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大家常說五千年歷史看山西,八千年歷史看甘肅?

白沙死忠粉


中國歷史有幾個比較有意思的時間節點,比如說,30年曆史就要去深圳;想看100年中國歷史,就得去上海;想看1000年的歷史,就應該到北京。

如果想了解3000年中國歷史就得去陝西;但想看更遠的5000年曆史,那就要去山西;再往上想看8000年曆史,只能去甘肅了。

為什麼要按照這幾點來劃分呢?這是有它的原因的。

第一,5000年曆史發源點就在山西

3000年曆史,基本上可以回溯到姜子牙保周朝800年的時候,開創了周朝基業。從西周算起到現在差不多基本上是3000年曆史。而周朝往前就是夏朝和商朝。

夏朝是堯、舜、禹裡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夏朝,從那時候算起,到今天也剛好是5000年左右。而當年的堯王,我們姑且把堯也算進去,他就是在山西臨汾建立了首都,正好是發生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

在山西臨汾,把中國劃分為九州,而且這一點是已經被得到證實了。所以,才有了5000年曆史一定要看山西這麼一說。

但為什麼大多數人對這觀念不怎麼認可呢?或者不怎麼知道呢?原因在於山西在明清以後的歷史好像沒落了。雖然有晉商的興起,讓山西妥妥的刷了一把存在感。

但那也是在明清500年曆史裡的事了,而在此前和此後的時間,山西好像一直都被周圍的省份給抹掉了似的,論經濟經濟不行,論人文人文好像差點,論富庶程度好像也不怎麼富庶。

不過要論歷史,那山西腰板絕對夠挺,按歷史來算,山西其實比河南還要早。

第二,為什麼說8000年曆史看甘肅?

我在甘肅蘭州生活了三年,中間去過甘肅無數個地方。很多人都沒有到過西部,其實甘肅就是西部,古代絲綢之路、敦煌石窟、嘉峪關、張掖、武威,這些名字讓我們想起了漢朝、唐朝的強大。

但甘肅號稱8000年曆史,並不是自賣自誇,而是有歷史依據的。在8000年前,秦安大地灣地區就已經有人存在了,而且是很早的彩陶文化,也被稱為是大地灣文化。

這是我們國家,迄今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彩陶文化,這就表明,那個時候起,在甘肅地界就已經有人長期定居,從事農業、種植、養殖等等定居文化了。所以,甘肅歷史8000年,是有史有據的。

如果你沒去過甘肅,那找個假期一定要去,(甘青寧)甘肅、青海、寧夏三省大環線,暢遊中國大西北。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作為一個山西人,這個問題我當然是不會錯過的,畢竟這是山西人的自豪。

先從山西的地理位置來看,山西位於黃河流域,在黃土高坡上。我們山西人倚靠著黃河而活。我們山西的文化可謂是多姿多彩、燦爛輝煌。我們是響噹噹的炎黃子孫的後代,山西的文化更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實大家常說的五千年曆史看山西,主要看的是山西晉東南部分。這邊主要包括山西臨汾和運城以及呂梁的東南部。運城市附近有舜帝陵,還有很多以禹命名的地名商場等。而堯都在臨汾,這些都是古老的堯舜禹發源的地方,也是我國五千年曆史起源的地方,而堯舜禹的起源呢也在夏朝之前,距今大概也是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而且在中國古代基本上就是以農業為主,小農經濟,自給自足,農業是人民生活的根本,也是中國文明的延續,而真正的黃河流域起源的這些部落給我們後代留下的便是農業的起源,。在歷史傳說中,炎帝是農業的發明者。甚至在更早的時期,農業生產就已經很成熟了,但是炎帝是對農業做過巨大貢獻的人,不過在古代農業的生產工具的改進,節氣的變更,方式的改變,都對當時的農業有巨大的貢獻。

在這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深處太行山的深處,除了這些以外,這裡還是代代傑出的人才淨出的地方。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山西曾經是唐堯故地、戰國重鎮、北朝霸府、大唐北都、中原北門、汗國強藩、九邊重鎮、晉商故里、民國雄邦,從小到大,我們就一直在聽說的就是晉山晉水晉文化,山西的歷史真的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讓人細細品味也絕不夠的地方。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山西給我的感覺就是厚重的歷史感,隨隨便便拿個城市都可以說到上很久的歷史故事,我愛山西更愛這文化。


