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鑑賞 既無地名又無當局名的銅元

清末民初山西省一直沒有鑄造銅元主要流通方孔銅錢。

辛亥革命後,特別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天下大亂,各地形成了軍閥割據獨立自治的局面,他們大多各自為政,自行造幣。

山西省銅元鑄造的時期比較晚直到民國七年1918以山西都督閻錫山為首的山西軍政府,看到各省大發鑄幣之財後不甘寂寞,便在省城太原龍王廟街成立山西銅元廠
古錢幣鑑賞 既無地名又無當局名的銅元

古錢幣鑑賞 既無地名又無當局名的銅元​​

至民國十五年(1926)撤銷銅元廠改為太原兵工廠,銅元停造為止前後歷時8年。
古錢幣鑑賞 既無地名又無當局名的銅元古錢幣鑑賞 既無地名又無當局名的銅元​​

當十銅元 (即一枚銅元相當制錢十文)。當時山西所鑄銅元樣式依民國政府規定正面兩邊鑄有麥穗圖,取豐歲足民之意,中間書寫“壹枚”字樣。背面上下兩邊分別鑄有 “中華銅幣”“當制錢十文”中間鑄“十八星旗”和“五色旗”。

但從山西鑄造的大量銅元中背面偶有發現加 “山西”二字的銅幣。據考證此種背面鑄紀地“山西”二字的銅元是山西銅元的最初鑄品。據資料記載當年生產的樣品銅元都加有“山西”二字,是送長官部審查的標準錢,此錢生產極少,沒有在社會上流通,後來在正式生產時去掉了“山西”字樣。
古錢幣鑑賞 既無地名又無當局名的銅元

古錢幣鑑賞 既無地名又無當局名的銅元​​

此類背後加鑄“山西”二字的銅元俗稱“山西壹枚”,這種銅元在山西境內但因其存世稀少頗受錢幣愛好者珍視。

閻錫山的鑄幣,泉界有人稱之為“軍閥鑄幣”,其實山西機鑄銅幣的最後鑄品,為背鑄紀地“山西”之壹枚銅幣(“橫山西”),是送主座部審定的“呈樣錢”

後因以閻錫山為首的山西軍當局,在製作銅元時暗藏了一個詭計,把樣品錢上的“山西”二字勾掉,成為既無地名又無當局名的“無主”錢。

莫嫌我一身銅臭

您的每①次關注

您的每①次轉發

都許你一世富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