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战友文工团撤编,《长征组歌》已成千古绝唱

战友文工团撤编 |红色经典《长征组歌》成绝唱

挥手从兹去,经典永流芳。

重磅:战友文工团撤编,《长征组歌》已成千古绝唱

2018年9月10日起,各军兵种文工团,包括从战友文工团刚改制不久的陆军文工团,已正式宣布撒销。

1997年,战友文工团成立60周年,王晓岭时任战友歌舞团团长,组织编辑出版的画冊,如今己成绝唱。

重磅:战友文工团撤编,《长征组歌》已成千古绝唱

送战友踏征程

有一支文艺劲旅,

曾创造过一项全军纪录,

从而军史留名。

如今又一项记录,

即将诞生。

前一项记录,

有人不愿意承认,

你说它建团最早,

在抗日烽火中诞生,

但还有先于它的,

初创于红军之中。

我说,这不必争论,

因为它是成建制保留至今,

最早的文艺团体,

从未被打散,

被化解消触。

当年它叫抗敌,

后来它叫战友,

已走过80年风雨征程。

至于这后一项记录,

怎么说呢?

不是不愿承认,

而是不愿相信。

只因为,

前者闻名,

后者莫名,

前者殊荣,

后者哀荣。

前者最久,

后者最短,

久得就像一刹那,

短得就像一场梦。

送战友,

踏征程,

别了,

我的战友我的团,

前可见古人,

后可期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冥冥。

重磅:战友文工团撤编,《长征组歌》已成千古绝唱

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是我军创立最早的军队文艺团体之一,其前身为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 1937年12月11日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诞生于河北省阜平县。 1948年8月,华北军区成立,剧社改为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 1955年5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正式命名为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 2016年1月,原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为主体转隶组建陆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

八十多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享有盛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

重磅:战友文工团撤编,《长征组歌》已成千古绝唱

著名艺术家:

剧作家:胡可、刘佳、和谷岩、

魏敏、孟冰

作曲家:王佩之、张非、晨耕、

生茂、唐诃、竹林、遇秋、

藏云飞、王路明、刘彤

词作家:刘薇、洪源、石祥、

王晓岭、甲丁、刘世新

指挥家:唐江

歌唱家:马玉涛、马国光、贾世骏、

耿莲凤、张振富、刘斌、

于文华、张迈

舞蹈家:黄伯寿、梁文绾、茅迪芳、

赵明、李福祥、赵小津、

张伟东、丁颖

戏剧影视表演艺术家:

胡朋、田华、叶少兰

曲艺家:高元钧、白奉林、刘学智、

刘洪滨、牛群、李立山

器乐演奏家:许讲德、杨屹

重磅:战友文工团撤编,《长征组歌》已成千古绝唱

战友文工团 以卓越的艺术成就蜚声于世,成为国家和军队一流的艺术团体。

历史上的代表作品:

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西柏坡组歌》

大型场馆歌舞:《七彩沙盘》

歌曲:《马儿你慢些走》

《看见你们格外亲》

《老房东查铺》

《祖国一片新面貌》

《战士歌唱东方红》

《学习雷锋好榜样》

《真是乐死人》

《一壶水》

《北京颂歌》

《当兵的人》

《一二三四歌》

《当那一天来临》

《强军战歌》

《天下乡亲》

舞剧:《红楼梦》

话剧:《槐树庄》

《战斗里成长》

舞蹈:《行军路上》

《草原女民兵》

《走跑跳》

器乐曲:《子弟兵和老百姓》

相声:《领导冒号》

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


岁月如歌

王晓岭

从小就在文工团的院子里长大。

刚记事那会儿,文工团家属院在东单大土地庙,出门向西不远,是繁华的东西大街,沿街向北再向东拐弯,就是外交部街48号的团部大院。那时东四大街还铺着铁轨,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声伴和着大院飘出的歌声,那便是童年时代最初的记忆。