老家呂梁


作為一個山西太原人,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山西雖然不像海南、昆明旅遊出名,但有話說的是世界文明看中國,中國文明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的地上文物是一絕,出名的有懸空寺,應縣木塔等,懸空寺我高中時曾去過,在半山腰懸空建的寺廟,讓人驚歎古代建築的巧奪天工。

中國有著光輝燦爛的文化,而古建築帶給我們的價值和意義是重大的。山西的古建築既是研究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也是社會、文化變遷的歷史見證。


天天爸爸


作為不請自來的守仁君,這個問題我很想回答一下。

作為山西人,我覺得我挺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說五千年曆史看山西呢?

咱們先看山西地形,北有陰山,南有中條山,太嶽山,東有太行山,西有黃河恆山五臺山。

不難看出,山西省是一個四周凸起,中間下陷的地形。這樣較為封閉的地形,特別適合文明的發展。而且由於山西易守難攻,所以沒有經歷什麼大的戰爭。那些古代的建築物也就相對保存的很完好。

三皇五帝中堯的都城被考證在山西臨汾,山西有全國最古老的並且現存至今的建築,唐代南禪寺。還有金代的巖山寺,三聖寺等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 處,其中古建築有396處,居全國保有量第一。而且還有從周代建市,明代重修城牆並保存至今的平遙古城。



不光如此,唐朝起家山西,五代裡有三個朝代後唐,後晉,後漢起源在山西,元明清三朝山西均為國家腹裡之地。我想,這個資本,五千年文化看山西應該沒毛病吧。

說甘肅八千年也沒錯,我認識幾個甘肅的朋友,他們直爽,認真,平和的性格真心把我折服了。

甘肅的八千年文化主要是指大地灣文化。大地灣文化距今至少都有5000年,而且橫跨整個新石器時代。可以說是整個中華歷史的起源了。



守仁看劇


甘肅是我們國家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所以社會上有一種說法叫“三千年看山西、五千年看陝西、八千年看甘肅”。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中國最古老的人文氏族伏羲女媧就誕生在甘肅的天水;像大地灣、馬家窯這些史前文化都在這個地方;在歷史演進過程中一些帶有歷史節點的王朝如周、秦、唐家族都在甘肅。河西走廊是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中原和西域的通道,從西漢開始,河西走廊一直是我們國家經濟、貿易、文化、宗教,包括軍事交流最重要的國際性通道。所以這個地方應該是我們國家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文化資源的寶庫之一,國家的定位是準確的,是有歷史依據的。


楓葉塬上紅


這個問題非常恢宏龐大,囊括了華夏民族誕生之黃河文明,農耕文化,很輕飄飄的兩句話,引起了眾多文人學者對此問題的討論。其實,這是很容易混淆的兩個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甘肅在歷史進程中有值得大書特書的人文史實,甘肅作為河西走廊,有它特殊的地理優勢和歷史典故,有盡人皆知的伏羲文化,女媧故事,敦煌莫高窟,也是有記載以來的周朝,先秦發源之地,唐朝李氏發源之地,天下李氏出甘肅也是不爭事實。很多史實也是考古學家認證了的。別的就不說了,歷史最長的八千年之說,秦安大地灣。58年,首次發現,屬於新石器,仰韶文化,距今4900一一8120年。在此,發現了黍,又出土了絢麗奪目的彩陶,這都屬於仰韶文化早期的發現。我們有記載的文化歷史5000年。可考古證明了8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於此,往上可追述到13000年左右。甘肅也屬於黃河流域華夏民族發展聚居地之一。用史實說話。

