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一丁點的後悔嗎?

扉曳殤



漢武帝當然不會後悔,因為漢武帝寵信法家。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張湯,重立誹謗之罪。夷族連坐之罪。

韓非子有曰:大臣太重,必易主位。

於是,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張湯、杜周,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屠戮殆盡。

韓非子又稱:國君立太子後,太子和母親便希望國君早死。非愛非憎,利在君之死。利君死者眾,則人主危。


於是,漢武帝指使法家酷吏江充、親信宦官蘇文,以巫蠱之禍誣陷太子。把太子、衛皇后、衛青、長公主滅族。

漢武帝把太子、皇后、群臣當做自己的天然死敵。欲除之而後快。

而秦始皇也寵信法家思想,卻比漢武帝高明,做到了防範於未然。秦始皇也認為,太子和皇后是國君的死敵,欲君速死。秦始皇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就不立皇后和太子。

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秦始皇不立皇后和太子。避免了他屠戮皇族。若立了太子,即位的新君就會是仁厚的扶蘇。秦朝就不會速亡。

漢武帝屠戮皇族,有其必然性。劉徹初期,重用儒家。儒家認為,應早立太子。以穩定民心,安定社稷。漢武帝中前期開始,就重用法家。

漢武帝中後期,完全迷信法家。才會把太子和皇后視為死敵。以巫蠱之禍將其滅族。


漢武帝有六個兒子,劉據,劉閎,劉旦,劉胥,劉髆,劉弗陵。

劉閎、劉髆早逝。劉胥愚蠢歹毒,天天用巫蠱詛咒太子劉據。劉弗陵年幼,唯一有希望被立位太子的,只有劉旦。

劉旦申請去長安為皇帝效力。漢武帝認為,劉旦是目前唯一合適的太子人選,劉旦也是自己的天敵。漢武帝便逼迫劉旦自殺。

至此,漢武帝只剩下兩個兒子。劉胥愚蠢歹毒,臭名遠播。年幼的劉弗陵便被立為太子。

依據法家思想,劉弗陵年幼,不諳世事。但其母親鉤代夫人卻是自己的天敵,希望自己早死。於是,又殺鉤代夫人。

漢武帝唯一信巫蠱,並用巫蠱害人的劉胥卻或了下來。

因為愚蠢透頂,臭名傳遍天下的劉胥斷不可能被立為太子。依據法家思想,劉胥最不希望皇帝死,他最希望太子早死。並用巫蠱詛咒太子。

太子是皇帝的死敵,劉胥又是太子的死敵。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漢武帝唯一信巫蠱的兒子劉胥卻活了下來。不信巫蠱的太子劉據死於了巫蠱之禍。

無論是太子劉據死後、衛子夫、劉旦死後。漢武帝都沒有絲毫後悔。因為漢武帝視他們為死敵。欲除之而後快。

附錄: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都是教人去惡從善。韓非子的性惡論雖師承是荀子。卻是幫君主作惡害人。併為法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張,提供了理論依據。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論皆是100%的精華。而韓非子的性惡論則是100%的糟粕。


楊朱學派


對於衛子夫自殺漢武應該沒有後悔過

衛子夫漢武帝皇后,太子劉據之母,在漢武帝晚年時期,漢武帝身邊酷史江充誣陷太子利用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漢武帝信以為真,太子捉拿江充要跟漢武帝解釋,確被認為起兵造反,結果太子走投無路只好自殺,衛子夫是太子母親,也拿不出來什麼證據自己是清白的,最後也被逼迫自殺。含冤而死的衛子夫死後只要一個小棺材。葬在了南桐柏。

而漢武帝也在不久之後發現,巫蠱這件事有很多不實之處,太子和衛子夫都是被人陷害的。為了對錶示思念和愧疚,建造了宮殿,取名為思子宮,同時也修建了一座高臺,取名為歸來望思之臺,但是這些都是對太子劉據的思念。

為什麼說漢武帝沒有後悔衛子夫之死呢?

我們可以看一下漢武帝幾個失寵女人的命運。

陳阿嬌是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因巫蠱之術對打入冷宮,在冷宮裡度過了餘生。對於漢武帝來說陳阿嬌是幫助他登上大漢天子之位的女人,更是漢武帝的表姐。著名的【長門賦】都沒有換來漢武帝的絲毫感情。

衛子夫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又是因為巫蠱之術,結束生命,對於漢武帝衛子夫家族是幫助他擊退匈奴,保護大漢安全的女人。可死後只要一個小棺材。直到漢宣帝(太子劉據的孫子)時期,才將其改葬。

鉤戈夫人劉弗陵太子生母,漢武帝為了防止幼子登基太后掌權,呂后之亂在發生,20幾歲的鉤戈夫人被賜死。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歡迎提出質疑。


哈皮南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