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時,乾隆皇帝在做什麼?

用戶59082992755




1、平定大小金川,維護200公里領土完整

經過7年的血戰,1776年,第二次金川之役結束,標誌著乾隆最終平定大小金川。大小金川之役是乾隆皇帝十全武功排第二的大功績,與其他九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僅有彈丸之地、幾萬人口的大小金川,卻致乾隆先後投入了60萬人的兵力、7000萬兩白銀的巨大投入,並死傷眾多,其代價遠遠超過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大小金川的戰爭,清朝張廣泗、訥親、阿爾泰、溫福四員大臣被殺,陣亡將士達3萬多人,殺抗命苗番2萬以上,但所平定之地,不過是四川西部面積僅200餘公里的荒山野嶺區,與清軍作戰的也只是武器裝備非常落後的大小金川沿岸的2萬多藏民,60多萬兵力,攻打2萬多軍民,耗費7000萬兩白銀,獲得200公里荒山,可謂得不償失。



2、寵幸和珅,統治日益腐敗

1776年正月,乾隆任命和珅為戶部右侍郎,開始寵幸重用時年26歲和珅,並三月任命軍機大臣,四月,任命總管內務府大臣。八月,調任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十一月,任國史館副總裁,賞一品朝冠。十二月,任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賜紫禁城騎馬。一年5連升,可謂寵幸至極急,關於和珅不多說了,大家都瞭解他的光輝事蹟,以及開創的歷史記錄。



3、假借編撰《四庫全書》,毀滅中華文明

1778年,《四庫全書》正式大功告成。本來這應該是一件好事,但結果並不如此。乾隆在組織人員修《四庫全書》時,查繳禁書3000多種,15萬多部,焚燬圖書超過70萬部,禁燬書籍比《四庫全書》收錄的書還多,而且收錄的書也多是被篡改閹割後的。



不少史學家認為,《四庫全書》的收集在客觀上其實毫無價值,所謂的“整理之功”只不過是集聚篡改後的糟粕罷了。



著名歷史學家吳晗曾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乾隆修《四庫全書》名義上是為了保護中華典籍,實則是對中華文化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洗與破壞。



對此,魯迅曾言:看了外國人記載後,懷疑康乾盛世完全是文字獄吹出來的。如“清人篡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變亂舊式,刪改原文。” “單看雍正乾隆兩朝的對於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



4、下江南,揮金如土

1780年,乾隆開始第五次下江南。 1784年,七十三歲第六下江南,這也是最後一次。乾隆打著體察民情的幌子,學康熙六下江南,一路遊山玩水,花費了很多銀子。



乾隆最愛萬人拉縴,一路吃香喝辣,玩弄民間女子,手下官員一路敲詐勒索,確實好不快活,對百姓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災難。



據史書記載,乾隆下江南僅差旅一項費用就高達二千多萬兩白銀。據不完全統計,乾隆平均每下一次江南耗資2000萬兩,而這2000萬兩相當於當時國庫的一半,六下江南就差不多花費了1.2億兩白銀。



雍正13年勵精圖治好不容易積攢的5000萬兩白銀,僅夠乾隆兩次下江南花銷。其結果是,在乾隆的揮霍下,清朝國庫日益囊中羞澀,難以為繼,乾隆硬生生將清朝由雍正時期的小康之國變成一個遍地都是乞丐的朝代。



馬嘎爾尼使團很多人的對此都有記載,就不多說了。



5、大興文字獄,打斷中華民族精神脊樑

乾隆時期是清朝文字獄的頂峰時期,而美國獨立時期,乾隆更是將這一運動推向頂峰中的頂峰。美國獨立期間,乾隆發動了數十次大規模的文字獄,其中著名的就有沈德潛剖棺戮屍案、徐述夔《一柱樓詩集》案、智天豹案、劉三元案、《憶鳴詩集》案、安徽貢生案、《字貫》案、石卓槐《芥圃詩鈔》案、程明湮讀史書批註案、卓長齡逆詩案、“古稀罪”案等,就不一一說了。



就拿“古稀罪”案來說,所謂何事呢?乾隆時期,尹嘉銓自稱古稀老人。乾隆說:我稱古稀老人,早已佈告天下,他怎麼也敢自稱古稀老人?絞死。(沒一點點涵養和胸襟,還稱十全老人。)明朝所謂昏君嘉靖皇帝,尚能容一個幾乎罵死他的海瑞(被海瑞罵的吐血,不久死去),乾隆卻不能容一個自稱古稀的老人!



