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養豬的人爲什麼越來越少?

老農民說事


在農村養豬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少?過去,農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養上一兩頭豬,逢年過節特別是家裡辦什麼紅白大事的時候,很多人就會宰殺自家養的豬來吃。實在吃不完了,才拿到鎮上去賣。當時的家庭養豬,自用為主,商品化很少。

現在,這種農村家庭式的養豬越來越少了,為什麼呢?桂農通認為,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規模化養殖場的衝擊讓散戶更難賺到錢。現在,很多大型龍頭企業進入了養豬行業,這些企業規模化產業化非常厲害,開口就是多少千萬頭多少億頭計,從飼料到豬苗,到肉豬,到屠宰,到銷售,一條龍產供銷。

在這樣的高度集約化的養殖下,家庭散戶就越不相養豬了。如果自己吃,市場上供應充足,沒必要自己那麼辛苦養。如果商品化,肯定抗不過大型養豬場,根本無錢可賺。

第二,生態環保對生豬養殖的限制越來越嚴格。最近幾年,國家出臺了更嚴厲的環保政策,規定了規模養殖的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在很多地方都不能再象以前那樣任性養豬了。即使能養也是有條件地飼養,必須搞好糞便的處理才可以。越來越嚴格的管理及限制,就是一種養豬行業的洗牌。很多農村人乾脆就不再養豬了,省得麻煩。

第三,豬肉市場反覆波動讓很多農民經受不起。

最近幾年來,中國的豬肉市場真可謂多變,幾乎每年都聽說豬肉價跌,特別是上半年,無一例外地跌。市場不好的時候,養豬戶沒錢可賺。到了價格回升的時候,又不敢大膽養,或者沒豬存欄。如此反覆折騰,經歷了太多價升價跌的風浪後,很多農民只好放棄養豬這一行改做其他。

第四,成本的提高造成養豬難以賺到錢。過去農村家庭裡養一兩頭豬,除了自用的原因外,主要是為了不浪費家裡的剰飯剰菜。反正每天都會有那麼一些剰的飯菜來餵豬,慢慢喂慢慢大,也不著急長。

如果養多希望商品化後,飼料成本的增加,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細算下來很難賺到錢。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現在農村裡很多人乾脆不養豬了。不如外出打工或做點小生意賺錢,有了錢想什麼時候吃豬肉就到市場買,更加方便。

更多三農問題解答,請你記得點擊關注“桂農通”,精彩好文在今日頭條圖文同步發出,歡迎搜索分享閱讀(圖片來源於網絡)。


桂農通


現在農村養豬的人越來越少,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少,年輕人可以選擇的就業範圍比較廣,在00後開始成年,90後成為主力的現在,這些年輕人的就業首選絕對不是在家務農,更不用說養豬、養雞這種又髒又累的活了。所以,現在在農村的養豬人年齡普遍偏大,而隨著這一代人逐漸老去,未來養豬人還會越來越少。

其次,養豬產業本身的發展所致,規模化養殖已經佔據主導,萬頭豬場、十萬頭豬場甚至百萬頭豬場不斷湧現,規模優勢明顯,新建產能不斷釋放,快速擠壓中小散戶佔有的市場份額。市場競爭疊加豬週期的風險,養豬利潤縮小,還可能虧損,使得大量散戶被動退出。

此外,近幾年環保壓力持續加大,很多地方都劃定了禁養區、限養區,禁養區內的養殖場大多需要限期清退搬遷,進一步刺激中小散戶退出。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畜牧大集網


據我調查瞭解,在農村養豬的人越來越少是因為,生豬並不像糧食一樣,有國家糧食儲備制度和小麥託市收購政策。



據我所知農村養豬的都是一些小養殖戶,而市場生豬價格目前還極大程度上依賴於廣大的農村小養殖戶。



為什麼農村養豬越來越少,我認為主要來於農戶沒有市場價的判斷能力,如果判斷準了,還不至於賠錢,若判斷不準那就可能血本無歸了,不划算。



再一種不養豬,是因為高熱病毒能造成大量生豬死亡,還有仔豬成活率低,養豬飼料價高等等,所以許多養殖戶為了確保安全而不敢再養豬了,這就造成了農村現在養豬越來越少的普通遍現象。


農戶開心果


現在農村沒有剩餘勞動力能打工的都出去打工,地都租出去了,只剩老的看家種點菜園子等著動遷佔地,年輕人都在城裡買房買車不種地自然沒有殘次糧食可以養豬養雞,大包土地的殘次飼料集中賣給養殖戶,我同事欠銀行一百萬房子都讓銀行拍賣了,返回農村包了六十shang地二年就還清,還是種高產苞米也叫豬飼料,又不想幹活了飯店裡洗碗管吃管住幹剩兩千八老兩口五千六,啥也不想幹了,夠花就行,農村這想法的不在少數,因打工離婚的不在少數,長期分居,我個人意見農村土地應重新分配農民種久了也想換個環境,幹夠了交回土地做城裡人,城裡人想種地也可以去農村發揮各自的長處,農村人貧窮時想得到土地,當生活改善了都不想種地包括我,甚至把孩子在農村種地看做沒出息,中國的戶口制度限制了農民,應該取消農村戶口,當農民離開土地去打工就應交還土地,回來可以申請土地


用戶95475473219


近年來,養豬業發展較為迅猛,不斷有萬頭、十萬頭、百萬頭甚至千萬頭的豬場(企)崛起,然而與此同時農村養豬的人卻越來越少。答主認為具體原因如下:

1、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上一兩頭豬,平時喂一些剩飯剩菜和青草等食物,年底長大了可以做為年豬,也可以賣掉補貼家用,算得上一項比較大的收入。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想吃豬肉可以隨時去賣,已經沒有殺年豬的習俗了,養一兩頭豬也難以補貼家用,加之農村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乾淨,所以較少有農民在庭院內養豬。

