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治疗是针对特殊的问题行为(不良行为或正常行为),运用提高目标行为(不良行为或正常行为)发生率或降低问题行为发生率的种种行为技术,以最终矫正问题行为的治疗方式,其理论基础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研究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Skinner,BF)揭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Bandura,A)和华生( Watson,J。B)提出的学习理论以及法国精神病理学家让内( Janet,P。MF。)倡导的再教育理论。

行为主义疗法

心理学 抑郁症 强迫症 焦虑症 狂躁症 恐惧症 婚姻情感 职场压力

行为主义治疗的特点在于:强调外在的看得见的不良行为或变态行为,不操心引起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及其演变过程;强调最近而不是过去的不良行为或变态行为,即重视现有症状;强调根据行为改变的程度来评价疗效。

行为主义治疗与精神分析治疗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把问题行为看作是习得性反应,是不良学习的结果,后者则看作是内心冲突不能解决而表现出来的症状;前者侧重于问题行为的矫正,用良好行为或正常行为来代替不良行为或变态行为,后者则侧重于帮助病人对自己问题行为的“领悟”,一旦“领悟”,治疗便告结束;前者消除问题行为的方法是制定良好行为或正常行为的学习过程,后者则依赖分析、解释使病人对问题行为症结的领悟而最终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行为。

心理学:行为主义疗法的10种常用方法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是一种减轻恐惧、焦虑、敏感的治疗方法。因为治疗过程是有序而连续的,故称系统脱敏疗法,其原理是:恐惧、焦虑等神经症性症状起因于中性刺激(原来不会引起恐惧、焦虑反应)与恐惧、焦虑反应多次结合而演变成的较为稳固的恐惧、焦虑刺激,如果能将这种演变而成的恐惧、焦虑刺激与松弛反应多次结合,则就能逐渐削弱恐惧、焦虑刺激与恐惧、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减轻对恐惧、焦虑刺激的敏感性,从而使它们最终还原成不会引起恐惧、焦虑反应的中性刺激。

系敏疗法的实施有两个条件,即必须进行两种准备工作。

一是要学会肌肉放松,以达到随时随意进入到“全身松弛”的状态。

二是将引起恐惧,焦虑反应的刺激情景按恐惧、焦虑强度由弱到强(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不需要进行任何放松训练,而一下子呈现最强烈的恐惧、焦虑刺激(冲击),或一下子呈现大量的恐惧、焦虑刺激(满灌、泛滥),以迅速纠正病人对恐惧,焦虑刺激的错误认知,并消除由这种刺激引发的习惯性恐惧、焦虑反应,故也称冲击疗法或泛滥疗法,标记奖励疗法

标记奖励法又称代币券法,此疗法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用奖励的方法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常应用于智残儿童、行为障碍儿童、呈现严重行为衰退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来塑造新的行为。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把不良行为与引起躯体痛苦的刺激结合起来,使病人在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感到驱体的痛苦反应,从而使病人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躯体痛苦反应的刺激可以通过想象引起,也可以通过药物等化学手段或电击、弹拉橡皮圈等物理手段引起。自信训练疗法自信训练疗法是通过让病人学会表现自己以增强自信心而消除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一个人之所以对自己缺乏信心,主要是因为没有或不善于表达自己,只要有了表达自己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行为,就不会害怕表现自己,就有了信心。行为塑造疗法

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型式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行为塑造法的应用不仅要求病人的积极参与,而且也需要所有有关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的接近或朝着最终目标的变化能得到及时而又适当的强化,并使病人的行为愈来愈逼近最终的目标消退疗法

所谓消退法,指的是通过撤销促使某些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这些行为发生的行为矫正方法。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对不良行为不予关注,不予理睬,那么,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下降,甚至消失。消退法常被用于治疗儿童的多种问题行为,如攻击行为、暴怒发作、多动症等。示范疗法

示范疗法 又称模仿疗法。通过患者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的行为或神经症反应。示范疗法所依据的行为治疗原理是: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因此,通过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是在行为主义治疗中加入认知因素,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Els,A)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整体模型是“ ABCDE”,是在埃利斯的“ABC理论”基础上建立的。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生物反馈技术,按照生物反馈仪上显示出来的诸如肌电、皮肤电、皮肤温度、脑电、心率、血压和血管容积等生物学信息,通过肌肉、精神放松训练,以调整与这些信息有关的内部器官系统的病理性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