以乾隆為代表的清朝長達250多年的文字獄,徹底摧毀主體民族的風骨,士人知識分子從此醉心於考據學,考據2000多年前的古人說的話,做的事,對現實三緘其口,文化思想界萬馬齊喑,國民從此麻木不仁,兩耳不聞窗外事,清朝文字獄對國民精神的摧毀遠超以往歷代。


6、閉關鎖國,自絕於世界

第一次工業革命就是這一時期發生的,乾隆繼續他的閉關鎖國,這個具體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



7、修建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

按照一般評價,圓明園體現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是當時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園林。圓明園為中國這個文明古國贏得過榮譽,曾經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作為圓明園的建造者,乾隆皇帝為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謂功不可沒。



同樣的事情,明武宗修建一個豹房(小規模工程,是一個功能多題化的綜合性的場所,既可娛樂,也可召開軍國會議),被罵禍國殃民。



當然,類似遭遇的還有秦始皇修長城和阿房宮、隋煬帝修大運河等。 而乾隆等人,窮奢極欲的修建圓明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等,卻因此獲得一個為祖國園林建築事業發展貢獻極大的傑出帝王,評價可謂天差地別了。



8、忙寫詩,但肯定沒有整天忙於談情說愛


乾隆寫詩,這個不多說,大家都懂得。至於清宮戲到處演繹乾隆和某某如何愛的死去活來,肝腸寸斷,這就有點胡扯了,乾隆還真沒那個嗜好,至少沒演的那麼誇張。



總之,在美國忙於獨立的同時,乾隆也沒閒著,區別是一個是忙著帶領一個新興國家走向強大,最終使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另一個忙於吃喝玩樂,閉關自守,愚民臣民,帶領一個古老帝國走向沉淪,最終使中國淪落為人人可欺的東亞病夫,差點導致中華民族亡國滅種。



1796年,華盛頓宣佈不再出任總統。從而開創美國曆史上摒棄終身總統,和平轉移權力的範例,於1799年逝世。因對美國獨立作出重大貢獻,華盛頓被尊為美國國父。



1796年,乾隆宣佈退位,自為太上皇帝,開始“太上訓政”,並在圓明園召見屬國使臣,告訴他們:“朕雖然歸政於皇帝,大事還是我辦。”同年,爆發清朝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白蓮教起義,數月間遍及川、陝、楚、豫、甘五省。對此次起義,背鍋俠嘉慶皇帝寫下了“千古未有事,竟出滿清”的詩句。1799年乾隆病逝,終年八十九歲。



《劍橋中國晚清史》:從長遠看,白蓮教叛亂給了清王朝一個破壞性的打擊。第一,它表明清朝正規軍已不可能鎮壓國內的叛亂。第二,十年鬥爭的破費對帝國的國庫是毀滅性的,鎮壓叛亂耗資達一億二千萬兩。


可汗說事



先說美國,如不是以狹窄的北美的視角,而以寬廣的歐洲視野來看,美國的獨立戰爭,不過是英法列強長期爭鬥中的一個局部戰爭。北美民兵(後叫大陸軍)作為配角,支持了法國對英國在北美13個殖民地統冶的打擊,法國海軍率先挑戰英國海軍,並牢牢扼住老牌海上霸主英國海軍的咽喉,繼而又挑撥荷蘭、西班牙等國群起向英國宣戰。英國分身乏術、左支右拙、叫苦連天。北美地區則以“波士頓傾茶案”為引子,法國和美國(未被英國老大承認)各懷訴求、一致對英。

