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拍摄风光作品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天空很美,想抓进画面。

可是总会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天空明明很蓝,拍出来却不够蓝,有些发白(或发灰),怎么办呢?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看着是蓝的,拍出来是白的

天空拍出不蓝变白原因只有四个字:曝光过度。拍摄时若把天空作为背景,拍摄对象与天空曝光值不能相差太远。那怎么样解决拍摄蓝天曝光过度的问题呢?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今天就告诉大家5个小技巧,可以把天拍得更蓝的小技巧,简单方便,亲测有效,大家也一起来试试吧!

1、顺光拍摄

如果你想拍摄天空作为背景,同时天空拍出来是是蓝蓝的,那么就一定要调好拍摄的位置。

蓝天必须选择顺光拍摄,就是拍摄时人背向太阳,拍摄对象须在顺光下的。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你可以做个实验,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分别拍摄顺、侧、逆光光位下的三张天空,对比一下,肯定是顺光那张最蓝。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需要留意的是,顺光拍摄可能会让身边、身后的物体投影进入画面。这种投影非常不自然,应该极力避免。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2、控制曝光

天空的亮度总是比地面景物要高,画面存在相当程度的光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精确控制曝光。

你可以在地面景物中选择较亮处进行点测光,如浅色调的建筑墙壁、马路,被阳光照亮的地面等。这样一般可以得到合适的曝光结果。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当地面景物的画面比例较小,天空画面比例较大时,可以进行平均测光。

此外,天空的亮度会影响色彩的饱和度——过曝的天空变成一片死白,就是最极端的例子。恰当调低一些曝光补偿,会让天空的色彩更漂亮。

我们可以尝试 -1/3ev 到 -1ev,在兼顾地面景物亮度与细节的情况下让天空达到最蓝。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略微调低 ev,天空会更蓝

拍蓝天要尽量避开中午时分,一是这时候的光线接近顶光,很难找顺光位,二是正午阳光猛烈,光差很大,让人很难同时兼顾天空和地面。

如果天空和地面的光差真的很大,你也可以尝试把地面景物剪影化,拍出来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最好的时间是日出和日落前后的两小时,更加推荐是在日落前拍摄,这时是天空和景色光彩最美的时候。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3、地面景物

只拍摄蓝天白云,画面总是比较乏味。即使天很蓝,云很白,也无济于事。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而如果添加地面景物作为前景,能有效增加画面趣味性。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花和树,都是风光中非常适合的前景,可以让花更娇、树更绿,让天空显得更蓝。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利用对比色,高角度仰拍一些平凡小景物,你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你也可以尝试利用道路添加引导线,将观众视线引向画面远方,增强纵深感与立体感。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需要注意的是,地面景物当然不是越多越好。

事实上,很多和天空有关的题材,如蓝天白云,日落等,都容易犯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地面景物太多太乱,如下图: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解决方案也异常简单,爬到高处再拍吧。

不是说要您一定得爬到山顶上,小楼高层仰拍就可以了,效果也是很不错滴: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4、终极必杀技——白平衡

关掉自动白平衡,使用预设的“钨丝灯白平衡”。这一模式往往用于白炽灯照明环境,会大幅减少画面的黄色调而增加蓝色调。

用了钨丝灯白平衡,即使是发白的逆光天空,也能拍得比阿凡达还要蓝。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这一方法的副作用也很明显。

白平衡,是作用于整个画面的,不会影响天空而不影响地面;同时,整个画面也会变得发暗,颜色比较不自然。

尤其画面中有较大比例的地面景物,钨丝灯白平衡可能会影响到画面的整体效果: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这非常适合拍冷色调的画面,把地面景物剪影化也是个不错的处理办法——黑色的物体,是不会受到色偏影响的!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5、使用偏振镜

偏振镜是拍摄蓝天白云的好帮手。

这玩意在顺光逆光时效果可能不明显,但在 90° 侧光下是最有用的,扭一扭上圈找到使天空最蓝的角度,就可以拍了。

另一种对蓝天拍摄有用的滤镜,是蓝色渐变镜。它的结构与中灰渐变镜相似,区别在于它的渐层是蓝色的。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把这玩意的渐层对准天空-地面的分界线,这样不仅能让天空变蓝而不影响地面,还能把天空压暗减小光差,真可谓一举两得。


拍出的蓝天不够蓝?你需要这5招!

使用蓝色渐变镜前后对比

当然,现在有很多后期软件,可以把天空变得更蓝,就看你会不会用啦!不过,谨记一点:前期更重要,后期要适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