見,優柔寡斷,終究成不了大器。


遺產君


但凡瞭解一點清朝歷史的人估計都想過這個問題,按照常理來說,光緒皇帝才是擁有最高權力的人,可是他的一生過的很窩囊,慈禧不僅僅奪了他的權,並且還自己當政,主持清朝的所有事務。那麼光緒帝有沒有想過殺死慈禧,自己成為權力的擁有者?

想是肯定想過的,只要是皇帝,誰不想把權力握在自己的手裡,哪允許別人插手。可是我們應當明白一點,“皇帝”僅僅是權力的象徵,有些皇帝僅僅是有了“皇帝”這一稱號,但是沒有實權,比如光緒帝。而有的人雖然沒有“皇帝”這一名分,但是她的權力早已超過了皇帝,比如慈禧。光緒帝僅僅是慈禧的傀儡,真正握有權力的是慈禧本人。

清朝末年的時候,慈禧在宮中的地位絕對是不可小覷的。當年李鴻章,榮祿等大臣都是站在慈禧這邊的,當然他們跟著慈禧是有原因的。畢竟當年是慈禧提拔他們,他們才有了後來的高官可做。宮中這麼多後臺,慈禧自然不懼怕任何人。

與慈禧身邊的人比起來,光緒帝身邊的人就有點不上檔次了。這些人雖然在學識,才能上也比較優秀,但是在朝廷中權力,地位太小了,據統計當時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員都是慈禧的人,可想而知光緒帝的人有多衰敗。因此光緒帝身邊缺少這樣能支持他當上真正皇帝的人,唯有一個那就是康有為,還算是能給光緒帝出些主意。

另外,光緒帝想要殺死慈禧,自然得找人來殺,自己千萬不可動手。可惜的是當時把守紫禁城,以及其他皇宮重地的人都是慈禧的手下,他們對於慈禧忠心耿耿,絕不會背叛她,所以說光緒帝都沒有機會接近慈禧。宮外的兵權,光緒更是不用想了,當時主要控制京城兵權的人是榮祿,也是慈禧這面的人。

綜上所述,光緒帝沒有貿然刺殺慈禧式正確的選擇,要不然結局就是死!


奇點歷史


“皇帝並不是至高無上”,至高無上的是權力”,有實權的皇帝才是九五之尊,至高無上,無權的皇帝就是普通一人,人們尊崇的是權力而不是個人。

慈禧親政47年,培養了大批忠於自己的政治勢力,像袁世凱、張之洞、榮祿、李鴻章等晚清忠臣,這些人唯慈禧是從,不會被光緒所左右,可以說慈禧在清廷政壇地位的穩固是無法想象的。 當時紫禁城,頤和園的侍衛都是慈禧正藍旗的人,就連光緒身邊的太監總管都是慈禧一手提拔。宮外榮祿節制北洋各部,奉命拱衛京城,對慈禧的保衛固若金湯。

慈禧在位時國破家亡,外有列強,內有禍亂,可滿漢官僚都唯命是從,在維繫上層官僚的團結上的能力還是可圈可點。

慈禧的親兒子同治英年早逝,在承受喪子之痛後,慈禧將四歲光緒接進宮,又請翁同龢教他讀書識字,光緒滿十歲時,讓他跟自己熟悉處理政務,代為批閱奏摺,光緒對慈禧敬畏有加,從心理上講光緒也不敢有此想法。

反觀光緒從小到大都長在深宮與外界隔絕,一無無交際能力二無過硬的團隊人馬,兵權就更無從談起.

朝廷三品以上的大臣沒有一個站在光緒這邊,外邊的九大總督更是沒有一個為光緒辦事。光緒任用的都是康有為、梁啟超等機會主義者,這些人只會空談誤國,只會媚日,都想通過變法使光緒徹底親政,以達到自己成為輔助之臣,或者成為類似外國宰相的那種實權者。


美麗青春您真痘


  我們的觀念認為,光緒是大清合法的最高統治者,是至高無上的皇帝,而慈禧只是太后,其名義上的地位是要低於光緒的,然而光緒卻始終只是一個傀儡,掌握實權的是慈禧太后。光緒為何不能殺死慈禧親政呢?光緒親政不是名正言順的麼?

