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父亲嘲讽道:

“你拼了命去读大学,就是为了能喝得起一杯咖啡吗?”

舒尔茨回答:

“是的,我用努力证明了自己买得起咖啡,也买得起想要的人生!”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最近一段时间,当你穿梭在一线城市的写字楼群,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发现一个叫做“瑞幸”(luckin)的咖啡店。

也许你只是路过,但当你步入电梯间,又常会被汤唯和张震代言的蓝色广告吸引。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于是乎,某一天好奇心会驱使你走进那家咖啡店,就像我。

显然,有近40年历史的星巴克(starbucks)和瑞幸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发展模式:

一个是从小到大,在漫长的竞争中修成正果;另一个是含着10亿金汤勺降生的“创业”公司,一出世便撼天动地。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不过,对于普通人而言,除了坐享激烈竞争带来的优惠外,这个行业中似乎只有一个人值得你我着迷,

他就是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一个生长在纽约布鲁克林贫民窟里的穷小子。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他不是星巴克的创始人,却缔造了星巴克帝国。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即便是贴着“财富”标签的犹太人,也可能很穷,比如舒尔茨一家。

他的母亲是位家庭主妇,除了在家照看孩子外,还不得不忍受附近肯尼迪机场,每隔15分钟飞机起落的轰鸣声。

舒尔茨的父亲换过很多工作,开过出租车,也当过工人,后来做卡车司机兼送货。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儿时舒尔茨

1961年的冬天,舒尔茨7岁。

一天,他正在和同学们打雪仗,母亲突然急匆匆地跑来喊他:

“舒尔茨!你爸爸出事了,快回家!”

那天,父亲在送货时不慎在冰上滑倒,摔断了左腿和胯骨。

由于没有医疗保险,又经济拮据,父亲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从此终身只能与拐杖为伍。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据舒尔茨回忆,当时母亲正怀着他的妹妹,

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彼此依偎在昏暗的政府救济屋里,商量着向谁去借钱买面包。

然而,与家庭的窘迫相比,父亲意志的消沉似乎更令舒尔茨揪心。

因为失去了劳动能力,舒尔茨的父亲开始酗酒,对他和弟妹非打即骂。

即使偶有须臾清醒,父亲也只会端一杯最劣等的咖啡,坐在椅子上茫然地盯着窗外飞机的起起落落。

在舒尔茨12岁的那个圣诞节,家家欢声笑语,户户大餐丰盛,而舒尔茨一家的锅,却干净得像个体面的寡妇,

舒尔茨只得推开家门,漫无目的地走在街道绚烂的灯光里。

这时,他突然看到商店橱窗里摆着一罐精美包装的咖啡。

他趁店主不备,偷走了那罐咖啡,疯了一样跑回家,兴奋地对父亲说:

“爸,这是我在路口捡到的,送给您的圣诞礼物!”

可是,还没等父亲答话,店主就破门而入了......

平安夜,父母用借来的钱买下了那罐咖啡,父亲也用尽了所有力气把舒尔茨打昏在地。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当你感到命运给你的屈辱时,证明你还活着,应该庆祝。

小小年纪,舒尔茨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补贴家用。

清晨,他骑着自行车去送报,傍晚,他又跑去小快餐店端盘子。

后来,他在一家皮毛作坊帮工,虽然老板只用狐狸皮冲抵工资,但这些皮毛足够舒尔茨一家暖暖和和地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北密歇根大学校徽

转眼间,舒尔茨即将高中毕业了,由于在校橄榄球队表现优异,他获得了北密歇根大学的奖学金,

这意味着他终于可以逃离这个灰色的布鲁克林区,奔向另一个星球。

然而,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却冷冷地说:

“你现在就该去挣钱养家,还读什么狗屁大学?浪费时间。”

舒尔茨终于忍无可忍,他第一次对父亲大吼:

你无权决定我的人生,我决不甘心像你一样做个卡车司机,连梦想都没有!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在大学,舒尔茨攻读的是传播学。

虽然奖学金能够解决他的学费问题,但生活费仍然是个不小的压力,他不得不在酒吧做服务生,最拮据时,甚至还卖过血。

即便如此,舒尔茨还是选修了公开演讲、人际沟通和企业管理等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毕业后,他进入施乐公司做了一名推销员。

在6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都要打出50个推销电话,跑遍了从曼哈顿第5大道到48街的每一幢写字楼。

正如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所说:

如果你拼命度过今天,自然能够看到明天。

经过不懈的努力,舒尔茨终于赢得了客户和公司的一致认可,

在工作的第三年就为自己积累了一笔小财富,还开始每月给母亲寄生活费。

一天,他兴高采烈地抱着一箱巴西产上等黑咖啡豆来看望父母,他多么希望父亲能说一句“儿子,我为你骄傲”啊,

可是父亲却嘲讽道:

“你拼了命去读大学,就是为了能喝得起一杯咖啡吗?”

舒尔茨反驳道:

是的,我用努力证明了自己买得起咖啡,也买得起想要的人生!