1775年4月19日從列剋星敦打響第一槍,意味著美國開始了推翻英國的殖民統冶的戰爭。接著,又任命後來的第一任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

英王喬治三世遠涉重洋派重兵5萬前來彈壓,1776年,第二屆大陸會議簽署了《獨立宣言》,法國陸軍在北美參戰,西班牙、荷蘭宣佈支援美國。1781年,隨著驕傲的米字旗在約克鎮的倒伏,1783年《巴黎和約》的簽訂,英國垂頭喪氣地宣佈承認美利堅合眾國的獨立。

由此,法國也宣佈,在北美地區成功擊敗了英國,逼迫英國在衰落之道上又邁進了一步。在這個世界上,當初誰都不知道,這個由北美民兵、印第安人等烏合之眾組成的大陸軍,在二百多年後,竟成為世界上超強的國防力量——美國軍隊的前身。在英國國力乘著滑梯下來之際,美國也順勢登上了成為世界霸主的晉階之階。

從世界史觀點來看,美國獨立戰爭之所以重要,

並不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新的國家,否則,不過是美國從英國冶下脫離建國,一件尋常事而已(這種脫離母國獨立的國家有很多),而是它創造了一個在當時與眾不同的國家政體類型。我們從《獨立宣言》的一句耐人尋味的辭文中,或可稍見端倪,“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生而平等”。儘管美國革命在當時的影響力,遠不如法國革命和俄國革命這麼大,但美國的獨立,是經上帝之手第一次在個人權利至上的基礎上,做出建立一種新政體的有益嘗試。這個嘗試正踐行著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中說的一句別有韻味的話,“政府是人民的守夜人”。

再說我大清帝國乾隆王朝,秉承了康熙王朝的雄才大略、捭闔縱橫和雍正王朝的恭儉勤勉、朝乾夕惕,以及革故鼎新的膽氣而留下來的優秀國力家底。在美國獨立戰爭的這八年,即1775年至1783年間(乾隆40年至乾隆48年)恰逢“十全老人”乾隆冶國的中晚交界期。1775年,世界上最恢宏、最偉大的百科全書《四庫全書》(論語、大學、孟子、周易、本草綱目、孫子兵法等鉅著鴻篇)剛剛編纂了2年,於1782年成書,滿族皇帝乾隆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做出卓越的貢獻;1778年乾隆為多爾袞昭雪,復諡號、復爵位、重評價,旨載“奉世祖車駕入都,成一統之大業,厥功最著”。




1781年回民起義,同年,首領蘇四十三被擒殺;甘肅出貪案,總督勒爾謹、布政使王亶望依律處死;1782年山西巡撫國泰、山東布政使於易簡貪腐案,著和坤查辦。後,此兩人被處死。1787年美國推出第一部立國憲法之時,臺灣暴發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義軍首領林爽文,被將軍福康安剿滅,湖南苗民起義,被總兵尹德禧鎮壓。此刻,大清帝國的國運開始走上了下坡路,農民起義的此起彼伏、八旗供養的令國力不堪重負。人均耕田因人口劇增縮至3.5畝,低於警戎線人均4畝,吏冶腐敗、貪腐成風,社會矛盾開始激化。


很有趣的是,經過各國曆史橫向的比較,大清帝國和大英帝國幾乎是同步緩緩地走向衰落,這種衰落在當時,是不易令人察覺的。這點,無論是英國還是乾隆朝,無一不表現為一種虛假的盛世,令世人迷惑不已。在當時,英國的衰落來自於與法國在爭鬥中的落敗。必然的,做為老牌海上攝取資源來補血的帝國,對外拓展的停頓、回縮,決定這個帝國國運的轉折;而大清帝國的衰落,則因來自於自身的封閉制度的反噬,而步入了窮途末路。美國則因從歷史的白紙上,進行了制度的嶄新嘗試,而進入一個發展較快的平穩昌盛期。同時衰落的英國與大清的唯一區別就是,英國得益於工業革命對其的支撐,雖已衰落,卻依然有餘力侵略了大清帝國。看國運潮起潮落、察諸國粉墨登臺,撥劍四顧、局勢板蕩、望盡天涯、波瀾起伏。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1783年9月,英美簽訂美英凡爾賽和約,承認美國獨立。