大土地庙家属院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团长晨耕一家住北房,我家住南房。雨季来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院内积满了没膝的雨水,我们就叠好小纸船放入水中,看它们悠悠飘出院门。那是文工团从晋察冀根据地进京后百废待兴的初创年代,父母很少回家。弟弟出生不久母亲就随军南下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斗,数月后带回了两只锃光瓦亮的黄铜炮弹壳,让我们兴奋了许久。

小学二年级时,随团从东城搬到西城平安里大街。家属院和团部大院依然是隔街相望的两个院落,父辈们也依然忙忙碌碌。我们放学后常去街对面团部大院看排练,许多风靡全国全军的歌舞节目,就能先睹为快。排练厅是一座幽深的庙宇。每当庙内传出弦歌,我们就踮起脚跟从雕花窗棂向里望。记得《长征组歌》排练正逢炎夏,唐江指挥汗流浃背,而仅有的一台老式电风扇却吹向同样大汗淋漓的合唱队员们。

还是这座大庙里,有一天来了一群翩翩少年,是舞蹈队招收学员。看着黄伯寿等指导老师为这些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们测量身高腿长,既好奇,又羡慕。想来日后就是他们在舞蹈《行军路上》和《草原女民兵》中担起了重要角色。团部大院里有个院中之院,平时非公莫入,也就成了我们向往的地方。小院的建筑格局十分别致,四厢是古香古色的瓦房,房前有曲廊回绕,院中有青石墁地,盛夏时节摆上茶几藤椅,大人们就靠坐着摇扇品茶,谈笑风生,开一个个重要的会议。闲暇时,便在这里给我们讲战争年代的故事。记得我中考的作文,就取材于抗敌剧社的一段轶事,结果得了很高的分数。

院中之院的东墙外有一排古槐,乐队就在树荫下合乐排练。马玉涛的《马儿,你慢些走》,还有其它著名歌唱家的许多歌儿,似乎都是在那儿听到的。初听《马儿》,只觉得行腔拖得很长,和以往别的歌儿的味道和感觉都不一样。每逢除夕佳节,大院就举办游艺会,有时还有体育比赛,团员和家属都可以参加。不准小孩参加的活动是周末舞会,只好目送大人们换上礼服,擦亮皮鞋,满面春风地结伴而去。

1966年春夏之交,文工团又一次搬迁,新址是西山脚下的八大处一号,话剧团也和我们合到了一处。消息传来,人们奔走相告,喜形于色。想必是闹市住久了,就对远方那青山绿水情有独钟。这可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院,方圆数里,花木葱茏。文工团地处东南角,工作区和生活区都林立着崭新的楼房。虽说从此远离了市区,可谁心里也没有地处边缘的感觉。也许是那时年纪尚小,不解红尘,但从那以后,离京参军,又调回北京,后来终于成为战友歌舞团的一员。转眼30年过去,却始终像居住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我想这只能用根深蒂固的“战友”情节来解释了。唯有排练厅前当年栽下的梧桐树苗,如今长成了绿叶如盖的参天大树,昭示此间已是数十度风雨春秋。

真的没有想到我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友人,尽管孩提时曾有过这样美丽的梦。更没有想到领导和同志们近年又委以自己更重的责任,面对一个有着60年光荣传统的部队文艺团体,自忖才疏学浅,怎能不如履薄冰。尚可自慰的是我们毕竟是听着战友的歌声长大的一代人,“六十功名歌舞乐,八千里路雨雪风”,战友的精神,战友的风格,战友的品质,已经深深地注入我们情感和心灵之中。

是啊,岁月如歌,征途有痕。60年沧桑甲子,从晋察冀边区阜平县的一个小山村走来的,是父辈们崇高的理想,是同龄人执着的追寻,是新一辈开创的未来。

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四日

重磅:战友文工团撤编,《长征组歌》已成千古绝唱

选自田然——《山水田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