不久后,舒尔茨跳槽到瑞典一家生产厨房用品的公司,他不负众望,带领销售团队,把公司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

年仅28岁,就被公司提拔为美国分公司总经理,公司不仅给他开出了7.5万美元的年薪(1980年),还为他配备了专车。

那时的舒尔茨真有点“春风得意车如风,一日看尽纽约花”的感觉。

然而,一个噩耗也接踵而至了。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当舒尔茨出差回来,赶到家时,父亲已在一天前去世了。

他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只布满灰尘的木箱,打开以后,舒尔茨不禁愣了一下,里面竟然是一个锈迹斑斑的咖啡罐。

这不正是他12岁圣诞节偷来的那罐咖啡吗?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青年舒尔茨

这时,他突然发现罐子的盖子上刻着一行斑驳的字句:

儿子送的礼物,1964年圣诞节。

啊!做了近三十年的父子,至今已缘尽情灭,却又在断灭处,得到了一切答案。

舒尔茨打开罐子,里面是一封父亲写给他的信:

“亲爱的儿子,作为一个父亲我确实失败,......,

但是孩子,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我最大的愿望是能拥有一家咖啡店,穿上干净的衣服,悠闲地为你们研磨一杯浓香的咖啡......”

舒尔茨再也读不下去了,他已泪如雨下。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父亲去世一年后的某天,舒尔茨走进了一家叫“星巴克”的咖啡店。

他第一眼就看到了店内一幅16世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双尾美人鱼木雕图案。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星巴克第一版logo

店员舀出一些苏门答腊咖啡豆,研成粉末,通过滤网冲进热水,几分钟后,一大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就放在舒尔茨眼前了。

舒尔茨之所以前来光顾,是因为在分析公司销售数据时,发现这家小型零售商订购的咖啡研磨机数量竟超过了纽约最大的百货商。

原来,星巴克不是卖咖啡饮品的餐饮商,而是一家专门贩卖咖啡豆粉的小店。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星巴克的三位创始人

那天,舒尔茨见到了星巴克的三位创始人:

英语老师杰瑞·鲍德温、历史老师杰夫·西格和作家戈登·派克,

他们三人都是咖啡的狂热爱好者。

而“星巴克”这个名字,则来自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记》,

书中一艘捕鲸船上的大副叫星巴克,他处事极其冷静而且个性鲜明,最大的嗜好就是喝咖啡。

舒尔茨与三人相谈甚欢,不久后,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不可思议的决定:

放弃高管职位,辞职加入星巴克负责市场推广,替父亲完成未尽的心愿!

1983年,舒尔茨代表公司到意大利米兰参加一个国际家庭用品商业展览会,他发现街头的小咖啡馆鳞次栉比,而且每一家都人气很旺。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店员们一边熟练地压制咖啡豆、蒸牛奶,调制诸如卡布奇诺、拿铁这样的浓缩咖啡,一边和顾客闲聊,一派安适的温馨画面。

舒尔茨突然想到:

星巴克缺少的不正是这一点吗?——我们只卖咖啡豆粉,却不出售让人品尝的咖啡,更没有浓情蜜意的咖啡文化。

于是,回国后,他激动地建议三位创始人将意式咖啡和文化引入星巴克,

然而,他的建议却被断然拒绝了,因为三位创始人并不想把星巴克做大,更不想把星巴克变成类似餐厅这种低俗的东西。

于是,不久后舒尔茨选择离开星巴克独立创业,为了筹集资金,他先后找了242位投资人谈话,却被其中绝大多数拒绝了。

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星巴克的创始人之一杰瑞找到他,对他说:

“虽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公司,但我们支持你。”

说着便拿出15万美元的支票递给舒尔茨。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舒尔茨创立的“天天咖啡”,已不再使用

舒尔茨最终筹集到了开业所需的40万美元资金,在1986年4月8日,第一家“Goirnale coffee”(天天咖啡)正式开业。

早晨,他打开店门,紧张地恭候着第一位顾客的光临,6点30分,一位女顾客走了进来,径直买了一杯咖啡。

在后来的6个月里,天天咖啡每天都有超过1000名顾客光临,舒尔茨成功了。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1987年,舒尔茨获悉,由于经营遇到困境,星巴克的创始人准备卖掉星巴克,

当时,星巴克的规模比天天大得多,而舒尔茨却决心收购星巴克,最终他筹集了400万美元买下星巴克,

他对投资人说:

从现在开始,再过5年,我要让每一个走过星巴克的人都端起一杯星巴克咖啡!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31年过去了,星巴克已在全球140多个城市开设了3400多家门店,

那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小小双尾美人鱼,也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绿巨人”。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星巴克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总部大楼

而霍华德·舒尔茨,也从一个布鲁克林区的穷小子,变成了一方富豪,登上了时代杂志。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今天,咖啡业已走入了一个资本的时代,成为了另一个被席卷进互联网经济浪潮中的商业案例。

即便是星巴克,为了股价和利润,也在逐步突破诸如“绝不进军超市”、“绝不裁员”之类的企业原始理念。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没有悠久咖啡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咖啡现在还只是喝喝而已,

对于那些激烈的商业竞争,顶多是吃瓜群众再端着杯折扣咖啡看戏。

似乎只有霍华德·舒尔茨,他的勤奋与坚强,他的执着与勇气,值得我们放下咖啡仔细品味。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2001-2006,作为西雅图超音速队老板的舒尔茨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如霍华德·舒尔茨来得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