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左傳》21條名句簡析,向古人借智慧

《左傳》,《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我國傑出的歷史散文鉅著,儒家經典之一。本文簡析《左傳》經典名句21條,向古人學智慧。

國學經典《左傳》21條名句簡析,向古人借智慧

止戈為武。——《左傳·宣公·宣公十二年》

注:能夠制止戰爭的才是真正的“武”,武力存在的是為了維護和平。《孫子兵法·謀攻篇》:“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左傳·宣公·宣公十二年》

注: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不論最後是否成功成就多大,創業最初的艱難只有體會過的人才知道。

修己而不責人,則免於難。——《左傳·閔公·閔公二年》

注: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可以省掉不少麻煩。

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左傳·僖公·僖公二十五年》

注: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

國學經典《左傳》21條名句簡析,向古人借智慧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左傳·成公·成公二年》

注:唯獨禮器與名爵,不能夠借給別人,這是您的職責啊。權責的授予必須慎重。

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傳·昭公·昭公十八年》

注:天道遠離人世,非人的智慧所能及,何必費心討好。(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第十一》)

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襄公十一年》

注:未雨綢繆。

國學經典《左傳》21條名句簡析,向古人借智慧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宣公二年》

注:小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大過就沒必要改了。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左傳·僖公·僖公十四年》

注:樹倒迷糊散。

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左傳·成公·成公二年》

注:以禮法來維護道義,以道義來促生利益,達至惠及百姓,這是治理國家的關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左傳·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注:君子大局為重,小人近處著眼。人生境界決定高度。

君子貴其身而後能及人,是以有禮。——《左傳·昭公·昭公二十五年》

注:君子首先尊重自己,然後顧及他人,是為理。自重者人重之。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左傳·宣公·宣公十二年》

注:有把握就行動,知道事情困難就後退。兼併弱小攻擊愚昧的國家。戰爭就是這樣。

禍福無門,唯人所召。——《左傳·襄公·襄公二十三年》

注: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鮮矣。——《左傳·隱公·隱公三年》

注:不恃寵而驕。驕傲而受到壓制,受到壓制而不怨恨,有怨恨而不為非作歹的人很少見。SO,不要太驕縱了。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左傳·僖公·僖公十年》

注:如圖。

國學經典《左傳》21條名句簡析,向古人借智慧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左傳·成公·成公四年》

注: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凡有血氣,皆有爭心——《左傳·昭公·昭公十年》

注:凡是有血氣的人,都有爭強好勝的心思。不過個人更欣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左傳·隱公·隱公十一年》

注: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夠服人,估計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隆中對》

不義不暱,厚將崩。——《左傳·隱公·隱公元年》

注:多行不義,大廈必傾。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莊公·莊公十年》

注:拖沓是病,得治。

注多為個人解析,如有不妥,歡迎指正。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立刪。《中國歌牌》詩詞紙牌遊戲,仿《名偵探柯南唐紅的戀歌》日本《小倉百人一首》歌牌製作,遊戲中學習溫習古詩詞,體會詩詞之美,歡迎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