  

  皇權獨尊,而非皇帝獨尊。所謂皇帝至高無上,九五之尊的說法那都是建立在皇帝擁有實權的基礎之上的,說白了,大家尊崇的是權力,而不是個人。這樣來看的話,光緒和慈禧相比,慈禧明顯更尊貴。慈禧自道光以後實際成了大清的最高統治者,掌握了最高權利,也就是皇權,只是礙於儒家思想的掣肘,未能登基稱帝而已,慈禧無皇帝之名,有皇帝之實。反觀光緒,他也是慈禧提拔上來的,將他提到了皇帝的寶座上,實際一開始他就註定是傀儡,慈禧不可能給他多少實權。一個沒有實權的人能殺死賜予他權利的人麼?這顯然不現實。

  

  雙方政治能力的不對等。慈禧歷經三朝(咸豐,同治,光緒),掌握了大清的最高領導權,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家。自1861年發動辛酉政變,掌握了實權,自1908年死亡,共執掌大清47年,可以說,慈禧絕非無能之人,若不是生在亂世,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慈禧說不定也是武則天那樣的人物。在慈禧掌權期間,培養忠於自己的政治勢力,榮祿奉慈禧之命節制北洋軍,實際上掌握了軍權,而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等晚清重臣,無不是慈禧一手提拔的,本著權利來源於誰,對誰負責的道理,這些人自然是唯慈禧之命是從,斷不會聽光緒的調遣,也就有了後來袁世凱叛變光緒的事件。慈禧掌權日久,根基穩固,儼然是保守勢力既得利益者的領導,要殺死慈禧,必須先扳倒身後的利益集團,這顯然不是光緒帝能做到的。

  

  反觀光緒則表現出了政治能力的不成熟。他有親政的決心,有挽救中華的決心,表現出來的卻是能力的嚴重缺乏。舉個簡單的例子,光緒主張的戊戌變法,一開始慈禧是支持的,富國強兵也是慈禧的願望,然而光緒帝任用的維新派實在是有點不知好歹,竟然妄圖推翻慈禧的統治,動了慈禧的奶酪,自然容不下維新派。除此之外,維新派的某些主張確實有害無利,比如康有為的中日合邦,譚嗣同的變賣新疆等。這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這體現了光緒帝的用人不當。慈禧身邊不乏李鴻章,袁世凱等重臣支持,而光緒帝身邊卻沒有個像樣的人才,只有康有為這些落第士子支持,更沒有掌握實權的大臣支持,此時,想殺死慈禧無疑是痴人說夢。

  

  光緒殺死慈禧是辦不到的,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光緒掌權未必就是最好的選擇。而光緒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韜光養晦,努力培養自己的政治實力,增強自己的政治能力,靜等慈禧退位,自己親政,實現自己救國救民的政治抱負。


戰爭史


1.光緒完全沒有必要殺掉慈禧,光緒是慈禧妹妹的兒子,本來沒有機會當皇帝的,是慈禧將天下給了他,讓他能夠當皇帝。慈禧也讓光緒親政,也讓光緒變法,更重要的是慈禧已經掌握大清朝的權力幾十年了,從咸豐皇帝、同治皇帝、光緒皇帝,歷經三朝,天下那裡不是慈禧的人。各地的封疆大吏那個不是為慈禧馬首是瞻,光緒根本沒有能力殺慈禧。

更為重要的,法理上說不通呀,慈禧本身沒有犯過大錯,對大清,她平定了太平天國,捻軍,搞起洋務運動,也給漢人官僚以權力,遠比清朝皇家貴族有眼光,有謀略。另外,慈禧還將光緒撫養長大,還給光緒皇位。

最為重要的一點,光緒遠遠比慈禧年輕,當時的大清朝形式遠遠好於太平天國時期,光緒只需要好好當皇帝,不做出過分的事情,慈禧百年之後,自己肯定能夠完全掌握權力的

2.如前文所說,光緒完全沒必要殺慈禧,為什麼最後兩個人還是鬧掰了。原因很簡單,慈禧和光緒不但是兩個人,他們各自代表的是各自的利益集團,也就是所謂的後黨和帝黨。慈禧的後黨把持朝政幾十年,慈禧百年以後,慈禧肯定不會擔心自己的,因為她是皇帝的養母,皇帝的親姑姑,對皇帝有恩,皇帝拿她是沒什麼辦法的。但是慈禧下面的後黨則不會有好結果,光緒完全掌握權力,肯定不會用慈禧的舊人,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光緒若是掌握權力,光緒底下的人肯定會將慈禧那一派的人剷除乾淨的,歷史上皆是如此,無可厚非。

