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細節告訴你,達摩院過去一年做了啥

界面新聞

百家號09-2015:02

9個細節告訴你,達摩院過去一年做了啥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達摩院的科技創新,讓全球6億人獲益。

以下九個細節,並不是達摩院貢獻的全部,但至少可以感知到這個前沿技術的科研機構和普通公眾的關係。這些技術創新與應用正匯聚成為更大的時代背景,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科技創造美好未來的努力,而這個未來和我們每個人密切相關。

細節1:從3個月到幾分鐘

王蕊,山東淄博國土局遙感分析師,每天伏案比對衛星遙感照片上的建築物,找出違章建築及破壞森林等違法行為。每次遙感衛星照片更新,她和同事都要花費3個月才能完成人工分析,“工作壓力大時曾眼冒金星”,更有挫敗感的是,由於分析耗時長,執法人員趕到時已有大片森林被永久破壞。今年7月,通過應用達摩院開發的“AI衛星遙感影像分析”系統,遙感衛星影像的分析被縮短至幾分鐘。

9個細節告訴你,達摩院過去一年做了啥

點評:解決社會問題,解放人類,才是人工智能之本。470萬淄博人可能不知道,5965平方公里的土地始終有AI科技的火眼金睛。對違規、違法行為寸土不讓,保護青山綠水,才有金山銀山。

細節2:一個人的法庭

2018年4月,杭州西湖區人民法院出現了“一個人的法庭”,原告在家中,被告在1200多公里開外的律師事務所,靠智能法院在線面對面。令人驚歎的是,書記員是“機器人”,庭審現場僅法官蕭方訓一人。AI庭審系統能同步記錄、顯示庭審中法官和訴訟參與人說的每一句話,遲延不超過300毫秒,不時自動糾錯,準確率遠超普通書記員。即便對於帶口音的當事人,達摩院的人工智能大腦也能快速學習,並精確解讀。

9個細節告訴你,達摩院過去一年做了啥

網上法庭庭審現場

點評:民眾成了AI產業浪潮中的受益者。人工智能永遠不會徇私枉法,帶來的卻是智慧和溫度。連法官都說,“神一般的速錄師,擁有超人的短時記憶功能,超級的打字速度和驚人的正確率”。

細節3:爭取那救命的854秒

鳴笛開道,已經成為大家對救護車、消防車等特種車輛的固定印象。但對於這些車輛而言,擁堵與等候就意味著失去生命。浙江省杭州市,在一次急救中,城市大腦幫助救護車在7公里內節省通行時間854秒。而在杭州,達摩院“城市大腦”卻利用視頻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智能決策等技術,使救護車與消防車可以享受優先交通調度,通過人工智能為它們規劃定製一條全是綠燈的交通生命線。

9個細節告訴你,達摩院過去一年做了啥

點評:人類創造科技,科技拯救生命。尊重生命,所有對創新科技的利用,都是用來切實解決社會問題,而所有的解決方案裡,以人為本,生命安全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

細節4:醫生和患者的雙保險

由於醫療資源緊張,內科醫生張翔看著診室外幾十位排隊的患者,每份病例的填寫只留給他不到2分鐘。高強度的工作,讓病歷的錯填、漏填偶有發生。為此,建德醫院今年從達摩院為醫生們請來了“智能助手”。這個助手基於醫療知識圖譜與自然語言理解,能在醫生撰寫病歷的同時,對不符合醫療規範的診斷內容進行提醒。這不僅降低了張翔的工作強度與負擔,也為患者加了一道安全保險。

9個細節告訴你,達摩院過去一年做了啥

點評:緩解醫患矛盾,補充醫療資源,從不說話的智能助手幫了忙。AI不一定具有獨立改變社會的能力,但可以賦能很多職業,和人類一起面對社會上的諸多挑戰。

細節5:工廠老師傅的“接班人”

