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菩薩

逆行菩薩


一切菩薩教化一切眾生,所用的方法是權巧方便法,不是恆常不變的法,在這個時候可以用,到了那個時候就不一定可以用,這是觀機逗教,因人說法,應病予藥的方便法。

譬如,砒霜本身有劇毒,如果會用就是良藥,能治一切毒病,這是所謂:「以毒攻毒」的方便法。砒霜雖然能治病,但是不可用過量。方便法也是這樣,不能亂用,要對治某種情形才能用。

現在講一個空拳度子的故事。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天,外出乞食,經過一口水井,遠遠望見一個小孩子,向井邊爬行(孩子不會走路),快要爬到井邊,眼看就要掉到井裡去了。正在千鈞一髮的時候,佛想跑到井邊去救小孩子的命,可是時間已經來不及。於是佛便大聲對小孩子說:「小兒!小兒!我手中有糖。」小孩子聽到有糖吃,就向佛這邊爬來。其實佛的手中並沒有糖,這是騙小孩子的,為了救他的生命,所以只能用方便法。

佛度眾生也是這樣,看眾生歡喜什麼,就給眾生什麼。然後慢慢對他說法,這就是權巧方便的法門。

菩薩有逆行的法門。凡是打擊你、壓迫你、刺激你、欺負侮辱你的人,使你爬不起來的人,都可能是逆行的菩薩。

不要認為刺激你的人是仇人,壓迫你的人是冤家。因為堅強的意志力,往往是從磨鏈中培養出來的,我們的體能、智能、心力、毅力均要靠艱苦的經驗來鍛鍊,不要因為逆境的挫折而灰心喪志。

提婆達多生生世世與佛為敵,即是逆行菩薩的一例,故在釋迦成佛之後,於《法華經》中,為之授記,說提婆達多於未來世,必定成佛,又在《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四也提到「如來常以慈悲力,愍而哀傷,我以值遇提婆達多故,速得成佛;念其恩故,常垂慈愍。」所以菩薩看一切仇敵冤家,也都是活佛活菩薩。

《佛說大乘十法經》:善男子!提婆達多善集諸行,善集諸善根,以曾供養無量諸佛,於諸佛所種諸善根及大乘行;正學菩提,順向菩提,不退於大菩提,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眾生偏起惡故,於命終後墮阿鼻地獄、餓鬼、畜生之中歷受諸苦。

——提婆達多,殺比丘尼,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最後身墮地獄的種種逆行,皆為彰顯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提婆達多實是一位大悲大願的逆行菩薩!

有一定的見底之後,逆行菩薩就開始登場了。(恭喜,出現的越早,說明修行的功力越深。)這些逆行菩薩,幾乎是衝著修行者最致命的積習下狠手挑戰的。

有人大嗔,有人貪婪,有人淫慾,有人執拗......有人三毒俱全,五陰熾盛,被逆行菩薩刺激得簡直是乾柴碰烈火,考試一次,歸零一次。

是故聖人設化,以病苦為良藥,以患難為逍遙,以遮障為解脫,以群魔為法侶,以留難為成就,以敝交為資糧,以逆人為園林,以佈德為棄屣,以疎利為富貴,以屈抑為行門,如是居礙反通,求通反礙,是以如來於障礙中得菩提道,至若鴦掘摩羅之輩,提婆達多之徒,皆來作逆,而我佛悉與記莂,化令成佛,豈非彼逆乃吾之順也,彼壞乃我之成也,而今時世俗學道之人,若不先居於礙,則障礙至時不能排遣,使法王大寶由茲而失,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逆行菩薩”,他(她)總是故意與你對著幹,他(她)讓你又愛又恨,有時讓你傷心的流著淚問:我做錯了什麼,你這樣對我,難道我前世欠了你麼?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會遇到一些這樣的人,他們就在你周圍,可能是你的親友、同事等等,他們常常逆你意而行,你希望他向東,他偏偏向西。你恨不得他立即消失,他卻偏不,他就像冤鬼一樣糾纏著你,讓你煩惱不堪。你可能會苦惱至極向天空張開雙手,大聲質問老天爺:天啊!我怎麼偏會遇到這個人啊?這些專和你作對的人,可以稱之為你人生裡的“逆行”了!你若能理解領悟並且能夠忍辱而度,可以稱逆行菩薩。 ­