3.所以說最希望慈禧和光緒鬥起來的,其實是他們手底下的人。慈禧的宮廷勢力,榮祿這些權臣,各地的封疆大吏,那個不是靠著慈禧庇護著;光緒底下的帝黨,康有為這些人,還有皇帝身邊的人,那個不希望皇帝早點掌握權力,自己能夠替代慈禧的人。其實,按照道理來說,慈禧手底下的人更急,因為慈禧年紀大了,熬到死,其實權力自然就光緒了,到時候這些人都沒什麼好下場的。光緒其實也不急,急的是康有為這些人,他們對朝廷其實沒什麼功能,能夠入朝為官,完全是皇帝賞識。這些人毫無根基,也毫無貢獻,朝廷的大臣必然不服,所以他們肯定要弄出一些事情來證明自己

4.如前面所講,慈禧和光緒並不是維新和保守的衝突,而是帝黨和後黨的權力之爭。特別是維新派,雖然他們心繫國家,但是做的事情真的是不太可能成功的。

比如他們改革的內容:

取消旗人特權裁撤冗員,

澄清吏治裁汰綠營

廢八股,興西學

基本上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八旗貴族,天下官僚,漢人軍頭,傳統士子,而且還沒有受益者。你做一件事情把大多數人得罪了,肯定會遇到所有人阻撓。但是你做的這些事情,卻沒有人收益,也就是說沒多少人支持你,關鍵皇帝權力本來就是別人給的,這肯定是成不了。

比如康有為,榮祿問他變法不是應該慢慢來麼?

康聖人大袖一甩,“殺幾個一品大員,法即變矣

要知道,康有為只是一個書生,也沒中過科舉,對朝廷有什麼功勞,完全是憑藉皇帝寵幸,一時猖狂。

維新派還籌備著聘請伊滕博文來當顧問,甚至還有上奏讓光緒帝跟英美日本四國組成聯邦,讓伊藤博文做首相的。

要知道變法的那幫人,完全什麼政治經驗,很多想法只是美好的想法。有人會說,商鞅變法為什麼能成,商鞅變法雖然得罪人,但是能給底下的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好處呀,而且還是馬上都能給的那種。比如獎勵耕戰,種地種得好,打仗有功勞,能授予爵位,這一年之內能讓大部分人收益,當然有人支持呀。

5.最為關鍵的是康有為這些人最後採取極端措施,光緒帝意外背鍋。光緒還沒來得及想到要不要幹掉母后,政變就發生了

八月初二,袁世凱來京謝恩,康有為遂開始計劃幹掉慈禧的細節。他計劃讓袁世凱圍頤和園,然後由畢永年帶一百人“奉詔往執西后”

當然,最後肯定是失敗了。

所以說,殺慈禧這事情,其實和光緒帝沒啥關係,都是康有為、譚嗣同這幫人“皇帝不急太監急”。

但是隻要光緒還沒有徹底失去理智,一定不敢這麼做的。因為就當時滿清統治集團來說,慈禧是絕對掌握局面的人,尤其集團中的高級人員都是慈禧的人。這種情況下,一旦慈禧死去,局面很可能迅速混亂且光緒帝沒有任何可能掌控的機會


歷史是什麼


光緒不該殺慈禧,也殺不了慈禧,光緒只是起心動念要殺慈禧,就直接導致了清朝最後十幾年的巨大混亂。

1,光緒不該殺慈禧。

從感情上來說,慈禧是光緒的嬸嬸,也是阿姨。最重要的是光緒從5歲開始就養在慈禧身邊,所以慈禧是又當爹又當媽,和光緒的感情,絕不是一般的母子關係,更不可能是你死我活的仇敵。

慈禧是光緒的嬸嬸、姨姨、爸爸、媽媽,感情上來說,光緒下不了這個手。有證據表明,光緒稱呼慈禧“親爸爸”可能是一種真情流露。

我們國家歷來以孝治天下,如果光緒冒天下之大不韙殺死慈禧,不管後來能做出多大貢獻,都始終會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從政治上來看,慈禧的光緒政治上的引路人,光緒一直在和慈禧學習處理政務。光緒也是慈禧唯一的合法繼承人,愛新覺羅家與慈禧關係最親密的,只有光緒一個人。在政治上,兩人結合成了“母子一體”的關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光緒是慈禧的唯一。這一點和呂雉、武則天在位時的情況大不相同,看不到這一點,還說光緒應該殺死慈禧,真是幼稚的可笑!

