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安置房啓動回遷 兩萬餘名回遷村民喜遷新居

“你看我們這安置房多敞亮,小區環境也好,親戚朋友們都羨慕得很。等裝修完晾幾個月,就可以入住了。”剛拿到鑰匙的北京市大興區南黑垡村回遷村民張麗指著新家回遷小區空港新苑興奮地說。

歷時3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回遷安置房項目完工,9月15日,大興區13個村、7005戶、2萬餘名回遷村民伴隨著回遷工作的開始,陸續喜遷新居,開啟全新生活。

據悉,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回遷安置房於2015年底正式開工,包括榆垡、禮賢兩大組團,總建築面積約195萬平方米,包含136棟住宅樓及配套設施。其中,榆垡組團總建築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禮賢組團總建築面積約35萬平方米,累計建設房屋1.5萬套。

記者瞭解到,此次回遷工作採用的“一站式服務島”辦理的模式,是大興區自主創新的服務模式。“一站式服務島”一改傳統模式的一個環節一轉檯的辦理模式,由物業服務、業務辦理、銀行服務、房屋建設四方工作人員共同組成一個服務島,簡化群眾辦事流程,只需要在一個窗口,回遷村民就可以將物業協議、房屋建設資金等所有問題一一捋順,順利快捷地辦理全部手續。

本次體驗活動中,設立信息採集環節,辦理收房的居民和家人可進行人臉圖像信息採集錄入工作,今後回遷村民家的單元門可以“認人”了,免去了忘帶門禁卡進不去小區的尷尬。安置房單元門口安裝彩色可視對講系統,安置房室內分機採用7寸液晶屏,單元門口機採用彩色不鏽鋼外殼。可視對講系統單元門口機具有刷卡及密碼開門功能、人臉識別開鎖功能,具備與物業中心值班人員直接通話功能。室內分機具有一鍵呼叫物業中心,能夠與物業值班人員直接對話,具有觀看單元門口圖像、自動記錄來訪人員影像功能,具備信息發佈功能,可以直接接收、查看物業公司發佈的信息及通知。

房屋交付完成後,大興區將委託專業物業管理公司對小區進行後續管理。物業管理公司將開展智能化管理,通過掌上APP管家,為回遷村民提供在線報修、在線投訴管理、房屋中介、搬家公司等配套服務。

為方便回遷村民後續房屋管理,物業管理公司對居民閒置房屋進行統一出租管理,統一裝修,統一出租,更好的管理小區,保障回遷村民收益,使回遷村民回遷有歸屬,生活有保障。

記者從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獲悉,在安置房規劃設計階段,“綠色建築、慢行交通、智慧社區、配套完善、傳承歷史、留住鄉愁”等理念就融入了其中。選址時將臨空經濟區最好的地塊留給了安置房。安置房榆垡組團遠離噪聲區,緊鄰大廣高速求賢出口、106國道、蘆求路,位於榆垡鎮區核心位置,可充分依託建成區的公共服務等資源。群眾就地安置,實現了離土不離鄉。

大興區保存原有村集體組織檔案材料,設立村史展示空間,保留歷史記憶。老樹木移植,村莊有價值的白皮松、國槐、銀杏等老樹回種到社區。老物件展陳,擺放石碾子、石磨、老家電、老傢俱等物件,從搬遷村收集老物件未來將分別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公園和小區公共綠地進行展示。老場景重現,在18個社區景觀牆上設置原村落佈局圖。村莊傳統矮牆空間重現,留住鄉愁。

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回遷村民這個群體的特點,在回遷安置房建設過程中,通過立面風格、建築色彩、導向標識,強化可識別性,同時把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佈局在慢行系統沿線,方便回遷村民找到家、找到菜店、找到商場、找到學校、找到車站、找到醫院。

值得一提的是,回遷安置房統籌規劃,把1個社區公園、12個帶狀公園、5個口袋公園串聯起來,讓居民出門300米內就能見綠地,戶戶都能享受公園。在公園植物配置上,充分考慮氣候特點,100%選用白臘、毛白楊、檜柏等本地化樹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