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上師 逐漸擴大 把所有的衆生都做上師看

供養上師 逐漸擴大 把所有的眾生都做上師看​​

這位網友問:

居士在家供養出家師父上網是否如法?

網友說:近供養了一位比丘住在家裡一處空閒的房子中,感恩,師父提出要上網,我不清楚供養上網和電視是不是如法?請明白的師兄或者師父幫我解答一下現在的影視節目都很多邪淫的內容。我不知道如何才是如法的供養!感恩...,應該無妨、電視劇!阿彌陀佛如果只是查找佛學資料或者與佛法有關的,但是如果看電影,真心的請明白的大德給我指點,而且網站一打開也多是邪淫的畫面

有網友介紹:傳統來說,供養出家師父不含上網費用。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對於出家師父,應當‘四事’供養。

第一是飲食。師父沒得吃的,可送一點食物給他。不能送太好的,也不能送太多。太多太好,吃了會生病。最營養的食物是簡單,不過量。鄉下農夫不生病,吃得簡單樸素,身心健康。富貴人家天天講究吃,卻一身的毛病。可見得供養要有智慧,不能感情用事。

第二是衣服。師父沒有穿的,供養他幾件衣服。

第三是臥具。睡覺要有床、鋪蓋。

第四是醫藥。生病的時候需要醫藥。

《佛本行集經》:“尊重承事,恭敬供養,四事具足。所謂衣服飲食臥具湯藥。”

因僧侶在修行的前期需要摒除一切外緣,所以就無法自謀生活必需品,需要信眾的佈施。佈施這樣的僧侶是有功德的,幫助他人修行就是助人成就,如能如此發心佈施,功德殊勝。

又有學佛的網友說:現在很多居士都拿金錢代替,愈供愈多,毛病百出。出家人過一點清苦的生活,還有道心,覺得人生很苦,有出離心,肯認真唸佛。如果居士供養太多,出家人會覺得人生很樂,不想去西方世界。‘供養’很不容易,沒有智慧的人修不到福,真正修福得有智慧。

【法眼看世間】出家師父能接受紅包供養嗎

出家師父能接受信眾的紅包供養嗎?在當今社會,這個問題可能會引起熱議。其實在佛陀住世期間,社會各界對此問題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這個問題呀,看似棘手,其實,它就是個偽命題,因為它缺少了一個重要的前提要件:發心。對於這些供養,你是用於自利,還是用於利他?倘若是為了貪圖自身的享受,甚至拿來揮霍,那當然是不能收了;但師父們將這些供養用於服務常住大眾,用於濟世利生事業,這樣的供養,不僅清淨如法,而且還多多益善呢!

其實"紅包"是在家信眾對修道之人的供養,是非常殊勝的植善培福之道。為了幫助出家人樹立堅固的道心,集中精力做自行化他、弘法利生的事業,佛陀在戒律中嚴格要求出家弟子不從事經營生產,一心辦道,上乞如來之法以滋慧命,下乞眾生之食以活色身。以修行功德回施有情,做人間的福田,接受人天供養,為教化眾生,奉獻一生。

對於在家居士供養出家人以及出家人接受供養,在佛陀的教法中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

"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喜舍萬文收",在家居士供養出家人,一是為了修福,二是為了求法(因為接受供養的出家人必須為施主做法佈施)。而供養所得的功德利益並不是看你供養的物質是否豐厚,最重要是看施主的供養之心是否清淨虔誠。

出家人從來不會要求別人供養自己。在接受供養時要常懷慚愧反省,問自己有沒有福分消受。古大德警告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居士供養的財物出家人都會拿來做弘法利生的事業,印經放生、扶貧助學、救濟災難等等,"性命交於龍天,色身交於常住",出家人為自己用錢的地方很少。如法地接受供養不僅可以利益眾生,也可以時刻鞭策自己用功修行,回報施主之恩,絲毫懈怠不得。

藏族人如何供養師父?

