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如何實現財富自由!

做投資最終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讓人生有更多的選擇自由,更多的尊嚴,快樂,讓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大道至簡:如何實現財富自由!

更準確的講,應該叫財務自由。實現財富自由容易給人誤導,聽上去好像一定要成為大富翁,這是一個小概率事件,真正能成為富翁的是很少數的人。

但是財務自由不一樣,大部分人只要理解並遵循一定的方式均有希望實現,因為財務自由並非指一個絕對金錢額度,而是由個人,家庭生活水平決定的,而因為每個人的家庭生活水平不一樣,所以實現財務自由對金錢數量要求也不一樣。

簡單的說,財務自由就是你的生活不會因為金錢而煩惱了,你不需要為了生活而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活著。

大道至簡:如何實現財富自由!

1.財務自由與金錢的絕對額無關

打個比方,有個大企業的ceo,他的年薪200萬,但是他的生活中充滿了香車美女,豪車遊輪,這些收入不足以支撐這樣的生活,所以他還需要去借錢維持,你說他實現了財務自由嗎?

而另外一個家庭,他的家庭每個月支出3萬元,家庭的年收入60萬,你說他和上面那個CEO比誰更有錢呢?誰更靠近財務自由呢?

顯然是這個普通家庭,雖然賺錢的數量沒有CEO多,但是他能留下更多的錢。而這個CEO雖然年入200萬,但其實是一個打腫臉充胖子的傢伙。金錢給他的焦慮應該遠遠高於這個普通的家庭,而這些焦慮都來自於他的生活方式

2.財務自由與你獲取金錢的方式有極大的關係

還是上面那個例子,這個CEO雖然年薪200萬,但是隻要他不工作了,他立刻就沒有了收入,他的家庭生活質量馬上就會下降,而這樣的意外事情概率非常高,所以他並沒有實現財務自由。

但是假設後面這個家庭他的收入主要是門面出租,基金收入所得,那麼他就真正的實現了財務自由。

核心區別就在於收入的方式: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

主動收入就是你用智力,體力,時間去交換報酬,一旦你不能交換了沒有了報酬。

但是被動收入卻不一樣,無論你工不工作,無論是生病,旅遊都會幫你產生收入,所以叫做被動收入。

我們要想方設法獲取被動型收入,被動收入比主動收入更靠近金融的本質,是一種更高級的方式,也是實現財務自由的主要方式。

當有一天你的被動收入大於你的主動收入,那麼恭喜你,你離財務自由近了一步。

大道至簡:如何實現財富自由!

3.如何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努力賺錢,積累資本金

沒有資本金,都是空談,所以實現財務自由的第一要務就是努力賺錢。

越努力越幸運,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因為努力之後你的能力會提升,你會得到更多人的欣賞,也就會得到更多的合作機會和資源,也就能賺到更多 的錢。

合理的利用財務槓桿,不斷的增加你的正向現金流

在關於理財的書籍裡,有的說需要借錢生錢,這樣才能更快的賺錢,有的說不要借錢,這會讓你陷入的貧困之中。

那麼到底誰的說法更對呢?

關鍵在於二個概念,一個是槓桿成本,一個是正向現金流。

槓桿成本,比如你向銀行借錢,一年7%的利息,但是你能用借來的錢每年賺到30%,那麼你就可以借錢,你能賺取這個利差,越借錢你會越富有。

那些地產開發商,炒房的都是這樣發財的,借銀行的錢成本只有7釐,比如借1個億,一年的成本只需要840萬,而把房子蓋起來馬上就可以賣出去,賺3000萬回來,還掉銀行的錢還有2000多萬,這就非常的划算。

所以決定你借不借錢的,是你的借錢成本和賺錢效率之間的差額決定的。

第二個概念叫做正向現金流,比如你貸款買了一套100萬的房子,月租金是3000元,但是還月供卻需要5000元,這就叫做負現金流。他不斷的從你口袋裡掏錢出去,所以你做投資的時候一定要避免這個現象,風險會越來越大,會把你變得越來越貧困。

很多人認為房子,車子是自己的資產,但是並不一定,關鍵是能否幫你產生正向現金流。

這是實現財務自由路上非常重要的概念,你要不斷的增加自己的正向現金流。

把時間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

世界上每一個人擁有的時間都一樣多,但是使用的方式和效率卻有天壤之別。

有些人把大把的時間用來玩遊戲,看連續劇,這種時間的使用方式對於實現財務自由並不會有什麼幫助,因為這些時間並沒有產生任何的價值。

在經濟學中有個機會成本的概念,所謂機會成本就是你做某件時間的代價就是放棄的某件事情。

讀大學的成本是什麼?你可以去打工,比如每年賺5萬塊,而讀大學每年花10塊,那麼你讀大學的成本就是15萬。

大道至簡:如何實現財富自由!