山西是屬於黃河流域華夏民族聚居地之一,也是華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區域之一。史書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指的就是堯舜時代的山西南部,現晉南一帶。從堯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區的文化傳承從未間斷。.因為山西地處農耕文化和遊牧民族文化的激烈碰撞的前沿陣地,山西和甘肅一樣,成為軍事前沿,雄關多座。這些都己是眾人熟知的。重點再比對(西候渡文化)西候渡,59年首次發現,這裡的發掘,發現了32件,古人類使用的石器,具有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代表性。最為驚人的是發現了有用火,燒骨的現象。這也重要發現,證明了這一時期的人類學會了用火燒熟食物食用,這一發現將人類活動提前了180萬年。因為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任何其它國家發現人類用火的證據。有如此古老的用火記錄,只有在西候渡發現。

我用這兩件事例證明,人類的發展活動是有規律可循的,都離不開黃河這條偉大的華夏民族的母親河。

至於五千年曆史看山西,八千年歷史看甘肅,都有各自濃厚的人文歷史,只不過山西在有記載以來,無不顯現歷史文化的厚重。作為黃河流域的文物大省,有她濃墨重彩的一筆。


用戶5894663192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家常說五千年曆史看山西?

答:山西在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有著多姿多彩、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是華夏文明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常說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主要是指華夏文明的起源在山西晉東南,它的歷史文明延續幾千年而不斷,先進思想流傳幾千年而不枯,藝術精華播撒幾千年而不散,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果結晶,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的藝術精華,是先祖賜給後入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在此,我們把《文明初始晉東南》作者劉流慶用文字的形式定格在這裡,想賦予那飽經滄桑的歷史以疑重和感染力,使今人有所啟迪。

“五千年曆史”從炎帝開始“五千年曆史看山西”,這是山西人的自豪,也是山西近年來文化宣傳最為響亮的口號。但是為什麼說“五千年曆史看山西”卻很少有人作過認真思考。更多的人理解為“五千年”是從堯舜算起的。但是,如果依據古史紀年與夏商周代工程所列年表,夏禹的時代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上加堯舜兩代,距今也不過4100――4200年左右,何來“五千年”之數?我認為“五千年”,是從炎、黃開始算起的。據《春秋命歷序》說:“炎帝傳八世,合五百二十歲”。黃帝“治五百年”,顓頊“治七十四年”,帝嚳“治七十九年”堯“九十八年”。關於這些數字,《今本竹紀年》、《稽古錄》、《皇王大紀》、《資治通鑑外紀》等各書所言有些出入,但無大礙。據此年代推算,炎帝距今,正好五千餘年。

農業是文明之母,沒有歷史上的農業革命,就不會有文明的發生。在歷史傳說中,炎帝是農業的發明者。但據考古發掘,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國🇨🇳就有了成熟的農業生產,並非在炎帝時代才有農業的。根據傳說,細作綜合分析,炎帝當是對農業文明的發展有過巨大貢獻的人。他的貢獻主要有:改進生產工具,作耒耜進行農業技術革命,立歷日,正節氣,使民知寒暑之變;口嘗百草,發明醫學技術;發明音樂🎶;作明堂,興祭祀,建立制度;發明《連山易》。

這七項貢獻,無論哪一項,在人類文明史上都是有巨大意義的。因而我們可以將此認作是文明的“曙光初起”。眾所周知,沒有文字之前,歷史是靠口傳的。“十口相傳”為古,這就是古人對於“古史”的理解。口傳“歷史”,是神聖的,嚴肅的,有專人掌管,不得任意修改。因而傳說中的夏商世襲,與我們現在地下的出土發現,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出入。儘管其中也有失實之處,但在沒有地下發掘證實之前,我們還只能依據傳說資料來闡述歷史。因而關於炎帝的傳說,應該是有依據的。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說八千年歷史看甘肅?