同年是乾隆四十八年,這時的乾隆皇帝72歲,已經是人生的暮年。所以在這一年,乾隆乾的事情記載並不多,比較重要的是他出了趟差,來回四個月時間。


在這一年的五月到九月,乾隆皇帝去了趟瀋陽,其間路過了承德住了半個月,按傳統,在承德接見了蒙古王爺們。當他從瀋陽回來時,還不知道在地球另一側出了一件大事:美國正式做為一個國家出現在地球上了。


當然,即使乾隆知道美國獨立了,也不會覺得這事很有意義,因為當時美國人口不到280萬,領土約為230萬平方公里。在乾隆看來,不過是世界盡頭一個偏僻的小國罷了。




而在前一年,即1782年,卻發生了幾件有意思的事:


第一:乾隆的一個孫子出生,取名愛新覺羅·旻寧,這個孫子以後成了道光皇帝,運氣不好趕上了鴉片戰爭。。。

二:這一年的正月裡,一件搞了十年的文化工程完工:《四庫全書》告成。

第三,這一年的5月18日,乾隆皇帝夜讀明史,讀到袁崇煥這一段,感覺袁崇煥太冤枉,於是下旨給入繼為嗣的五世孫袁炳授以官職。恐怕無論是袁崇煥還是當年的皇太極,崇禎都想不到吧。。。。


閉家鎖的紅楓


乾隆和華盛頓都是死於1799年,但是卻像是兩個時代的人

美國獨立於1776年頒佈《獨立宣言》,這意味著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正式脫離英國,也意味著美國的獨立戰爭開始。而1776年美國進行的獨立戰爭,參與國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很明顯這是一場類似於一戰的殖民地利益爭奪戰,此時的西方已經是步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而1776年乾隆爺在幹嘛呢?1773年乾隆下令重新編制《四庫全書》,這件事情也不錯,只是一本書都要皇帝去要求編制,是不是就意味著清朝的文化教育已經是僵化和落後了呢?正當西方科學井噴增長的時候,乾隆爺還在思考怎麼限制思想,穩固統治。

乾隆自絕於世界,嚴格的海禁政策為歷代之最

當年西方海外擴張和商品傾銷越來越嚴重,尤其是英國工業革命已經開始,這就意味著小農經濟下的清政府越來越不適應同英國人之間的貿易,於是索性就嚴格限制,從此之後清政府僅僅是出口茶葉給西方而已。

然而茶葉貿易卻成為了清政府重要的稅收來源,實在是諷刺,也就是說就算是清政府開放貿易,其實對於清政府財政也不會有損失。然而乾隆的認知裡,天朝上國同蠻夷打交道,實在是有損國威。

當英國使者團前來訪問時,乾隆因為他們不下跪而覺得厭惡,並且當洋人展示最新的工業革命成果時,乾隆認為是奇技淫巧。尤其是對於火器,乾隆認為火器會撼動八旗的騎射,所以不能縱容火器的發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假如學習了固步自封,那麼代價就是被人再拎出來狠狠打,打完之後還要你要拖著遍體鱗傷去追趕他。


小司馬遷論史


這是個好問題,當美國確立了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的時候,我國正處在封建的乾隆年間,所以人們經常會把華盛頓和乾隆當做兩個時代的人來看待!其實華盛頓和乾隆是同一年去世的!

那麼,美國獨立時,乾隆皇帝在做什麼呢!