●雪漠:大家一定要明白,讓自己覺醒的,永遠都是厄運和逆境,例如死亡。所以,直到今天,我仍然非常感謝生命中的那些“班馬朗”。

有人把他們叫“小人”,但我更願意稱之為“逆行菩薩”。因為,當你沒有世俗的功利心,超越所有世間法時,就會發現,世上的一切都在考驗你,都在為你提供營養,都是你調心的道具,都在成就你的心性。包括那些批評你、跟你作對的人。所以,我把每一個“逆行菩薩”都當成覺醒的助緣。我甚至認為,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雪漠。

如果缺乏這樣的一種智慧觀照,你就會陷入仇恨的“魔桶”。

對於我們這些平凡的,修行尚淺的修行者們來說,最頭痛的莫過於好容易修行有所進展,突然間來了個找事的小人或者惡人,讓自己辛苦的修行很快葬送掉。就好比是,本來你在修靜心吧,很快來了個吵雜之人,在你耳邊一頓吼,讓你好容易靜下來的心一下子點燃了;或者說本來你已經修到一定的定力了,忽然間出了一個什麼事,或聽到別人說了一句什麼話,把你的舊傷疤給翻了出來,讓你的心一下就亂了;甚至於,外面什麼事都沒發生,也沒有人說話,但是五蘊熾盛的作用讓你突然哪天想起一件陳年舊事,陡然間情緒升起,想壓也壓不下去了。

對於修行有影響的事有些是別人造成的,有些是自己造成的,但是歸根到底,全是自己的事,自己的心的事。為什麼這樣說呢?對佛教有所瞭解的人大概都知道‘戒定慧’是修行的基本綱領,沒有‘戒定慧’,修行就沒有了根基。‘戒定慧’到底是什麼,《六祖壇經》中說的很清楚:‘心地無非即是戒,心地無痴即是慧,心地無亂即是定’,心不生是非,不生愚痴,不亂,即是‘戒定慧’。由此可見,修行只與自己的心有關,與外界事物無關。外界本無所謂嘈雜,愚鈍,混亂,一切都由心生。心是怎樣的,外面就變成怎樣。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同樣的一句話,別人聽了沒有想法,他們的心就不亂,我聽了產生想法,引發情緒,於是我的心亂了,而不是這句話有問題。

人生在世,免不了跟外界,他人打交道,除了通過不懈的修行讓自己的心保持不動不亂外,還可以把外界讓我們感到不舒服,難受的人或事當成幫助我們修行的菩薩---即,逆行菩薩。為何是菩薩?因為修行尋求的是開悟,所謂‘一念悟眾生是佛,不悟佛是眾生’,我們修行的人,要時刻以開悟為自己的目標,即便當下還未覺悟,也要當自己已經覺悟,把眾生看成是佛菩薩。

大菩薩們的各種智慧(文殊菩薩),德行(普賢菩薩),慈悲(觀音菩薩),和勇氣(地藏菩薩),我們都有所瞭解。菩薩們身體力行的向我們展示了修行能達到的最大的‘善’,他們是正行菩薩,用正面的方式教導我們,鼓勵我們精進修行。而逆行菩薩,是用反向的方式,捉住我們內心深處的‘惡’,如不善,嫉妒,怨恨,恐懼,愚痴,狂妄等,直接了當的向我們展現出來,讓我們有機會能夠認清問題,解決問題,增進修行。

可以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逆行菩薩對於我們的修行的作用更為重要。只有直面我們內心深處的種種‘惡’,而非逃避或隱藏,才能最快的變惡為善,修行才有可能再上一個臺階,因為‘諸惡不除,諸善無益’。因而,古代高僧大德,無不對逆行菩薩抱以恭敬之心,無不謙虛,歡喜的迎接逆行菩薩的到來。

善男子 一切障礙即究竟覺

(學生:開心就好)

不開心的事 未必就是不好

開心的 也未必就是好事

對不?

所以 慎勿信汝意 汝意不可信

碩果累累的時候 往往接下來的是死寂漫長的嚴冬

最嚴寒的時候 距離春天還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