2,光緒殺不了慈禧。

光緒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力量,從本質來說都來自於慈禧的教誨和讓渡。如果沒有慈禧的大度,光緒什麼都不是。也正因如此,光緒的一切所作所為都在慈禧的掌控之下,光緒不可能殺死慈禧。

光緒自己不行,他的同盟更不行。

光緒的第一個同盟是翁同龢。本質來說,翁同龢是慈禧的人,慈禧重用他,讓他當光緒的老師,又讓他組織了“翁門六子”為首的後清流黨,正是看上了翁同龢的老實可靠,看上了翁同龢的膽小怕事。

另一方面,翁同龢在光緒年幼時扮演了慈父的角色,與慈禧嚴父嚴母的形象截然不同,這也是光緒信賴翁同龢的主要原因。

光緒的第二個同盟是康有為。事實上,康有為算不上光緒的親信,因為戊戌變法中最受重用的是軍機四章京——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康有為只能算是戊戌變法的意見領袖、公知噴子而已。“圍園殺後”陰謀到底來自於康有為還是譚嗣同,不得而知,如果來自於康有為,那就太滑稽了。

史料表明,康有為一生只見過光緒一面,談了15分鐘。而慈禧撫養教育光緒23年。一個見過一面聊過15分鐘的老騙子,騙你殺掉養育自己23年的人,怎麼聽都像是滑稽戲。

3,光緒殺慈禧的起心動念,導致了清朝最後十幾年的大混亂。

光緒殺慈禧,錯就錯在只是起心動念,但這個起心動念,撕裂了“母子一體”的穩定執政狀態,造成了清朝最後十幾年的大混亂。

戊戌政變時,慈禧直接找光緒興師問罪,養育你20多年,給你權利讓你親政,甲午戰敗也沒追究你責任,如今你要造反殺我?光緒只能辯解自己沒有要殺人。但是有袁世凱的密詔副本作證,光緒真是黃泥巴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

事實上,袁世凱的密詔,可能也是假的。即使是真的,也不會明確說要圍園殺後。但是,康有為這個豬隊友,徹底坐實了光緒的“圍園殺後”的“真實性”。因為康有為偽造出“衣帶詔”在海外招搖撞騙,外國人沒有鑑別衣帶詔真偽的能力。於是光緒和慈禧徹底決裂了。(康有為為了當網紅ps了自己光緒的合影,呵呵)

慈禧大怒要廢掉光緒,再立新帝,她選中了端親王載漪的兒子溥雋。這也是不得已,溥雋是慈禧侄女的兒子,祖上是乾隆的弟弟。溥雋當時已經15歲了,但慈禧也找不到更合適的人,只能瞎湊合了。這就是“乙亥建儲”,年號都擬好了。

溥雋準備登基當皇帝的當口,八國聯軍發揚雷鋒精神來給光緒看病。沒病啊?為什麼要退位?再加上榮祿、李鴻章等人都不同意,慈禧只好退而求其次,立溥雋為大阿哥(就是太子的意思)。

溥雋沒當上皇上,但是載漪為首的端王黨是成事了!榮祿、李鴻章、張之洞這些明白人全都在端王黨成事的情況下靠邊站。端王黨比洋務派和清流黨更噁心,招撫義和團、怒懟八國聯軍,就是這幫蠢玩意幹出來的。

庚子國變,端王黨被當做戰犯全部處理掉,死的死亡的亡,一個也沒剩下。這讓清廷內部的滿漢衝突更加激烈了。慈禧一死,滿漢衝突總爆發,清廷就滅亡了。

當然,乙亥建儲的另一個副產品是讓慈禧再也不敢公然立繼承人,直到慈禧臨終幾天才匆匆選了溥儀和他爸爸載灃,這個國家那還經得起這樣亂來。但,慈禧真沒辦法!

如果沒有圍園殺後這個誅心之論,戊戌政變不會有、乙亥建儲不會有、庚子國變不會有,清朝在慈禧死後還能保持相對穩定,或許還能多存在幾年。


歷史知事


俗話說皇帝貴為九五之尊,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光緒皇帝作為大清一代正統皇帝,本應該手握生殺予奪大權,集國家各項權力於一身,但是為何表現的唯唯諾諾,而且一輩子也沒有行使過什麼像樣的權力,就連自己娶得老婆也無法做主,有人說光緒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的親爸爸慈禧太后太專權了,並且朝中也有許多的大臣對慈禧恨之入骨,那麼如果光緒皇帝派人暗殺慈禧然後自己親政有沒有這種可能呢?

