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媒體公衆號被封停 專家呼喚更明確的監管細則

區塊鏈媒體公眾號被封停 專家呼喚更明確的監管細則

8月21日晚,因涉嫌發佈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信息,多個區塊鏈媒體公眾號被封停。

“在短時期內對行業有影響,可能會使區塊鏈行業更冷。”22日,中關村天使投資聯盟秘書長、AC加速器創始人徐勇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一大早就接到不少投資人的詢問信息,有一些投資人表示很難判斷之後會不會有更“雷霆”的動作,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敢進行相關投資。

區塊鏈生態的構建中,媒體舉足輕重

被封停的公眾號中,有多個在過去幾年內獲得了千萬元級別的融資,有的由資深財經媒體人創辦,更多的是由虛擬貨幣經營主體企業或個人掌控。有媒體調查顯示:如金色財經網的大股東杜均,同時是某數字貨幣交易所和節點資本的創始人,身兼數字貨幣“媒體”、承銷商、坐市商三重身份。

此類“媒體”有著強烈的商業化印記,多為某一利益集團代言。事實上,這種代言不像廣告那樣一般有明確所指,而是和專業內容一併向用戶提供。“它們不會單純發佈快訊、廣告等內容,而是用很多專業、深度的內容‘圈粉’,否則也不會成為行業大號。”徐勇說。

徐勇表示,雖然自己從未投資過區塊鏈媒體,但據他了解投資人跟投的原因,一是由於媒體是區塊鏈生態構建的重要環節;二是過往區塊鏈媒體會給投資人豐厚的回報。“過往很火的時候,這些媒體發佈信息收費很高,刊登一條快訊、發一篇深度文章都有對應價格。”有資料顯示,點擊量不到200的一篇軟文,區塊鏈媒體可以要價10萬元。

媒體對於區塊鏈生態構建的重要性,可從權威信息分析公司Gartner的調查中讀出一二:基於媒體評論等信息,很多領導者認為區塊鏈已經可實現,而現實是並未達到生產標準。

有調查顯示,一些被封停的公號已經在其他途徑發佈了應對信息,有的換了公號名稱,有的直接給出個人微信號。

“一個區塊鏈媒體公司不會只有微信公眾號這一種方式。”徐勇說。電腦網絡端、微博端、頭條號等僅是以文字為載體傳播,而小視頻、音頻等載體的傳播方式也有很多,如抖音、喜馬拉雅、優酷等都可作為傳播手段。

此外,全新的傳播手段層出不窮。例如有專業網站的技術討論帖介紹了一種名為電報的通訊工具,直接表明是“鑑於目前越來越嚴峻的通訊監控”。電報群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地成為炒幣者非公開的、所謂的技術討論組群。同時也有不少軟件開發者模仿微信聲稱開發了有加密屬性的通訊工具,並且各種代幣可以在其中進行“發紅包”“轉賬”等活動。

一封難了,呼喚更明確的監管

從文字到圖片甚至是音頻和視頻,再到越來越多樣化的通訊工具,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監管對象,徐勇認為“一封難了”。

“封號的舉措向全社會發出了相關監管部門的明確信號,但是仍舊希望給業內一個明確的規範,明晰什麼是能做的,什麼是堅決不能碰的。”徐勇說,為了促進區塊鏈行業的健康發展,有監管比沒監管要好,明確的監管比模糊的監管好。

此外,區塊鏈媒體目前的定位也不清晰,是定位為媒體,還是廣告,並沒有明確說法。徐勇說,國家對有資質的媒體是有明確約束的,但這些約束對自媒體是否也有效呢?如果定位為廣告,可否按照廣告法的規定來處理?這些都有待制度的進一步明確。

關於自媒體的管理制度缺失問題,並不只是區塊鏈一個行業面臨的問題,此前醫療行業發起過自媒體聯盟,期待用行業約束力幫助淨化輿論環境。區塊鏈行業裡,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期待通過媒體特設組激濁揚清。徐勇表示,期待多個部門能夠聯合出臺相關監管細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