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力打造綠水青山,生態錦州漸入佳境

倾力打造绿水青山,生态锦州渐入佳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斐然業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錦繡之州的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駛上了快車道,生態錦州建設更加日新月異……

“兩河”治理出集生態帶、文化帶、健身休閒帶、旅遊帶於一體的城市水景區;海岸帶專項整治讓124公里海岸帶變成一幅幅呼之欲出的海岸美景;南山生態修復建起綠色屏障……

青山環抱,北湖南海,山水成趣,人在畫中。錦州百姓對青山綠水好生態的獲得感從未像今天這樣強烈。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地位。市委、市政府站在可持續發展的歷史高度,按照黨中央確定的整體佈局,依時順勢提出了建設五個錦州的奮鬥目標,生態錦州建設是應有內容之一。為了打造生態錦州,市委、市政府結合錦州實際和可持續發展實際,適時提出了五大戰略,五大戰略之一就是生態立市。隨著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立市戰略的深入實施,生態錦州建設的成果不斷顯現,一個天藍水綠景美錦繡之州漸行漸近。

2016年初,《錦州市關於“生態立市”戰略實施意見》頒佈實施,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確立了行動綱領。不僅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掛帥的錦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還成立了水、氣、林、城市、農村5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一個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調配合的生態保護工作格局初步建立。

我市加速推進汙染減排,用日益嚴格的環境標準倒逼工業企業提標改造,改進生產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累計實施528項汙染物減排工程、396個結構性減排項目,削減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1.9萬噸、氨氮0.2萬噸、二氧化硫1.5萬噸、氮氧化物1.48萬噸。目前,主城區汙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35萬噸,外排汙水全部達到了一級A標準。2014年,市委、市政府全方位調整“兩河”生態治理方略,按照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治河理念,對小淩河及女兒河、百股河從城區段開始,直至入海口的104公里實施全面生態治理。到2015年8月,城區段小淩河、女兒河治理工程用時一年半提前完工,流域治理總面積達976公頃,建成上連錦淩水庫、下通渤海、四鄰群山,集生態帶、文化帶、健身休閒帶、旅遊帶、安全帶於一身的中高檔城市水景區。

由於自然的侵蝕風化以及戰爭的炮火,南山的山體、植被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成為一座廢棄的荒山。在錦州持續推進城市南擴的進程中,修復南山成了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2016年2月起,市委、市政府開始啟動南山公園修復工程,要把“沙土源”改造成“城市綠肺”。這項總投資9.8億元的工程,將一座荒山變成了規劃面積751.63公頃、集城市山林區、林地休閒區、生態發展區三大生態功能區於一體的生態涵養保育和市民城市休閒健身中心,讓廣大市民盡享生態保護的紅利,盡享悠然見南山的怡然美景。2016年底,80萬市民票選出“2016年十大民生實事”,南山公園工程以19.3萬的得票高居榜首。

海洋生態保護是承載生態錦州建設的重要支撐。自2016年年初開展海岸帶專項整治到年末啟動海岸帶生態建設3年行動,非法用海、陸源汙染、養殖無序、三無船舶等一系列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整治,海島、天橋保護、岸線、灘塗修復、海洋公園創建等10項重點任務全線啟動。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物豐,一幅幅呼之欲出的海岸美景正在顯現。

農村生態保護是生態錦州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以宜居鄉村建設為載體,積極開展農村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制定了2015農村環境建設年、2016農村環境鞏固提高年和2017小街小巷建設工程年的分步實施方針,深入持續向前推動。9個縣(市)區、91個鄉(鎮)街道、1107個行政村參與到整治工作中來,涉農人口199萬,面積10225平方公里,建設面積2200平方公里。通過整治和建設,農村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觀,“四堆”進院,道路整齊,垃圾糞便得到處理,汙水不再隨意排放,綠化美化添姿添彩。

與此同時,大力開展造林綠化,森林覆蓋率18.80%,森林蓄積量792萬立方米,森林保有量達到280萬畝。

……

珍藏昨日激揚歲月,續寫明朝壯美詩章。新時代錦州的生態文明航船正在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