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喜歡發朋友圈的女孩最後怎麼樣了

那個喜歡發朋友圈的女孩最後怎麼樣了

1

相比我的很多微信好友朋友圈半年都不見得更新一次,小北算是是一個特別喜歡發朋友圈的女孩。

有時候分享旅行的風景照,有時候曬出美美噠的自拍,有時候發雞湯文看的我也能熱血澎湃,有時候也不免牢騷又傷感。

她說走過的橋,看過的雲,愛過的人,都值得記錄下來,等到許多年以後,依偎在靠椅上慢慢讀。

在這個活潑可愛的女孩眼裡,發朋友圈是記錄自己生活的一種方式,她樂此不疲。

有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樣打開手機翻翻微信朋友圈,看見小北發了這樣一句話:“如果嫌我煩了,就屏蔽我吧。我發朋友圈從來都是給自己看,如果你覺得我是在炫耀,那麼幼稚的人是你,而不是我。”

小北平時雖然喜歡發朋友圈,但相比起那些成天發廣告拉贊票的人來說也不至於讓人心生厭煩吧,於是我在下方評論了一條,“做你想做的事情,你的朋友圈沒必要取悅誰。”

過了一會,我收到了小北發來的微信消息“溫言,我忽然覺得好累,那些同學冷嘲熱諷的樣子我真受不了。”

原來就在昨天,小北在朋友圈發了一段文字慶賀自己鋼琴水平過了八級,還曬出了一張嶄新的資格證書。

然後就有以前的同學在群裡討論了,“有些人這樣天天在網上刷存在感,證明自己比別人優秀,有意思嗎?”

沒人知道為了拿到這張資格證她付出了多少努力,看到別人這樣評價自己,小北說當時心裡很不是滋味。

那個喜歡發朋友圈的女孩最後怎麼樣了

2

我不希望有一天,發朋友圈也得十分小心翼翼。儘管這世界上有許多的眼睛盯著你,我們最終還是應該活自己。

或許初衷也是和小北類似,除了記錄自己生活的點滴,我喜歡發朋友圈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在於朋友圈是我傾訴和表達自己的世界。

運動打卡,自我鼓勵,自我頹廢,自我治癒,我享受著這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有人說喜歡於發朋友圈的人要麼過於幸福,要麼不夠幸福。

現實中你有沒有體驗過,當你津津有味的在講述一件事的時候卻發現對方根本沒有在聽,你閉上嘴巴的那一刻,心裡一定五味雜陳吧。

我們不缺少故事,缺少的是願意傾聽故事的人。

就像分享了一首歌,我不知道有誰會感興趣打開。但按下“發表”的那一刻,我心裡是釋然的,好像公平的站在了眾人的面前,宣示著自己的心情和生活方式。

這不難解釋為什麼許多人現實中沉默寡言,網上卻呈現出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自己。

曾經出去做兼職,被黑心的商家坑,無處可訴,大家都說成人的世界受到委屈要自己消化忍受,沒必要大肆宣揚。

回到學校,我還寫了一篇長文章發送到朋友圈講述自己的倒黴經歷,設置為父母朋友不可見,算是一種記錄,算是一種教訓,也算是一種痛斥吧,以筆代刀,朋友圈也是我的江湖。

3

發不發朋友圈是我的自由,看不看是你的權利,如果你嫌我煩,屏蔽就好,惡意揣摩,甚至惡語相向可不是君子所為。

曬獎盃的人就是炫耀嗎?曬男友的人就是輕浮嗎?曬鑽戒的人就是拜金嗎?那曬被子的人呢?你又給他貼什麼標籤?

以前玩qq空間的時候,有一個女孩特別愛發一些傷感句子,有人在下面直接評論:“感覺你天天失戀,搞得好像全世界都欠你似的,矯情給誰看啊。”

後來那個女孩再也沒有在空間發過一條說說,大家不知道的是那時正值高考在即,她母親突然病故,這樣的打擊放在誰身上也受不了吧,那段時間,她把感情寄託在了虛擬的QQ空間裡,卻沒想到在這裡受到了二次傷害。

自媒體時代我們需要敢於發聲的勇氣,也需要不妄加評論的修養。有時候輿論的力量洶湧澎湃,往往幾句話就能將一個人推向風口浪尖,從而承受惡浪的擊打。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別人發的朋友圈不和你胃口這很正常,你可以選擇視而不見,這是你的權利,但是發不發,發什麼,那是別人的自由,你無權干涉。

4

做人呢,最主要的還是開心。

我們活得那麼累,自己的朋友圈不必要去取悅誰。我為什麼要忍受著你的成見做著我不喜歡的事情呢。

這個世界上,不管你做什麼事,總有人不喜歡,只要你是對的,不要太重視別人的看法,做自己就好,誰也不是活在別人眼睛裡的。

上學的時候刻苦認真的孩子被稱作死讀書,寢室裡愛寫詩的男孩子被叫做假文藝,寡言卻善良的抑鬱症女孩被罵矯情,長大了喜歡發朋友圈也被別人認為是無所事事,標榜自己。

一個人無法控制別人說什麼,但是你可以選擇自己做什麼。

高興了,即使發二十條朋友圈又怎麼樣呢,我不傷天害理,你憑什麼對我指指點點,如果嫌煩了,就屏蔽我吧,人生苦短,難得高興,我真的沒有力氣再顧及您諸位的流言蜚語。

朋友圈,我不想肆意妄為,更不想戰戰兢兢,我只想做我自己。如果你不喜歡,只能說,抱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