首先持有這種說法根本就行不通,不是說暗殺慈禧究竟有多難,而是暗殺掉慈禧後光緒皇帝也活不了,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

首先光緒皇帝之所以能當上皇帝並不是自己唯一的血統,同治皇帝死後無子,慈禧為了繼續專權因此將自己的外甥以及同治的表兄弟光緒立為了皇帝,自從同治皇帝死後慈禧太后就再也沒有任何的後人了,因此光緒皇帝無疑是慈禧太后最為親切的人,光緒自從進宮以後,無論是學習還是理政都是慈禧太后親自輔導,而光緒對慈禧也是敬畏有加,憑他們之間的感情來說,光緒絕對沒有暗殺慈禧這一二心。

其次是中國傳統的封建禮教根深蒂固,就連普通百姓被這禮教枷鎖禁錮的無法動彈,何況是光緒皇帝這樣的一國之君,光緒見到慈禧也是從來不敢擺皇帝的架子,而是三跪九叩,所有宮裡的禮節統統到位。如果光緒皇帝膽敢暗殺了慈禧,那麼光緒無疑是封建禮教最大的迫害者,依託封建禮教生存的大清朝自然人心不古,惶惶不安。到時候大臣也會群起而攻之,那麼中國又回到了五代十國那樣荒唐不堪的年代。

然後是光緒皇帝的膽識,我承認光緒皇帝是一個夢想勵精圖治將大清朝恢復到鼎盛時期的皇帝,但是光緒皇帝有見識但不一定有膽識,從光緒皇帝對慈禧日常的恭敬就可以看出光緒皇帝膽識很小的,當年維新變法的時候從康有為建議殺掉慈禧,而光緒大為反對,只是說將慈禧監禁起來就可以,最後還是找袁世凱辦理此事。

最後一點慈禧太后在那個歷史時期是一位關鍵人物,她懂得的國家機制運行以及日常理政,可謂是中流砥柱式人物,在外國人的心目中光緒並沒有慈禧重要,並且光緒皇帝是一個理想型的皇帝,許多東西只會想而不會實際操作,甚至是上了康有為的坑爹賊船都不知,如果光緒皇帝殺掉慈禧,清政府無疑是陷入到癱瘓的狀態,到時候可不是年紀輕輕的光緒皇帝能夠擺平的了。


卟鈴卟鈴


關於光緒和慈禧之間的關係,應該分好幾個階段!

在戊戌變法之前,其實光緒對慈禧還是很客氣的,慈禧這個人也並不說大家都知道的那樣,是一個老妖婆,相反,慈禧對光緒很好。

慈禧的親兒子是同治,但是同治英年早逝,在任何朝代沒有太皇太后,慈禧想要垂簾聽政,必須當太后,於是慈禧讓他妹妹的孩子,同時也是同治的堂弟,光緒來當皇帝。

光緒進宮的時候只有四歲,所以,在承受了喪子之痛後,慈禧對光緒非常好,也並非不讓光緒親政,相反,誰都明白,熬死慈禧,一切都是光緒的,這個時候光緒是沒理由要殺慈禧的。

1887年光緒親政,但是政權還是在慈禧手裡,然而,皇上不急太監急啊,很多人都希望通過光緒這條捷徑一飛沖天,通過製造矛盾,解決矛盾然後成為光緒的心腹。

這一點從國的政權愛好者都喜歡,最典型最成功的就是戰國時期的范雎了,范雎一開始啥也不是,就是魏國的一個門客,後來到秦國去和秦昭襄王見了面,范雎就挑撥秦昭襄王和宣太后(就是羋月)還有魏冉的關係,已經當了40多年傀儡的秦昭襄王早就受夠了。

范雎挑撥秦昭襄王的結果是秦昭襄王驅逐了宣太后和魏冉獲得親政,在位56年親政15年,范雎因此成為秦國宰相。

所以,後世的很多人都在效仿范雎,希望通過捷徑來獲取政治地位,這裡面最上進的就是康有為了,本來自己就管什麼不是,但是卻希望通過變法使光緒徹底親政,以達到自己成為輔助之臣,或者成為類似外國宰相的那種實權者。

剛開始慈禧對變法是支持的,慈禧是清朝末期最開明的人,在位期間任用漢臣,主持了洋務運動等等措施,尤其是在戊戌變法後,僅僅三年,慈禧就頒佈了比戊戌變法更進一步的清末新政,所以,那些鼓吹慈禧因為沒有變法使得清朝滅亡的人,實際根本就沒看過清末的歷史。