比如你每天花一個小時打遊戲,而這一個小時本來你可以用來讀書,那你打遊戲的機會成本就是讀書。

而讀書對於你實現財務自由有多大幫助呢?也許短時間是看不出來的,但是長時間一定會造成巨大的差異。

其關鍵在於可以累積,讀書是一種見效慢的事情,但是它可以累積你人生的能量,會讓你有更高的認知,更深刻的洞察,更大的胸懷和格局,這些最終會讓你得到更多人的欣賞,得到更多的機會和資源。

但是打遊戲卻很難產生這樣的效果,它不會讓你得到更多他人的賞識,更多的機會和資源。

把時間放在有價值的事情上面是追求財務自由路上第一步。

剋制自己的消費慾望

上面提到的年入200萬的CEO為什麼比年入60萬的家庭更難實現財務自由?關鍵是慾望不同。

現在有一個概念非常流行,所謂的中產階級生活方式,所以需要大房子, 豪車,孩子要上貴族學校,老婆要穿名牌。

這裡有一個極大的誤解,並不是說這種中產的生活方式有什麼錯誤,而關鍵還是你實現這種生活方式的收入來源是什麼。

如果你用主動收入去滿足這種生活方式,你會一生貧困。

很多人為了成為所謂的中產,就拼命的模仿這種生活方式,這樣立刻就加大了支出,他就無法完成原始的資本積累,也就無法通過資本來獲取被動收入,實現財務自由就是一件遙遙無期的事情。

大道至簡:如何實現財富自由!

這有多重要呢?打個比方:

二個人同樣一年賺50萬,A為了面子,貸款買了一部40萬汽車,三年還貸款總支出60萬。每個月還需要為這部車支付各種費用:保險,修理費,保養費,交通罰款,油費停車費等等,平均一個月3000元。

當第五年的時候,A總共為這部車支出了78萬,但是這部車到時候只值15萬左右,也就是說他虧損了63萬,但這還沒有結束。

假設另外一個人B同樣年入50萬,但是他明白剋制消費,積累原始資本的重要性,他只買了一部10萬元的二手車,每個月各種費用1600元,5年後這部車還可以賣4萬元,那麼他5年為這部車支出了15.6萬,比A少支出了47.4萬。而如果他找到一個年化收益15%的理財產品,5年翻一番,節省下來的錢會變成94.8萬,如果再過5年,會變成189.6萬,也就是說在他們30歲的時候,一個買車的不同決定讓他們之間的財富在5年後相差94.8萬,在10年後相差189.6萬。

這還只是一部車,而如果有強烈的消費慾望,A會把手裡的錢全部花掉,最終到無法獲得主動收入的時候陷入到貧困之中。

如果B每個月控制消費在1.5萬以內,意思是說每個年能留下32萬元,十年320萬,在這10年中如果每年獲得15%的收益,這筆錢將變成900萬以上,而這筆錢產生的收益每年將達到100萬以上,他就完全實現了財務自由。

這就是差別。

大道至簡:如何實現財富自由!

我們應該先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在通過資本利得去實現這種生活方式,那麼就是享受生活,而不是一邊賺錢,一邊去大量的消費。

現在網絡上到處都說要對自己好一點,這其實是一個陷阱,是商家鼓勵你消費,為的是不斷掏空你口袋。

如果我們一邊拼命賺錢,一邊拼命花錢,甚至月光族,那麼財務自由就是不可能的,而且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是折磨。

所以我們必須要剋制人性中的消費慾望,而這種慾望主要是來自於虛榮,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鄰居羨慕的眼光。

這就是剋制消費慾望對財務自由的意義,它會讓你獲得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