按照藏族人的傳統,一個人拜見上師時會做什麼。通常他會獻上供養並頂禮,這不僅是出於禮貌和恭敬,其背後另有深刻的含義。

供養包括法供養、承事供養和財物供養,其中以修法的功德供養上師最為殊勝。法王如意寶以前不止一次強調過:與他結緣最主要是通過修持善法結緣,法供養最令他歡喜。佛法修行的結果就是斷除對“我”的執著。

無論對上師做何種供養都能迅速積累起巨大的修行資糧。關於財物供養,一些人可能會有誤解,認為誰供養的錢財多誰的功德就大,經濟條件不太好的人即使勉強拿出一點錢財供養上師,也不會有多少功德。其實,供養上師主要看弟子的發心。如果你是為了做給別人看,那麼供養上師很多財物也不一定就有大功德。

當然法王如意寶也曾經說過,供養財物的多少雖不重要,卻不失為判斷弟子信心大小的一個依據。沒有信心,虛榮心再強也不會輕易拿出錢財去供養上師三寶。如果你對上師有堅定的信心,發願也清淨,供養財物不論多少都同樣有大功德。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老乞丐常常看見國王、王子和其他人供養佛陀和他的弟子,也希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去供養。但她一天乞討下來僅要到一枚銅板,她拿著這一枚銅板去買油,卻發現那連點一盞燈的油錢都不夠。油商出於憐憫,給了她一些油,她歡喜地來到寺廟點了燈,並且發願說:“除了這盞燈,我沒有什麼好供養的。但通過此供養,希望我將來能獲得智慧。願我能幫助眾生驅散心中的黑暗,引導他們開悟。”當天晚上,其它燈的油都燒光了,只有這位乞丐供養的燈一直燒到天亮,不但燈油沒減少,連燈芯都仍舊是新的。那天正好輪到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值班照應燈火,他見天色已亮,想把燈熄滅,留到晚上佛陀講經時再點,可任憑他想盡辦法也不能熄滅那盞燈。佛陀知道後過來對目犍連說:“這盞燈你是熄滅不了的,即使你把世上所有海洋、河流、湖泊裡的水都澆在這盞燈上,它也不會熄滅,因為它是由清淨的發心供養而來,是為一切眾生究竟解脫而點燃的。”這時,那位乞丐走到佛陀面前,佛陀授記她將來必定證悟無上正等正覺,號燈光佛。

人們也常把供養分為身口意三門供養,指在行動、言語、思想上修持佛法,以此作為對上師的法供養;以及在行動、言語上對上師作承事供養,以意念隨喜上師的功德。不論哪種形式的供養都能幫助我們增進信心,減少我執。

五體投地的頂禮,一方面表示你決心放下傲慢和成見,把自己擺在最低的位置,坦然接受一切,不再擔心摔跤和失去;另一方面也能積累巨大的福德資糧。佛經中說,佛陀三十二種寶相之一的無見頂相,便是因恭敬頂禮具德上師而來。

拜見上師時供養和頂禮都有明確的象徵意義,表示我們準備好放下我執,這是與上師相處時應有的心態,也是自我不喜歡上師的原因。在上師面前,沒有自我的立足之地。

弟子的所作所為皆為令上師歡喜,這樣的動機無疑是純正的,不過有時“令上師歡喜”卻會成為我們固執己見的藉口。當我們認定自己所做之事正確無誤時,會比平常更固執;而對虔誠的我們來說,沒有什麼比讓上師歡喜更正確的事了,所以我們一旦認準自己的方式合乎上師心意,就很難再接受其他人的不同意見和做法。

金剛道友鬧矛盾會擾亂上師的心,對上師的住世和弘法利生事業製造違緣。出發點是“令上師歡喜”,最後卻犯下如此嚴重的過失,這樣的結果實在令人惋惜!究其原因,還是“我執”在作怪,什麼都有可能被“我執”利用,即使最良善的動機也會成為修行的障礙。