美國獨立戰爭始於1775年,結束於1783年。

1776年,乾隆平定了大小金川叛亂,此役被稱為乾隆十全武功之一。

平定金川耗時5年,花費7000萬兩白銀。但是此戰的勝利也標誌著川西一帶歸於大清的有效統治。隨後,當地進行了改土歸流,促進了國家的統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平定大小金川犒勞將士圖)

1776年,乾隆命令有關衙署刪銷書籍。到1782年,僅浙江就銷燬583種共13862部書籍,即便沒有銷燬的書籍,涉及到詞意牴觸大清的也被要求修改。

1777年,乾隆命國史館編列《貳臣傳》。《貳臣傳》共12卷,列125人,都是明末清初時投降滿清的明朝大臣,包括著名的洪承疇。

這表明乾隆時期國家統治已經相當鞏固,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日漸緩和。所以,乾隆開始利用批判明末降臣的方式來拉攏主體民族。並且藉助批判漢奸的方式樹立忠君愛國的封建主義價值觀來鞏固政權!

(洪承疇被清朝利用了100多年,堪稱明亡清興第一功臣)

1777年,限制火藥武器的發展。這一年美國大陸軍在薩拉託加取得大捷,殲滅英軍600人。此戰成為美國獨立戰爭轉折點。

就在美英拿火槍互射的時候,乾隆下旨禁止民間團練演練火槍,他認為火槍威力巨大如果這些人造反,那麼不利於清軍鎮壓。

這到無可厚非,假如當年英國人在北美對火器進行管制,估計這一年已經活捉華盛頓獻俘不列顛了。但是,乾隆不僅不讓民壯使用火器,對軍隊的火器也進行了限制,並且鼓勵騎射。這好像就不對了!

1779年,這一年法軍為了支持北美人民的獨立,開始直接參戰,1779年7月,6000法軍登陸北美。

同年,黑龍江地區增設官屯,並加大對流民的管控。黑龍江地區人口稀少,官屯的主要作用是幫助軍隊積糧所以人口少,開墾的土地只佔當地可耕地的一小部分。限制了流民後,很不利於當地人口的增長,所以到19世紀中期之後外興安嶺一帶被沙俄乘虛而入,當時在外興安嶺沙俄人口已經超過當地人口。假如乾隆時期鼓勵流民在外東北一帶安家,那麼100年後沙俄很難佔領這裡,最起碼不會一槍未發就佔領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1780年,伊犁人口已達10幾萬。

這是一個很正面的例子,移民對穩定邊疆做出了重要貢獻!

1782年,四庫全書編撰完畢,美英兩國在巴黎簽訂和平協議。

1783年,這一年地球上發生了好多事。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輪船下水!第一個氫氣球升上天空!冰島拉基火山爆發,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火山爆發!

這一年乾隆命人編《逆臣傳》,繼續在鞏固統治方面下功夫!

(火山爆發)

以上可見,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乾隆的主要工作就是鞏固統治。為此他不惜花費7000萬兩白銀剿滅大小金川叛亂,也不惜銷燬篡改書籍來維護清王朝統治的合法性。更有甚者,限制武器發展確保滿清騎射的優勢地位(可惜那個時候八旗已經腐化)。

乾隆是矛盾的,他對明末降臣的蓋棺定論反映了試圖爭取天下人心的努力,但由於深受漢人一強滿人必亡思想的毒害,對漢人的防範仍然不敢有所放鬆。結果,在西方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候,大清卻倒退了!


歷史風暴


這個問題還是挺有意思的。

說到美國獨立戰爭,不得不說到一個人:華盛頓!

說起來,領導美國獨立戰爭的華盛頓和清朝的“十全老人”愛新覺羅·弘曆(乾隆皇帝)真的是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兩人沒有什麼交集。

如果非要說兩人之間有什麼共同的特徵,還真能找出來一個,那就是兩個人都死於公元1799年!

華盛頓出生於1732年,死於1799年;乾隆出生於1711年,死於1799年。雖然兩人的人生軌跡沒有交集,但是兩人生存在同一個年代。


如果將兩人的人生軌跡進行橫行對比的話,也許能發現一些更加深層次的東西!