因為康有為做的不僅僅是維新變法,他是在借用變法的名義使自己上位,培養自己的勢力範圍,打壓慈禧的後黨,實際上滿清權貴很多都認同變法,大清要是亡了,他們還哪來的特權。但是隨著戊戌變法的推進,人們越來越清楚的看到康有為的真面目,後來和袁世凱密謀刺殺慈禧(袁世凱其實也支持變法),老奸巨猾的袁世凱表面答應,實際上已經跑了,他才不會蠢到去做以下犯上並未他人做嫁衣的事,因為,袁世凱本身已經受到重用,他跟沒有受到重用的康有為是兩個態度。

到了這個地步,慈禧只能結束變法鬧劇,康有為口口聲聲說變法,結果自己最先跑了,到後來,康有為娶了六個老婆,果然是身體力行。

到戊戌變法後,光緒想殺慈禧已經不可能了,相反,慈禧還有廢光緒的意思,到1908年慈禧死的時候,光緒在慈禧死前前一天被毒死,其實劇情早就安排好了,就看你怎麼猜了,光緒死的時候才38歲。

光緒悲劇的一生,其實就是康有為這幫變法派造成的,光緒四歲當皇帝的時候,慈禧已經將近三十多歲了,怎麼熬,熬不死她,你看秦昭襄王,當了四十一年傀儡,不照樣把他們攆走了,相反,慈禧還真給光緒親政,只要光緒表現的好,天下早晚不是他的。


史論縱橫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

從辛酉的成功,這個生於道光,經由咸豐,光緒三朝的葉赫那拉氏女人開始了對中國最後一個王朝長達47年的統治,她的保守派頑固派做法,加劇了自閉關鎖國政策以後封建王朝的悲劇滅亡,使苦難深重的民族由斜陽轉入黃昏!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自光緒十五年,即1889年親政以來,慈禧實際操控軍政朝中大權。在位時歷經了甲午中日海戰及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

光緒是傀儡、有名而無實的皇帝,實際掌權清廷內閣大臣與軍機處的慈禧葉赫那拉氏!無論在歷朝歷代,掌實權者,無論身邊有多大政治軍事的干擾,肯定有自己獨擋一面的實力與獨樹一幟、管理自己勢力集團的辦法。而光緒皇帝卻是從頭至尾在朝臣與權力之間被架空的。戊戌變法是一場改良派運動,由康有為、梁啟超暢導的一場以改良主義道路來達到參與政權和進行社會改革為目的,使中國走向國富民強的愛國主義動動!但是觸動了慈禧中心的集團的守舊派的強烈抵制與反對。在1898年9月21日,慈禧帶領守舊派發動了震驚朝野國內外的戊戌政變,譚嗣同等六人被殺,康有為、梁啟超被迫害,逃往國外!




這場從1898年6月11曰至1898年9月21日的救亡圖存的變法運動,以光緒被囚而失敗告終! 慈禧太后的因循守舊,和勢力集團的為虎作悵,加劇了歐美國家對中國的殖民侵略;使國人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臺灣、澎湖、遼東半島等島嶼成了日本殖民地;並賠款2億兩白銀!並附帶更多苛刻條件!這更加劇了清朝的滅亡,民生疾苦!光緒帝為首的革新派終不抵慈禧守舊派集團的勢力! 光緒為首的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都無法執行,那麼殺掉慈禧更是不可能的!無論從哪些方面,殺掉慈禧更做不到!慈禧的勢力集團很大,網絡極廣,清朝赫赫有名的重臣李鴻章、沈葆楨可以歸置於慈禧守舊派的勢力集團,垂簾聽政的慈禧曾筆書一簾:天下翰林皆後輩,朝中宰相兩門生。以此來褒揚孫鏘鳴手下的進士及第的李、沈二人。然而據《清史稿》記載“兩門生”是外交大臣李鴻章與軍機大臣張之洞。而二人首先支持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然後又倒戈到慈禧守舊派集團!慈禧早在咸豐帝死後,就掌控了朝中實力,聯合恭親王奕忻殺掉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等八大輔政大臣,八大輔政大臣的遇害代表慈禧勢力的穩固!慈禧的勢力在朝中盤根錯節,縱橫犬牙,其中慈禧對光緒愛妃珍妃痛下殺手……




光緒雖窮盡終生心血沒能戰勝慈禧的勢力集團!此後清朝處於風雨飄搖、土崩瓦解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