《時輪金剛》中明確指出,十四條密乘根本戒中關係到上師的有三條:不擾亂上師心,不違背上師教言,以及金剛道友間不相互嗔恨。這第三條戒律常被人忽視。人們只知道上師是嚴厲的對境,卻不知道金剛道友之間關係緊張、破裂直接關乎上師,因此也是嚴厲的對境。我們若有機會與其他道友共事,一起為上師、為佛法做點事情,應該珍惜這份福報和緣分,隨喜道友的發心和行為。即使有意見分歧也可以溝通解決。

很多時候,為了護持他人的善心、善念,成全他人的善行,不僅我們自己的意見、方式可以放棄,甚至我們所做的“善事”或“正確的這件事”本身也可以放棄。我們不必堅持事情一定要做到完美。如果參與者都能夠通過共事減輕煩惱、增加法喜和道心,就是完滿了。

然而,如果你認為這輩子只要跟著上師就不發愁了,把一切都心安理得交由上師決定,這樣做可能並不完全正確。你也許只是不想對自己負責罷了。我們這些人,無始以來上天入地,什麼都見過了,生生世世的煩惱傷心,一轉臉,又忘了,再來,還是渾渾噩噩糾纏不清。釋迦牟尼佛說過:“吾為汝說解脫道,當知解脫依自己。”自己不下功夫,總想著上師會像扔石頭一樣把你扔到極樂世界去,上師能力再大、悲心再懇切也無法滿足你這個願望。

注意 供養上師

逐漸擴大 把所有的眾生都做上師看

不做令上師不高興的事

還有就是 不要忽略了師這個字

在你一生中 曾經教授過你 不管什麼知識 在你的意識中認為他是你師父 佔有一個師的意思

一定要有供養之心

哪怕你雖然不叫他師父 心裡覺得這本事就是跟他學的 暗做師父了的

你也一定要有供養之心

哪怕是一餐飯之供養

因為 你心 意識中有所欠

無法圓滿

八識田中會翻出來

修行到一定高度 一定會出來 讓你過不去

這叫沒有了債

心虧著呢

其實 不止這樣 就算我們平時的朋友親戚 你欠了誰的一個小人情 都覺得欠不起 不還了很難受的

是吧

但是 只要有師的意思在裡面 就不同了

你一生中不管什麼知識 曾有師之緣的

那關乎到下一生下一生下一生

因為八識田中的修行 師出現時 意義不同

那都是你要增福增慧升級的時候 出現的

而出現師的時候 一定是按照你最怕見的師出現

你因為虧欠 就會躲避

其實出現的那個師 就是你自性佛的出現

他將把你最後的缺德 補滿

但是 你躲著了

你將永遠難以德全

比如 你曾經與你小學 或者初中 高中老師有過嫌隙

不管哪個老師有嫌隙

都要趕快清除 修補齊全自己的心

起碼要從內心扭轉 生起感恩敬仰之心

但是 有些師父是胡說亂說的

根本不是個真師父 而你已經認了 怎麼辦?

最終 你會發現 最後他還是你師父

在成佛的最後 你會承認他也是你師父 儘管你早先認為他騙你

古人說的一日為師終生為……

現在有感覺了吧?

為人修學 一切可以空 不可空我師

詩經曰:不弔昊天,不宜空我師。

昊天不平,我王不寧。不懲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誦,以究王訩。式訛爾心,以畜萬邦。

這首詩主要提了我師 姓尹

尹氏大師

或者叫接引道人

因此 你遇到尹氏的時候

不要失之交臂

當然 你不要認為那是淫氏

然後親近的要命

西方接引道人 有個名號叫阿彌陀佛

被尊稱為"接引導師"