美國的獨立戰爭始於1775年4月的萊剋星頓槍聲,當然,這個時候的美利堅合眾國還沒有建立。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這個時候的美國可以算是誕生了。

但是,除了美國自己,壓根就沒有人承認這個新生的國家。那沒有辦法,只好用戰爭來解決問題。

從1775開始,北美十三洲同英國人打了8年的仗,最終在1783年,巴黎條約簽訂,英國正式承認美利堅合眾國的主權國家地位。至此,美國才算是真正的誕生。

當然,美國的獨立戰爭,並不是簡單的北美十三洲與英國之間的戰爭,包括法國,西班牙這樣的強國都參與了對英國的戰爭。

本質上來說,這是一場歐洲強國在海外殖民地之間利益再分配。所謂槍打出頭鳥,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成為了眾矢之的,而最終獲勝的則是北美十三洲上歐洲移民。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這8年,中國正處於清朝乾隆統治時期,時間是乾隆40年到乾隆48年,中國在這些年究竟發生了哪些大事:

1、修《四庫全書》

從1773年開始,乾隆下令編撰《四庫全書》,歷時九年成書。《四庫全書》雖然是一部鴻篇鉅製,但是與之相對應的,清朝的統治者在編著的過程中,毀壞的古籍怕是更多。

2、大小金川之戰

大小金川之戰持續時間從1747年到1776年,前後持續了20來年,最終清軍在付出了較大的代價之後平定了大小金川,實施土改歸流,將川西地區納入了中央政府的控制。

3、為多爾袞平反

1778年,乾隆下令為多爾袞平反,恢復多爾袞的王爵。為前人平反,一直是乾隆比較熱衷的事情,依次彰顯自己的聖明。

4、反腐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月,山東巡撫國泰、於易簡虧空庫帑案發,和珅等查辦,革職逮問,旋皆處死。



老實說,此時的乾隆還算不上昏庸,上述這些事情除了《四庫全書》毀壞古籍之外,其他事情倒也挑不出太多毛病。

乾隆和華盛頓,根本就是無法比較的兩個人。他們兩個人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年代,但他們卻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

華盛頓雖然領導北美殖民地的獨立戰爭,但本質上他和殖民者是一樣的,都是資產階級。所謂的獨立戰爭,說到底只是一次資產階級內部利益的爭奪,只是,華盛頓勝利了。

獨立後美國,確確實實取得了突飛猛進,直至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只能說,即便是在資產階級內部,也是優劣之分的。但本質,都是資產階級。

至於有些人非要拿《獨立宣言》中的“人生而平等”來說事,回過頭來看看,獨立之後美國是如何大肆屠殺印第安人的吧!

我們再來看乾隆,毫無疑問,乾隆雖然自比十全老人,但不可否認清朝的衰落是從乾隆開始的。所謂的康乾盛世,只不過是落日的餘暉罷了。

但是 ,真正的罪魁禍首卻不是乾隆,乾隆晚年的好大喜功,昏庸無道,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爆發,為什麼大航海時代不是從中國開始?

要知道,明朝時期就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就有鄭和七下夕陽的壯舉!這些都是領先世界的!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儒家思想和科舉制度,所帶來的官本位制度和思想禁錮,太過於根深蒂固。孔孟之道偏重於改造人的主觀世界,而忽視對客觀物質世界的認識和改造,結果導致了讀書人務虛而務實。

而所有這一切,再清朝沒有得到任何的扭轉,反而是強化到了極致,乾隆只不過是這個進程中的一環!


小鎮月明


美國獨立時,乾隆皇帝在做什麼?

美國宣告獨立建國是在1776年,這一年正是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那時候在做什麼呢?陶醉在天朝上國的自我滿足之中,閉關自守,固步自封,不思進取,以和珅為代表的官僚集團貪汙腐化,從而逐步走向敗落。

美國獨立這件事情對於歐洲的幾個國家影響比較大,但是縱觀其他大洲的國家,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新生的國家將會迅速成長,在一百多年後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世界的格局。而1776年的乾隆皇帝在做什麼呢?中國官民又在做什麼?