答:有八千多年曆史的甘肅,融絲綢文化,敦煌文化、黃河文化、伏羲文化、藏傳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以及隴東黃土地文化為一體,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的地帶,是我國早期文明最輝煌的地方之一,甘肅在中國🇨🇳西部形成一道神秘而獨特的文化風景。

甘肅是中華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黃河文化、長江文化一樣構成隴右文化。有人將黃河流域文化分別以宗教、地域分成6大板塊。以宗教信仰為主線分為:新疆伊斯蘭、藏傳佛教等。按地域分為雪域、巴蜀、滇黔貴,秦隴文化。其中秦隴文化包括:寧夏、甘肅、青海、陝西。而甘肅文化不僅有兼容的地理優勢,而且獨具特色。

甘肅位於東亞和中亞結合部,是我國中東部腹地通往西域的過度地帶。甘肅是古老的華夏文明、古印度文明的混流地區,也是中國🇨🇳率先對外開放的地區。河西走廊是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條通道。甘肅是古絲綢之路經過的黃金地帶和樞紐地段。河隴文化得到了絲綢的滋養。作家季羨林曾說過,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的四大文化體系有四個,但中國🇨🇳的新疆、甘肅的敦煌、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

甘肅為黃河流域文化的原俗地之一,也是中國🇨🇳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天水的大地灣文化距今有7800多年,它將中國🇨🇳的彩陶歷史推前了一千多年。甘肅為羲皇故里,為軒轅帝的發祥地。天水有黃帝的衣冠冢,據專家考證說,黃帝的發祥地在今天正寧縣東子嶺南端。周秦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是秦人的崛起之地,在禮縣考古發現有秦先祖陵墓群,渭河流域一帶的秦人是以甘肅為根據地挺進中原的。

甘肅也是文明遐邇的文物大省,也是文物保存最為集中、品級最高的地區,有豐富的文物古蹟、遺址名勝。有世界文化遺產兩處――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麥積山。現在還應該加上以及武威的銅馬🐴,榆中的四庫全書。(當時有7部,後來保存下來3、5部,其中一部就在榆中縣。)從7800年前的大地灣文化到祁山文化,河西走廊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藝術長廊。每一個縣都有一個石窟群,蘭州的炳靈石窟、天水的麥積山石窟,這些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蹟。

甘肅也是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的重要路段,也是現有長城長度最長、形態結構最複雜,而且是漢、秦、明長城最多的地區。

甘肅是我國乃至世界上古城遺址最多、類型最複雜、時代序列最齊全、出土文物最多的省份,僅河西地區就有漢唐古城有120處之多。

甘肅還有一批造型精美、藝術價值極高的寺廟。例如:張掖的大佛寺、西夏的皇家寺院、崆峒山、涇川的西王母宮等。

我國近代考古發現的四大奇觀中甘肅就佔了兩個:敦煌文書、漢代簡牘(佔全國簡牘的82%)。國際顯學敦煌學、西夏學、簡牘書都在甘肅有過發現。

甘肅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最豐厚的地區。按聯合國要求,每個國家每兩年只允許報一項。截止目前,我國已經報了四項:崑曲、古琴、蒙古長調民歌、花兒。

從生態學研究來看,河西走廊是我國曆史上生態古綠洲變遷,沙漠化最明顯的地區,比如:民勤西沙窩等。

甘肅悠久輝煌的歷史造就名人輩出。伏羲、公劉、齊伯、李廣、霍去病、皇埔謐。

從現代史來看,甘肅是紅軍長征的加油站和轉折點,宕昌的哈達鋪、會寧、華池、高臺的烈士陵園。這裡也是紅色旅遊的重要地區。

人文始祖伏羲創立了八卦,後來周文王在羨裡演八卦成《周易》,相傳伏羲觀天地萬物創文字,是在炎黃等人文始祖中對華夏文化卓有貢獻的人物,在東方神秘文化上的貢獻,乃至對整個中華民族玄學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世界文化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建議天水建一座“中國🇨🇳八卦城”另行請專家論證。(見司馬貞《三皇本紀》,天水至今還有‘伏羲廟’、‘畫卦臺’名勝古蹟)。

敦煌莫高窟文化藝術價值。嘉峪關是荒涼戈壁灘中的一座孤城,莫高窟是一片黃沙中唯一的寶庫,鳴沙山是一座風行遊動的細沙山,鏡頭中沒有樹,、找不到草,如此荒涼,就像昔日大廈🏢的統萬城,人們總會想甘肅幾千萬人生活在哪裡,長期這樣下去,有草有樹適宜人文的自然環境。站在鳴沙山頂,一面是月牙泉,一面就是敦煌綠洲,河西走廊有“甘州不幹水潭潭”,“涼州不涼米糧川”的走廊綠洲,被稱為“甘肅的糧倉”。

甘肅河州一帶的民歌花兒,其曲牌種類之豐富,音樂🎶之優美,至少可與西南五省民歌之相媲美,你不唱、不宣傳、別人怎麼知道呢?

