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五戒」?

無論是一個組織,還是一個團體,都必須有一定的規章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家有家規,學校有校規,國家有法律,交通有交規,軍隊有軍紀,就算聯合國,也要有憲章。佛教也不例外,也有自己的戒律,但和以上那些團體不同的是,佛教的戒律是永遠不變的,而以上各個團體的規章制度是經常變化的。

下面說戒律兩個字的含義,戒是有所不為,律是有所當為;戒是不能這樣做,律是應當這麼做;戒是個人自覺持守,律是針對團體的活動。

什麼是“五戒”?

我們再詳細瞭解一下這個戒字。在說文解字上,戒是“警也”,警覺的意思,有些事不能做,就要時刻保持警惕,告訴自覺不要去做,就是戒,是一種自律的標準。比如戒菸、戒酒、戒賭等等,就是一種約束自己的行為。

戒律其實也是一種道德標準,也是行為基本準則。凡是有益於人類的任何高級宗教,它都不會違揹人類的道德標準。所以,各自制定的戒律、戒規、誡命,其實都相差不多。所以很多人一提到佛教、基督教、道教等等,就會說不都是教人向善、做好事的嗎?確實是這樣,做人基本的道德標準都差不多,好像我們現在各類專業學校一樣,專業雖然不同,但必修課無非就是數學、語文、英語這幾樣,但是再想深造,那就不一樣了。

什麼是“五戒”?

現在開始說佛教的五戒,五戒,是一切佛教戒律的基礎,是無論在家出家,都必須遵守的戒律。好比我們小學一年級要學的課程,這個學不好,後邊就很難再有深造的機會了。佛制定的戒律,完全靠自覺,沒有人強迫你,守戒不是為了佛而守,而是為了自己。好比我們小時候上學,學習不是為了老師,而是為了你自己呀!你學好了,老師替你高興,學不好,老師替你傷心,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切都是靠你自己。

五戒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這五條戒律字面意思很簡單,看起來有點消極,只是說不要作惡,不要做這些壞事,卻沒有積極行善的意思。其實不然,能受持五戒,正是慈悲心的體現,正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思想的具體表現:

什麼是“五戒”?

因為不忍自己被人殺害,就知道別人以及一切眾生,也不忍被人殺害,故有不殺生戒;

因為不願意自己的財物被人偷盜,就知道別人乃至一切眾生,都不願意被人偷盜,故有不偷盜戒;

因為不願意看到自己妻女被別人凌辱,就知道別人乃至一切眾生,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妻女受辱,故有不邪淫戒;

因為不喜歡讓別人花言巧語欺騙自己,就知道別人也不願意被花言巧語所欺騙,故有不妄語戒;

因為討厭那些醺酒鬧事的人,就知道別人也不會喜歡酒鬼滋事,故有不飲酒戒。

什麼是“五戒”?

我們現在網絡發達,新聞上天天都能看到很多世間悲劇的報道,無非就是因為金錢美女和酒等等這幾類造成的,大多罪惡的類別,逃不出這五條戒律的範圍,雖然現在是法治社會,但法律只能事後制裁,很難防患於未然,事實上我們誰也沒有把握自己不受殺盜淫妄的威脅。所以,世界上多一個人受持五戒,世間就少了一份製造災禍的威脅,如果人人都能受持五戒,我們的人間就是一片淨土。

五戒和古人的五行有相似之處,說出來雖然只有五條,但卻含義深廣,包羅萬象,要詳細說之,那就非常複雜了,在這裡末學就不多做解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