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殇,那一年我们败的很惨烈

北洋水师,是中国历史上建造的第一支近现代化海军舰队,它于1874年开始筹建,1888年正式成立,清政府以每年400万两白银的投入,倾全国之力建造完成,这支承载大清王朝希望的战舰,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在当时的世界海军舰队里,能排到第六位,这是一只带给几亿国人自豪的舰队,像一颗定心丸,让清政府不再担心海上边境的烦恼。

甲午之殇,那一年我们败的很惨烈

邓世昌

在甲午海战前,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日子,差距还是有的,即使清政府已老迈腐朽,但底层中国人民还是要比日本人民幸福,日本大多的百姓,天天还为吃食发愁的时候,而中国的茶馆中,已经把日本人生活的落魄说成了评书。造成这种原因并不是当时的制度问题,在于中国面积地大物博,勤俭持家又是中国人的传统,不遇到灾年,日子还过得去。反观日本,人口不少,土地不多,资源的匮乏使日本老百姓的日子颇为艰苦,当然日本百姓饿肚子还有另一个原因,我们下面再解释清楚。

在甲午海战前, 日本的GDP、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都不如中国。中国在甲午战争前的人均GDP和法国差不多,日本国民收入在抗战全面爆发前还未达到中国的一半。那既然这样,我们当时的亚洲第一海军怎么会败得如此之惨烈,全军覆没的代价,也让人无法接受。

要知道,在甲午海战前几年,中日在海上小有冲突时,中国海军还是在追着日本打的,几年之间,日本都干了些什么?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甲午战争前,日本人时是怎么做的吧。

甲午之殇,那一年我们败的很惨烈

1885年,日本开始疯狂的扩军计划,朝鲜甲申政变之后十年时间,日本一直关注着中国。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日本人民与王公贵族都勒紧裤腰带,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共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共17000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72000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还出动乐善堂、玄洋社等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甲午之殇,那一年我们败的很惨烈

与之相反,慈禧太后一再消减海军军费,为了自己的生日甚至挪用海军买舰船的军费!而官员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甚至为海军造的炮弹中填充沙子! 1888年以后,由于翁同龢户部”减省开支“导致舰队经费大幅减少,多被政府挪往他处。当时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但北洋水师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已多年未置新舰,部分应进行的更新工程亦未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火力皆落后于日本海军。因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主力覆没。 日本政府打的是国运,而清政府官员派系林立,多如牛毛的投机分子总想在战争中谋取个人利益,二者相比,高下立判。 

甲午之殇,那一年我们败的很惨烈

所以说,中日甲午战争之败,中国不是败在实力上而是败在腐败的清政府手里。当时日本已经倾全国之力来进行这场战争,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而且中日实力相差并不远,但是由于政府腐败,某些军官畏敌如虎,清政府为了保存自己实力,怕国内的反清活动暴起,为自己留条后路,种种因素结合致使清政府最终被击败,可悲可叹。

关乎国运的赌局已败,中国自此成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诸国列强中的夹缝里生存。而关于甲午海战的遗憾,在未来120多年的中国社会,成为永远不愿提及的事情,它像一块巨大的伤疤,留在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时刻警醒着后来人,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我是通辽人,欢迎观看我的作品,如果喜欢,请您关注。如果有不同建议,请下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