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媳婦和百歲婆婆一起生活 媳婦堅持下地種菜給婆婆吃


土坯和石頭壘砌的瓦房,簡陋而雜亂,秋日的陽光照在102歲老人葛氏的身上。她安詳地坐在屋前,享受著80歲的兒媳陶守英為她精心梳理頭髮,滿是褶皺的臉上溢滿了幸福。

這是7年前的秋天,記者在安徽省巢湖市臥牛山街道下朱村葛老太太的家裡拍到了的這一溫馨的畫面。多年來,兩位高齡白髮婆媳情同母女,共同戰勝生活的苦難,演繹了一段摯愛親情。圖為80歲高齡的兒媳陶守英在地裡做農活。

俗話說:“老來小”。葛氏有時也會向陶守英耍耍“小孩脾氣”。一天,陶守英在菜地裡有事耽擱了,她回家時,就看到葛氏一個人坐在屋裡一聲不吭。“我給你盛一碗飯啊!”陶守英對葛氏說道。“我不吃,我不餓!”葛氏生氣地說。後來哄了半天,老人才吃飯,“她一邊吃還一邊說,‘餓死我了,餓死我了!’”陶守英笑著說這事的時候,眼角卻泛起了淚花。


1909年,葛氏出生時,她的父親已經去世幾個月了,她和母親相依為命。長大後,葛氏嫁給了下朱村姓倪的一戶人家,並生下了大兒子,也就是陶守英的丈夫倪守勝。幾年後,葛氏的丈夫離世,她改嫁到其他村莊一戶姓周的人家,並生下小兒子。然而,不久之後,她的第二任丈夫也不幸去世,葛氏和小兒子共同生活。但後來,她的小兒子也離世了。圖為102歲高齡的婆婆葛氏總想試圖用板凳支撐著走出家門。

我和婆婆就是一根苦瓜藤上的兩個苦瓜,都是苦命人。”陶守英說,在她很小的時候,她的父親就在戰爭中犧牲了,之後,因母親改嫁,她便跟著嬸孃一起生活,因此,她從小就養成了獨立生活和照顧他人的習慣。1949年,她嫁給了葛氏的大兒子倪守勝,共養育了3個兒子,但是大兒子因做生意虧本負債累累,二兒子早早過世了,三兒子得了重病,不能幹活。圖為80歲高齡的兒媳陶守英偶爾還會下地。

雖然命運多舛,但葛氏又是幸運的,她活過了百歲,主要是因為有一個孝順的兒媳陶守英對她無微不至地照顧。圖為80歲高齡的兒媳陶守英和102歲的婆婆葛氏在剝豆瓣。


“孝子要養回頭母”。此後,陶守英和丈夫經常送豬肉、米給她。 10年前,自己已經70歲的陶守英把92歲的婆婆葛氏接回下朱村贍養。從此婆媳倆相依為命。為了給婆婆更好的生活,已經80歲的陶守英仍然堅持下地幹活,種點小菜,撿些廢舊物品賣錢。

在兩位高齡老人的小屋內看到,葛老太太頭髮整齊、穿著乾淨,除聽力、眼神略差外,精神狀態很好。圖為80歲高齡的兒媳陶守英用簡陋的灶具做晚飯。

鄰居們都說,老人之所以能健康地活到現在,多虧了有兒媳陶守英的照料。陶守英每天幫老人梳頭、倒便盆,陪老人說話,定期給老人洗頭、洗澡。陶守英悉心照顧百歲婆婆,在附近居民中傳為佳話。村民們說,陶守英不再是媳婦,而是情同母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