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太「規矩」,你中招了嗎?

文|多米爸

父母對孩子長大後的生活都會有很多的憧憬和期望,包括孩子有什麼樣的愛好,將來做什麼工作,與什麼樣的人結婚。每位家長的願望不盡相同,但歸納起來大致就是,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快樂、自由”。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習慣於按照一定的規矩和我們的認知標準來培養孩子,孩子的行為和想法經常受到約束、壓抑,長大後反而碌碌無為。自由、快樂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漸行漸遠。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太“規矩”,你中招了嗎?

生活中,會有這樣一類孩子,他們總是很乖很聽話,怕受到批評,盡力讓自己中規中矩,符合每個人的標準,在接受別人傳授的知識時從來不會懷疑,其實這就是比較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為什麼孩子出現討好型人格呢?有研究表明,這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當襁褓中的嬰兒想踢腿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腿被束縛;當發現寶寶吃手時,媽媽把乾脆把孩子的手臂放進袖筒裡,或是把一些難聞的東西塗在寶寶的指頭上;當寶寶越來越鬧騰時,父母總是用“淘氣”“不聽話”之類的話來斥責寶寶;吃飯時,孩子需要留心自己在飯桌上的舉止,無論有多麼餓都不能狼吞虎嚥,大人說話的時候,也必須管住自己不能插嘴。父母的這一系列要求都成為了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的條件。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太“規矩”,你中招了嗎?

家長在很多時候把自己的標準和規矩強加給了孩子,父母們往往認為,早早地教會孩子為人處世,這樣自己就能過上更安靜的生活,自己的生活不會被孩子攪到一團糟。不少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被鄰居或朋友認為沒有規矩、沒有教養,這種評價讓父母覺得很失敗,無顏面。所以,他們努力培養禮貌、恭順、習慣於服從的孩子。但是,與此同時,孩子自由的天性也在這種教育過程中被扼殺了。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太“規矩”,你中招了嗎?

在很大程度上,孩子們所受的家庭教育,實際上就是如何拒絕自由、如何壓抑天性,簡而言之,就是很多時候我們在教育孩子拒絕生活。孩子的生命變成了一個漫長的被不斷制止和否定的過程,不能淘氣、不能吵鬧、不能不乾淨,長輩面前不能隨便說話。

這種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或許很乖、很規矩,但我們是否想過另外兩個詞,叫惟命是從、思想狹隘呢?我們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這樣的人嗎?在一定意義上來講,為人父母是一種藝術,是關於分寸和力道拿捏的藝術,也是普天下最需要的工匠精神。不要讓孩子成為討好型人格,試著從我們的教育方式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