在工廠生產線上最值錢的就是老師傅,因為他們有一生鍛煉出來的豐富經驗。而隨著老師傅的退休,誰又能頂替他們的位置呢?在太陽能生產企業天合光能,ET工業大腦通過學習車間設備、人員、工藝等海量數據,然後深度學習構建大數據模型,僅用幾天時間就培養了一位AI生產專家,不僅知識上輕鬆匹敵老師傅幾十年的經驗,還從來不知疲倦。每年為工廠提高利潤就達數千萬元。

9個細節告訴你,達摩院過去一年做了啥

點評:誰說工廠就一定要又舊又土,製造業也在擁抱高科技。生產線上每天產生的數據比金錢更珍貴。幫助企業從海量的數據中找出黃金,釋放自身潛力。

細節6:15分鐘找到走失老人

今年4月的一天,浙江省衢州市,80歲的沈爺爺一早獨自出門遛彎後走失,家屬5個小時苦尋無蹤。衢州城南派出所陳警官接到報警後,立刻啟用 “衢州城市大腦”,數百個攝像頭交互式視頻搜索,15分鐘後鎖定了老人的行動軌跡,在距家4公里的一處公園角落,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已經不知歸途。全國多地,達摩院與當地部門合作建立的城市大腦,已成功幫忙找到十多個走失的老人與孩子。

9個細節告訴你,達摩院過去一年做了啥

點評:讓天下再也沒有失散的親人。事實上,城市大腦也幫助多地警方控制了多名犯罪嫌疑人,在城市的每一寸空間都在陽光之下,AI科技才配得起“城市大腦”的擔當。

細節7:讓每頭母豬每年多下仨崽

如今,養豬場裡也是滿滿的高科技。阿里雲與兩家集團合作成立智能化養豬場。配有 ET 農業大腦的攝像頭,可以自動採集豬的體形數據,還會記錄每頭豬的運動距離、時間和頻率。每頭豬從出生之日起就被打上數據標籤,建立起包括品種、天齡、體重、進食、運動頻次、免疫情況等資料在內的數據檔案。今年起,每頭母豬每年能多生3頭崽,死淘率降低 3% 左右。如果一頭豬長臥不起,ET農業大腦會判斷它是“有了”還是病了。

9個細節告訴你,達摩院過去一年做了啥

點評:推動技術普惠的真正意義在於,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好,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都能享受到技術發展的紅利。在技術創新面前,我們都是平等的。這才是技術創新應有的價值觀。

細節8:無論你說哪國語言,溝通無礙

跨境電商市場越來越大,中國貨因其優越的性價比,深受全球各國買家喜愛。以阿里巴巴國際站為例,七成買家以英語溝通,卻難住了平臺上近96%的賣家。此前一位俄羅斯客戶在國際站上找到賣家李明宇,希望買一批拉桿箱,但因語言障礙最終生意沒做成。今年5月,阿里巴巴正式上線多語種的對話實時AI翻譯功能後,上千萬全球各國的買家成了受益者。

9個細節告訴你,達摩院過去一年做了啥

達摩院俄語機器翻譯,打通賣家和買家

點評:沒有科技的支持,如何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讓中國商家走出去,讓外國商家走進來的背後,是阿里巴巴從商業模式到技術的全面的思考。

細節9:讓AI告訴你什麼是時尚

時尚是什麼?讓AI告訴你。在全世界第一家人工智能服飾店——“FashionAI 概念店”裡沒有店員。只有達摩院研發的FashionAI人工智能,告訴你怎麼穿才好看。當然,它們也不是瞎說的。這些AI結合了計算機視覺與時尚推薦算法,通過海量的數據學會了什麼是時尚與美麗,然後基於用戶的身材和容貌,進行個性化的穿衣搭配建議。所以這些建議一定比女生的男朋友更靠譜吧。

9個細節告訴你,達摩院過去一年做了啥

AI在FashionAI 概念店為顧客推薦穿衣搭配

點評:如何讓救護車更快的達到醫院考驗的AI的“智商”,那幫女生搭配衣服考驗的就是“情商”。只有讓AI的“智商”、“情商”一同發展,才能更好的融入人類世界。

原文鏈接: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751517467605943479%22%7D&n_type=1&p_from=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