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縮影

外界多紛擾,何不浸書中?

作為一個典型的浮躁人兒,自認為已是非常不易靜下來讀書的了。無奈所修專業尤其需要靜下來認真仔細研讀,遂不得不慢慢改變自己。記得剛入學時,導師對我的要求就是要“靜下來、坐得住、讀得進、走得出”,因專業所限,所讀書目多為古籍,因而並非同看小說一般對其書本文字一掃而過甚至一目十行即可,若說一字一句都需要細細斟酌品味實不過分。

《左傳》: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縮影

圖片為本人所讀書籍隨拍

當然,這類讀書只能是針對少數人而言,比如本身進行學術研究的學者、學生等。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是喜歡進行快餐式閱讀,希望可以進行省時、高效的閱讀。亦正是因為如此,我更想要進行一種新的探究,看看自己能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用簡單明瞭的方式來講述一些晦澀難懂的文字,同時在這個快餐化閱讀的時代為相關興趣愛好者提供一點有營養、有價值的文化輸出。

於是,我想充分利用頭條這個平臺在督促自己在學業上進行深入式學習探究的同時,每日對所讀內容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達出來,算是疫情期間防止自己在家犯懶不學習的一種方法吧。

《左傳》: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縮影

圖片為本人所讀書籍封面

由於本人正在讀的書籍為《十三經注疏》之《春秋左傳正義》,故從《左傳》談起。

《左傳》: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縮影

讀史以明智

所謂“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古往今來,史書作為時代的記錄體,往往反映出一個時代的面貌,而《左傳》作為一部偉大的集史學、文學、經學等於一體的經典名著,更是為我們提供了春秋戰國時期寶貴的歷史史實。

先來了解《左傳》基本體例

《左傳》相傳是左丘明所作,以解釋(根據魯國史官所記編寫而成的)《春秋》。其時間線是以魯國國君的世次為序,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起,依次為:隱公、桓公、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簡述為“隱桓莊閔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共十二公,至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止,共記錄了255年的歷史。

《左傳》篇幅在傳統的儒學經典《十三經》中屬最大,可以說是傳統儒學和國學的核心經典著作,所記內容十分豐富,涉及中國奴隸制社會末期周王朝乃至各諸侯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及重要的自然現象等諸多方面。因而研讀《左傳》可以說是從多個方面為我們進行充電學習。

今天就先這樣開個頭吧,明天咱們從隱公開始一起去看看都有些什麼事兒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