對於大清的官民來說,這是一年再平常不過的安穩年,沒有餓殍遍地的自然災害,也沒有什麼重大的變革,甚至還打贏了一場戰役。剛剛過完小年的乾隆就想著追諡明季殉難諸臣;到了年底的時候,他尋思著這一年沒什麼大作為啊,就給有關部門找點事做,叫他們將一些詆譭朝廷的書籍刪除銷燬,這道聖旨下來之後,一直到乾隆四十七年,全國各地都在蒐集銷燬禁書,僅僅是浙江省就銷書24次,書籍共13862部。僅僅是乾隆年間,全國被焚燬的禁書就有七十萬卷。

不過這一年乾隆還是比較舒心的,二月份清政府終於平定了金川。總之這是非常平順的一年,沒有什麼特殊的天災人禍,一切看似歌舞昇平的樣子。不得不提的還有一個人,和珅。他就是在這一年,從一名普通的侍衛晉升為總管內務府大臣,而且只用了短短半年時間,升值速度讓人驚歎。這時候的他風頭正勁,正在京城相中了一塊地皮開始修建自己的豪宅。

兩個國家相隔一道大洋,中國的國民因為今年一年沒有天災,歲末能夠交得起稅良而對乾隆感恩戴德,而美國則已經將視線放到整個世界,他們接受全世界最先進的科技和思想,也在企圖從別的大國之中取得更多的利益。

幾年後,美國人抱著一顆謙虛的心駕駛著“中國女皇號”來到了中國,想要向中國的皇室示好。對於當時的美國人來說,閉關鎖國的中國非常神秘,他們覺得中國就像英國一樣強大。這個時候的乾陵剛剛完成了第六次下江南,這是他最後一次下江南了,也是他晚年的一個心願達成吧。

在康熙和雍正兩代帝王的努力之下積累的充盈國庫,因為乾隆晚年的浪費奢侈揮霍大半,特別是六下江南花費巨大,加上和珅火上澆油,清朝吏治腐敗,埋下了毀滅的種子。

乾隆死後四十一年四個月,鴉片戰爭爆發。1776年對美國是個特殊的年份,對於中國不過是平凡不過的一年。兩者一個最終走向了霸權,一個最終走向了滅亡。


木劍溫不勝


美國真正獨立一年後,乾隆皇帝終於完成了六下江南的心願。

當時的乾隆皇帝可謂是18世紀世界級的歷史人物,1736年登上皇位的他,實際上統治了中國長達63年。乾隆皇帝有多厲害呢?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一共有三百多位皇帝,而乾隆皇帝則是做皇帝時間最久,壽命也是最長。在乾隆時期,中國的人口占據了世界的1/3,經濟總量世界第一,伏爾泰稱讚說“中國是最古老、最廣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國家”。歷史上把他和他爺爺這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稱作“康乾盛世”。

此時的美國,其實還是非常弱小。華盛頓帶領著美國人民進行8年艱苦卓絕的戰爭,弱小的美國最終戰勝了強大的英國,贏得了獨立。1789年,華盛頓因為自己卓越的戰功和崇高的威望成為了第一屆美國總統。不過當時的美國只有東部的十三塊殖民地,發展並不順利。1814年的時候,首都白宮甚至還一度被人燒掉了。但是美國人還是在不停的為發展而冒險,比如第三隻到達中國的實驗號只有84噸,是近海帆船。

當第一個美國商人到達中國的時候,是非常謙卑的用人參和海獺皮換取中國的絲綢和瓷器。當時的美國人對中國是非常無知的,由於英國有女王,所以美國人也覺得強大的中國也有女王,因此第一艘船便叫做“中國女皇號”。不過中國和美國雙方合作還是非常愉快的,此後的幾十年,在所有的外國商人中,美國商人是最恭順的。

此時的乾隆皇帝正在江南遊山玩水。

三十年間,六次下江南的乾隆花掉了太多的錢財,並且對百姓造成了嚴重的災難。光建造的行宮就高達四十九座,他每次動用一千多艘船隻,隨行的人達到2500多人,沿途30裡以內的大小文武官員都需要前來接駕。