還有一位慈航道人

慈航真人

這位真人是用舟船接引的

行水路

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 與我們最有緣

佛菩薩出現在你夢裡 禪修境界裡

那是很好的

但是 他們的化身 基本上會化作你的反對面

你討厭的 你氣憤的 你瞧不起的 你欲打之罵之的……你虧欠的……

只要你過關了 接受了 真人才露相

缺德的見不著

要經常讚美你身邊的人

甚至讚歎你的敵人冤家

佛菩薩基本上會化作這些人出現

你一讚嘆 他們非常歡喜

就會顯出真容

聽捧

都聽捧

因為在佛菩薩眼中 這世上的一切生靈 沒有不好的

你這一心態 和佛菩薩相應

同一心

一讚嘆就是歡喜心

對吧?

所以我才說 進一步修行 你要把所有的眾生看作上師

供養在心裡

那是眾生啊 我親愛的上師

度我的佛菩薩

包括你的敵人

你要從內心公正對待

(學生A:感恩師父)

那當然了 你師父嘛

你必須永遠感恩

包括所有眾生

都是你師

如果我們不能如理依止上師,那麼無論如何供佛,諸佛菩薩也是不會歡喜的。反之,如果能如理依師的話,僅僅是供養上師,諸佛也會不請自來,住在上師身中高興地接受我們的供養。如《文殊口授》中說:“我住在上師身中,接受信士的供養,若能博得其喜悅,供者自身業可消。”所以我們親近供養上師,不但有向諸佛獻供的功德,還能獲得諸佛歡喜納受的功德。

如果能依止一位具德的上師,即使不用修什麼對治法,煩惱和惡行也會被自然遮止。因為通過依止上師,經常聽聞上師的言教,我們就能正確瞭解善惡取捨,從而依法行事,自然入於善道。不僅如此,那些與上師生活在一起的人,由於受到上師身教的薰陶,也能自然而然地消滅煩惱惡行。

如果能夠真正地依止上師,能夠時刻把上師觀想在頭頂,因為對上師的敬信,不僅不敢輕於為惡,即使微細的惡念也不敢萌發。一般來說,我們之所以產生種種惡念,是認為沒有人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也就可以放心地胡思亂想,如果意識到上師就端坐在頭頂,你還能再無所顧忌地想入非非嗎?我們只要這麼觀想,也就放下了一切攀緣。

除了自身努力修行之外,上師也會通過種種方便為我們消業,乃至於呵斥責罵,也能消除我們的種種惡業。《地藏經》中講:“為彼(善知識)攝受者,應經無量劫流轉惡趣之諸業,然於現世因受病疫饑饉損惱身心等苦而得清淨,下至呵責或唯夢中亦能清淨。”這說明上師的打罵能消除我們的惡業。惡業是導致我們墮入惡趣的因素,消除業障的方法有多種,但最殊勝的懺罪對境是三寶總集的上師。

不論是上師的慈相加持,還是怒相加持,都會消除我們的業障。噶當派的大德常說:“捶打是灌頂,由此得加持,責罵即猛咒,能除諸中斷。”具德上師的一切打罵呵斥,儘管在我們凡夫眼中看來,似乎不近情理,但那是上師為弟子消業的悲心表現。

有一個典故。拉索瓦親近德堆巴的時候,德堆巴總是以粗重語呵斥,其弟子娘摩巴感到不理解,埋怨說:“我們又沒有做錯什麼,這位上師怎麼總是無理呵斥?”拉索瓦卻說:“你不要這樣講!我每受到上師的一次呵斥,就如同得到本尊嘿魯噶的一次親自加持,心靈被淨化而充滿了喜悅!”