“花兒”是流傳在甘肅、青海、寧夏三省(區)廣大地區的民歌。“花兒”又稱“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稱“花兒”。據說“花兒”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內容豐富多彩,形成自由活潑,語言生動形象,曲調高昂優美,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特色,深受回、漢、藏、東、鄉、土、撒拉等民族的喜愛。

蓮花山位於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境內,素有“花兒故鄉”之稱。這裡一年一度的“花兒”盛會吸引著臨夏、定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成千上萬的男女歌手和群眾。每年從農曆六一初一在蓮花山下的足古川聚會開始,經過遊山對歌進入高潮,再轉入王家溝門夜歌,到六月初六紫松山敬酒歌別,整整六天五夜。這期間歌手們風餐露宿,相互賽歌,交流思想和感情,極一時之盛。

甘肅在整個宣傳週,只呈現了一首《蘭州快板》和一首民歌《下四川》,次後再沒看到其它文化藝術,使外界感到隴上地方文化藝術有點貧乏,其實隴上盛行民歌,隴中秧歌就富有地方特色,其曲牌就有六十多種,只不過是沒有宣傳。民歌‘花兒與少年’,原中央臺已做過播放,據說甘肅河州花兒盛會每年四至六月都在舉行,逢會期間人山人海,外國人有不少前來觀賞,不但花兒歌調十分優美且甘肅西部的河州草原是我國三大名馬🐴――河曲馬的出產地,美麗的西部草原加上奔馳的河曲駿馬🐴,再配上浪漫的西部民歌,這何嘗不是富有詩情畫意的西部甘肅的風情畫卷。河州草原風光十分美麗,比起美國🇺🇸西部牛仔的草原風光有過之而無不及。

甘肅是名副其實的書法之鄉。甘肅甘谷縣一帶的農村,坐在火車🚉上就可以看見家家戶戶的門楣刻字,這種壯觀的文化景觀,過路旅客讚歎不已。這樣濃厚的文化氛圍,在全國都難得到,但在整個宣傳週裡找不到一個鏡頭,這些都是很有說服力的宣傳題材。

當地老百姓“不掛對聯不過年”這全國沒有哪個地方與之可比,這樣的民間文化氣氛是有著幾千年文化沉澱的紀發性,隴上文化影響和孕育了中華文化,這是可以追根求源的。以漢代張芝為代表的書法文人群體,對中國🇨🇳書法藝術體的產生和發展是有著重要作用,甘肅有在華夏書壇主持首席長達十一世紀的書法輝煌,秋子在《書法導報》連續載文《十一世紀的輝煌和六面旗幟的光彩――甘肅書法要略》已有史料翔實的論說。這樣的文章應當在《甘肅日報》全文轉載,甘肅自己要宣傳自己。

“家無隔夜糧、不拿字畫換乾糧”,甘肅遍地是書法家,就像陝西遍地是文物一樣,甘肅名符其實地是一個“書法之鄉”。“民間書法”是典型的甘肅一大特色,自然天成的民間書法字藝水平不錯,寫得好的比起國內現代書派的流行書法,以至於有的國展獲獎作品毫不遜色,甘肅可以大膽拿出來宣傳。江浙的書法雖很盛名,但執筆盡腕,側鐸取媚,力勢易弱。秦人書法早有真傳,用筆主肘,中鐸行筆,寫骨寫氣,氣足勢活,更具華夏個性。南方人委婉秀麗,北方人豪放質樸,南北各有千秋,中原書法不亞於海派書法。翻開一部《中國🇨🇳書法全集》的清朝集卷,就會看到人們在認知和宣傳上的偏執。看一看淸代草書大家王鐸的字,其結體線條力度不比陝西草書大家王瞭望更好,其篆書大家吳大徽的字也不比隴西篆書大家郭丹陽的篆書再遒勁,武威的張美如行書功力深厚,其俊媚美秀不亞於江浙大家,如果從書法的藝術水平衡量,王瞭望、郭丹陽、張美如都是清代中國🇨🇳書壇當之無悔的書法大家。諸如蘭州儒學大師書法大家劉爾火斤等還有被埋沒的。對書法人物的選擇,要立足於藝術水準,能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考驗,要能夠服眾,更要體現民族文化的厚重和民族精神的高境界。