在他心中,他肯定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因為對乾隆,他已經有了“

十全之功”,並且自詡為“十全老人”。乾隆一輩子有兩個大癖好,一是喜歡作詩,據說一輩子寫了5萬多首詩,是歷代寫詩的人中產量最高的。為什麼不說他是詩人呢?抱歉,後面的文人並不認為他是詩人,畢竟好詩不多。二是喜歡題字。可以說很多歷朝歷代很多重要的字畫上都有乾隆的字,畢竟誰叫乾隆皇帝是著名的書法發燒友。


歷史是什麼


乾隆帝一刻沒閒著,平頂大小金川叛亂、平定後藏,同時接著下江南遊山玩水等等,總之過的悠哉悠哉,好不自在!(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雖然乾隆帝深陷於內政外交的桎梏不能自拔,但相對於同一時期美國人民的水深火熱,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了。美國獨立戰爭,爆發於1775年的萊剋星頓民兵襲擊英國試圖炸燬民兵軍火庫的殖民者。

截止於1783年英國與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簽署的《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北美十三個殖民獨立。在1775年至1783年的時間裡,恰好是乾陵執政最輝煌的時刻。

這一時期,乾隆帝最終完成了讓其倍感自豪的十全武功最後四件,分別是1776年再次平定大小金川,而是年美國《獨立宣言》發表,美國正式宣告獨立。


1776年至1788年,乾隆帝平定了臺灣林爽文的起義,而1887年,美國《憲法》問世,史稱1787年憲法。再往後則是1789年平定安南之役、1790年至1792年兩徵廓而喀。

也就是說當美國完成獨立並在資本主義的康莊大道上突飛猛進之時,乾隆帝還在建立自己的十全武功,極力維護蹩腳的已經頹勢盡顯的封建軀體。

其實討論美國獨立時乾隆皇帝在幹什麼,有很強的歷史意義,也就是從此時,東方向左,西方向右,東西方走向了兩個極端,至於說孰優孰劣,一個世紀之後見分曉。

當然不是乾隆帝不那麼耳聰目明,只是因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封建機制太完善太密不透風,這在古代是一種優勢,但是到了近代資本主義打天下的時候,原來封建社會的優勢,反而轉變成了最大的劣勢。


歷史三日談


美國獨立戰爭始於1775年的萊剋星頓槍聲,終於1783年的英美巴黎條約。這八年時間正好是乾隆皇帝的統治中後期,乾隆四十年至四十八年,乾隆盛世已初露疲態,中國正在告別帝制時代的最後一個盛世。

在這八年,乾隆朝的歷史大事件有如下幾樁:

和珅崛起

和珅在1775年被拔擢為御前侍衛,開始成為乾隆的身邊人,從此仕途走上順風車,逐漸成為乾隆朝炙手可熱的第一紅人。


平定大小金川

1776年,乾隆終於平定了大小金川,結束了這個暴露了乾隆盛世外強中乾本質的漫長戰爭。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乾隆總共投入了近60萬兵力,7000萬兩軍費,才平定了僅有彈丸之地,總人口不過數萬的大小金川。此役堪稱大清國家武力的一大恥辱,但日後卻還是被乾隆得意洋洋的列入十全武功之中。


王亶望腐敗大案

乾隆朝中後期貪腐大案頻出,但冒領鉅額賑災糧的王亶望還是堪稱第一鉅貪,驚天騙局揭發時震驚朝野,幾乎牽扯了整個大清甘肅官場,也讓此前著力拔擢王亶望的乾隆震怒。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王亶望和幾十名甘肅官員服誅。更駭人聽聞的是,奉命查抄王亶望家產的閩浙總督陳輝祖竟然頂風作案,以銀換金,隱藏玉器,將王亶望的大部分家產據為己有。東窗事發之後,乾隆四十八年(1782年),被賜自盡。


皇太后逝世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大清朝最長壽的皇太后孝聖憲皇后於86歲高齡逝世。乾隆一生對母親極為孝順,留下佳話無數。皇太后也正是《甄嬛傳》的女主角原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