 在《黑閻曼德迦難義疏》中,甚至有這樣一句話:“設唯聞一頌,若不奉為師,百世生犬中,後生賤族姓。”就是說如果對方有說法的意願,自己也有聽法的動機,那麼即使僅僅聽受了佛法方面的一個偈頌,師徒關係也自動建立了。這時若不把對方奉為師長來恭敬對待的話,在以後的百世之內,就不要奢望能受生為人類了,而是會進入狗的家族。百世以後即使受生為人,也會成為賤族的種姓,即從事殺生、偷盜、邪淫等職業,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你會不斷造作惡業,難以獲得光明的前景。

如果是對上師起嗔心的話,即使是動怒一剎那,也會毀掉一劫所修的善行成就,還要在地獄等惡道遭受數劫的苦難。“怒火燒燬功德林”,即使對普通人起嗔心也能毀掉無數善根,那麼對功德之源的上師生嗔心,過患就更不用說了吧。《時輪根本續》中說:“對師動怒一剎那,一劫善行全被毀,數劫墮生地獄等,惡道遭受深重苦。”一彈指中有六十五“剎那”,假如對上師生嗔心達六十五“剎那”,就會在地獄中呆上六十五劫,這還是小乘中的說法,大乘的說法比這還要長。

注意 這些說法絕不是危言聳聽

不要說是自己輕毀上師,就是接近那些詆譭上師的人也不可以。乃至於在夢中夢見詆譭上師者,都會被視為不吉祥。如密續中說:“勿言毀師人,夢亦不願見。”

連做夢都會被影響

醒來身體也不舒暢

如果不注重師道,任修一切法都失去了意義。就像《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的,詆譭上師者不但未生的功德成就不生,已生的功德成就也將會消失。猶如樹根壞死的樹,樹枝樹葉也將要枯死一樣,一切功德成就的根本是信德,失去了信德,不但不會產生功德成就,就連原有的功德成就也將會消失。

其實 現實中也是醬紫

比如 有一個人是你上司 因為你對他的禮貌恭敬供養 你得到了提拔升遷

當某一日 你在他面前生出自己了不得 有本事的心態 表現出來時

你就會立刻終止了那種加持力

甚至會一褪到底

這不是某個人的權力 或者脾氣

那是一種心的力量

是你撤了那心 恭敬供養心

你已經不拿他當回事了

你就完了

你的下屬也能看出來

也會警惕你 遠離你

你就全完了

對吧?

因此 那些加持力無處不在

不管你在哪裡 建立這個心 立刻就來了那加持力

此心一褪 彼力即褪

有的人皈依佛門之後,認為現在是學正法了,就開始詆譭以前的外道師長,這是許多人都容易犯的通病。

釋迦牟尼佛,為了尋求解脫之道,也曾依止過九十六種外道,但一樣地尊敬他們,只是悲憫他們沒有獲得正法甘露而已。

何況佛菩薩有時也會根據眾生需要,化現為外道的形象來利樂眾生,佛在因地修行時,就曾多次以外道師長的身份示現,你怎麼能肯定所詆譭的對象就不是菩薩的化現呢?

有的人可能始終會認為,師長之間修證各有差異,怎麼能做到平等對待呢?這確實是比較矛盾的事,對許多人來說,是很難統一起來的觀念。那麼在觀修上師瑜伽的時候,有一個竅訣:視所有師長為同一體性,都是自己根本上師的化現。這樣就在信皈上保持了一致。

我說句實實在在的話 我對大家的心態是什麼

都是我的親愛眾生 都是吾師 吾道友

雖然大家叫我師父 我對大家就是這麼想的

還有一點要牢記

上師的東西 絕對不能跨過去

現實中必須養成絕對的警惕

因為一旦進入三摩地

只要你跨了 就會前功盡棄

注意

三摩地中 只要沾著“師”出現的

不論你有什麼想法 都要放下 順他之意

其實 在什麼寺院道場修煉 都不如當三年兵紮實

絕對的服從 就是無我的隨順訓練

是吧?

所以 軍人的氣質 與眾不同

到老都帶著那種氣質

是不是?

他們如果修行內密 進入三摩地就好修多了

習氣比常人少了很多很多

一旦接了命令 就會迅速的置心一處去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