甘肅人對書法的追慕,實際已上升到了文化精神高度。精神支配其行為,那是因為甘肅老百姓對書法的認識已經通過幾千年的歷練,有意無意地上升到了書法精神境界,文化意識的涇久是識合,便成為一種文化精神,這是符合人類認識昇華規律的,據《書法導報》報道,全國的書法市場屬甘肅最好,甘肅百姓愛字如命,甘肅文化底蘊深厚,書法在國人心中首先是文化的一種象徵,隴上民間文化意識是根深蒂固千古難移的人文心因。

慶陽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由於交通不便,更多的保留了古代原始古樸的傳統民間藝術。慶陽民間工藝寶藏極為豐富,有剪紙、刺繡、皮影、石刻、臉譜、蠟雕、草編、粘貼藝術、燈綵、紙紮、民族服飾、藝術壁畫、農民畫等20多個種類。其中尤以巧奪天工的剪紙、絢麗多彩的刺繡、古拙逼真的雕刻,千姿百態的麵塑並稱慶陽民間藝術四絕。慶陽剪紙古拙質樸,天然渾厚,圖案繁雜,體現了中華先民們對生命崇拜的原始圖騰文化。郭沫若贊為“一剪之巧奪神工、美在人間永不朽”。刺繡樸實敦厚,粗獷寫意的藝術風格。給人以原始生命的壯美之感、浸透著古樸哲學的神韻。雕刻品種繁多,尤為皮影雕刻、石獸雕刻為最。皮影製作以環縣最佳,曲直有序、陰陽、虛實、疏密、長短錯落有致、渾然天成。石獸雕刻又名“瑞獸”,是先民們把避災降福,鎮邪祈安的圖騰崇拜意念通過雕鑿印入動物形體之中的奇特藝術,以“人面獅子”、“人頭虎”、“獸臉”等面具為主。麵塑起源於犧牲祭祀,以表面捏塑代替動物,表現一種祈福的精神追求。各種飛禽走獸、果品、花卉應有盡有,是大寫意的誇張作品,體現了黃土地人民的粗獷美,廣柔美和渾厚美。

“羊皮筏子賽軍艦”是廣傳於蘭州的一個俚語,它用誇張的對比方法形容了羊皮筏子搏擊風浪、激流勇進的動勢和筏子客豪邁的氣魄,描繪了一道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民俗風景線。把一張張羊皮經特殊方法加工縫製後,經充氣紮成氣囊,安排列捆綁在數平方米的木架上,羊皮筏子就算是做成了。按筏子大小,羊皮囊一般在8―16個之間,以12個居多。羊皮筏子浮力大,變向靈便,航行快速。尤其是將總浮力分散在十個單獨的羊皮囊上,安全可靠,堪稱一絕。羊皮筏子由來已久,在沒有現代航渡設施的數百年間,一直是黃河上游擺渡,載貨的主要工具,筏工也多是一些回族壯年,祖輩相襲,以為生計。現在,蘭州一帶的黃航道彩虹🌈飛架,汽笛不絕於耳,羊皮筏子多已銷聲匿跡。偶有見到,也多為滿足好事者的獵奇之用!


靈兒194954433


八千年看甘肅天水(大地灣遺址,伏羲廟,卦台山等)這個就沒錯了,不用死乞白賴的爭了。歡迎大家來天水觀光,旅遊,來一趟文化之旅,會讓你不虛此行,所有的問題迎刃而解,收穫頗豐!!!


繁華莫過少時夢


八十萬年的歷史得看雲南了?😂


北國小野草


這個問題嘛,我認為跟黃河有關,隨著人數的增多,需要的水量增加,所以要往中游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