2、農村小規模養豬無補貼。當前養豬相關的補貼政策多偏向於中、大型豬場(企),農村小規模養豬基本上無任何補貼,因此農民養豬的積極性並不太高。

3、養殖環保變得越來越嚴。當前養殖環保政策變得越來越嚴厲,劃分了較多的禁養區、限養區,如果位於禁養區內則難以從事豬、雞等畜禽養殖,即便位於禁養區之外仍需要取得環評(環境影響評價)才可以進行養殖,而且根據新規定2018年1月1日起養豬需要繳納養殖環保稅。

4、豬價波動大養豬效益低。相對於牛、羊等畜禽而言,豬價波動較大,而農民又缺乏應對風險的能力。再者說即便豬價行情好的情況下,小規模養豬同樣難以獲得較高的效益,甚至不如外出打工賺得多,相比之下需要付出的精力、承擔的風險等卻要比外出打工大得多。

總的來說,養豬規模小了不如外出打工,而養豬規模大了又沒有錢進行投資,所以農村養豬的人越來越少!

關注答主學習養殖技術,伴您養殖路上快樂前行!


快樂養殖


在農村養豬的人越來越少,不是農村人越來越矯情,幹活挑肥揀瘦,而是農民有苦楚,不少人不得不放棄養豬這個活計。

總以為付出就有回報,總以為吃得苦中苦,方能嚐到甜,然而在農村這個有時候行不通的。

我們村以前有很多果園,村子四周種植了大片大片的蘋果樹,有果樹就需要施肥,農村都是樸實會過日子的人,覺得在果園裡建個豬圈,養幾頭豬,養豬也會有收益,豬糞又可以用來喂樹,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於是,家家戶戶在果園裡建豬圈,餵養肥豬。農民都有不怕髒不怕累的精神,養出來的豬個頂個肥肥胖胖,看著一頭頭大肥豬,果農總以為賣豬時會有好的收入。

往往事與願違,等到了豬出圈的時候,農民把豬賣給殺豬人,等錢到了手,趕緊合算能掙多少錢,把平時餵豬的費用減去,經常是最後剩到手的一頭豬掙到的錢只有一二百,忙活好幾個月,那錢不夠打牙祭的,所以每次賣完豬之後,農民養豬的積極性總會被打擊到。導致很多散戶養豬農民放棄養豬。

大家看看去年冬天的豬肉價格,一斤豬肉才十二塊錢,也就是說收生豬才幾塊錢一斤,很多養豬戶捨不得辛辛苦苦累了好幾個月養出來的豬,就這麼便宜出手,於是豬價格太低導致生豬滯銷也是打擊農民養豬積極性的一個因素,因此養豬大戶對養豬能掙錢不抱希望。

在農村,農民有不怕吃苦的精神,但農民害怕付出得不到成對比的回報,養豬是個又髒又累的營生,如今豬肉價格越來越不穩定,很多農民不再願意繼續養豬。


悠然見東山


以我對農村的瞭解,感覺到:

1.農村的勞動力越來越少,大部分是老人在留守。在農村一般都是50歲以上的人,但60-70歲以上的居多,對於他們來說,對於吃肉等已沒有了興趣加上養豬的生產資料成本高、養豬技術缺乏等原因,造成老人養豬很少。

2.農村的青壯勞力基本以外出打工為主,農活為附,沒有時間去養豬。

3.農村養殖場,基本缺乏必須的養豬技術及防疫知識,在品種上也做不到純。倒至養豬場經營不善而虧損!


我虧測咯


農村自家養的豬,那些豬肉那麼好吃,為啥現在農村裡面養豬卻越來越少了呢?其實原因是非常至多的,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討論一下到底有那些具體的原因吧。

第一;養豬場的規模化

不可否認這些年的養豬場的規模化,養殖量大,已經迅速佔領了養豬的行業。在這些大規模的養殖場的擠壓之下,這個農村養殖戶就會越來越少了。

第二;利潤的擠壓

在養殖場的擠壓之下,利潤也隨之暴跌。相對農村來講,這個養豬的週期比較長,反而是養殖場的養殖週期比較短。

所以會造就了農村養豬的成本進一步加大,但是利潤還被逐步地擠壓。所以很少人會願意養豬。

第三;經濟增長快

在如今的經濟增長比較快的社會背景中,和幾十年前來說,已經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了。之前還能夠養兩隻豬,一隻過年殺豬吃肉,一隻賣了還能夠補貼家用。

現在來說,養豬不陪上成本就已經很不錯了,那還不如去打工是在呢

農村裡面養豬的確實越來越少了,真的這個好吃的豬肉真的越來越少了。


懂農帝


我認為現在農村勞動人少了,利潤不穩定,年輕的還嫌棄豬太髒,養一頭豬不掙錢,養殖多頭投資太大。而且還沒有技術。還不如出去打個工掙錢快還穩定。養豬必須保證每天都是按時間喂飼料。現在人太忙,都沒那個時間。總之一句話,養豬成本高,利潤小。最主要的是利潤太低,還不穩定,說不定還會賠本。


張繼博


農村很多都蓋起了樓房,養豬影響環境衛生,氣味難聞,好好一幢漂亮樓房,養幾頭豬,不搭啊😊還有現在農村大多種經濟作物,疏菜,花卉等等,種糧食作物少,不象從前以糧食作物:玉米,小麥等為主,現在養豬也沒喂的,買玉米的話成本高,飼料養的話,更不划算,山村就算種糧食作物,直接賣了和養豬收入差不多,就算養,也留自己家殺吃,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