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人」時代,如何引領孩子走向田野

“電子人”時代,如何引領孩子走向田野

“電子人”時代,如何引領孩子走向田野

“電子人”時代,如何引領孩子走向田野

不管承認與否,你我都已不自覺地進入“電子人”時代。隨著信息技術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我們驚奇地發現,生活和工作的狀態越來越多地是在“線上”:線上辦公、線上學習、線上交友、線上遊戲、線上消遣和娛樂……然而,“電子人”時代對成人及兒童的種種不利影響早已為人們發現,並被部分人所痛斥。

英國等西方國家正在通過教育引領孩子走向“田野”,讓下一代避免受到“電子人”時代所帶來的種種問題的影響,這給我國當前正在推行的“研學旅行”帶來了不少啟示。

歷史悠久,途徑多元

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髮出感嘆:現在的孩子整天沉溺於虛擬世界,擺弄著新式的電子產品,從虛空中尋找快樂,何時才能讓現在的兒童體會我們兒時在田野奔跑、在林間玩耍的快樂啊!

美國學者理查德·盧夫的暢銷書《林間最後的小孩》提出了“自然缺失症”的概念。他指出,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種需要醫生診斷或需要服藥治療的病症,而是當今的一種危險的現象,即兒童在大自然中度過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一系列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礙兒童在戶外玩耍,可供玩耍場地的減少以及電子產品的日益風行。

早在18世紀初,由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的“自然主義”教育理念經由斐斯泰洛奇和福祿貝爾等人發展,形成極具影響力的思想:教育要以兒童經驗和活動為基礎,強調生活教育、自然教育與活動教育,認為教育必須順應自然,要遵循兒童的“內在”生長法則,其途徑是讓兒童到大自然中去接受教育,從而使兒童成為“自然的、自由的、真正的人”。這對當時的英國教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例如,在英國非常有名望的地理學者托馬斯·慧智在1830年出版的地理讀物中寫道:“地理知識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被學習到的。一個孩子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遠不如從自然中學習到的豐富和直接。”當時,基於當地歷史和當地地理的教學方法受到推崇,即孩子的早年教育應該來自於熟悉環境的第一手體驗,而後再是書本學習。

1909年,倫敦市議會投票通過了一個決議,每次學校旅行將得到100英鎊的支持,其中包括專用設備的採購和教師的出行費用等。在1918年頒佈的教育法中,允許當地教育局不僅支付學校旅行的相關教學費用,學生和教師的食宿問題也要得到解決。這意味著,學校旅行對學生和家長來說必須是免費的。在經濟危機瀰漫的20世紀20年代,雖然這些教育支出佔用了大量的政府教育經費,但是具有先進教育理念的英國教育部門支持了這個決定。倫敦議會制定了名為《學校旅行》的戶外實踐教學指導意見書,強調了戶外實踐教學的教育意義和巨大潛力。到1936年,倫敦議會共支持了378次學校旅行,為此支出了超過15000英鎊。

20世紀70年代,英國學者盧卡斯提出了“關於環境的教育、通過環境的教育、為了環境的教育”的環境教育模式。在盧卡斯模式的影響下,英國環境教育界掀起了戶外教育運動高潮,主張在任何年級、任何學科,都儘可能到戶外尋求相關的學習主題,以便通過戶外學習使學生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在這樣的教育思想影響下,英國的戶外教育形式多樣,途徑多元,構成了與室內教育相媲美的戶外教育體系。例如,針對地理、生物和科學學科的野外考察學習、針對環境教育的環境戶外學習、針對戶外自然資源保護的保育教育、從事戶外冒險活動的冒險教育、從事野外露營的露營教育、由國家公園或森林服務中心提供服務的環境解說、由林業保護髮展而來以樹林作為教育環境的叢林學校等。英國形成了從幼兒園階段至大學階段,從英語、歷史等文史學科,音樂、美術等藝術科目到地理、科學等理工類學科,甚至體育學科,都鼓勵採用戶外教學的傳統,認為大自然的啟迪是最值得利用的教育資源,戶外教育通過使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接觸“真實世界”,提高學生對專業學科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政府重視,制度保障

英國政府非常重視戶外教育的價值,並通過頒佈一系列政策、出臺相關措施來推動戶外教育的開展,提升戶外教育的質量。

英國教育與技能部2006年頒佈了《戶外學習宣言》,強調了戶外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宣言》指出:“相信每一個年輕人都要有教室以外的戶外學習經驗作為其學習和個人成長的基本部分,戶外學習經歷通過在感覺和學習之間建立聯繫幫助我們搞清周遭世界的意義,他們會一直伴隨我們直到成人期,影響我們的行為、生活方式和工作。”

2009年起,英國自然資源部,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和林業委員會委託“自然英國”進行“公眾自然環境參與度的監控(MENE)”。這一監控項目每年使用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了45000次訪談。該調查旨在收集有關人們接觸自然環境的方式的信息,如參觀鄉村、享受城鎮綠地、觀賞野生動物和自願保護自然環境等。政府部門通過該監測結果估算英國成年人對自然環境的參訪次數、衡量公眾參觀自然環境的程度並確定其阻礙因素與驅動因素,有利於將政府決策與民眾的戶外活動需求更密切地聯繫起來。

2010年,蘇格蘭政府頒佈《旨向卓越的戶外學習課程》,作為新的學校課程提升戶外教學質量的指南,對3至18歲的戶外學習提供了進階的優秀實踐,為幫助教師、教育者、社區學習與發展及其合作者提供指導和支持。英國政府高度重視戶外教育的價值,野外實習早在1991年便已經成為英國國家法定課程之一,並將野外實習納入許多英國重要的考試(如GCSE、A-Level等)之中。

這些考試通常會要求學生參加野外實習,並撰寫一份基於第一手數據外加其他各種數據的嚴格分析而完成的報告,以此作為地理學課程的考察方式;也有些考試機構通過閉卷考試的方式考查學生綜合利用地理學等學科的知識進行野外考察的能力。在英國,中學階段修習地理專業的學生如果沒有野外實習部分的分數,就很難拿到資格證。

為更好的鼓勵戶外教育的開展,英國政府設立了許多獎項用於獎勵那些在戶外教育中取得傑出成就的組織或個人。例如,愛丁堡公爵獎計劃、阿斯丹獎計劃、約翰廖爾獎和千禧志願者獎等。

以愛丁堡公爵獎計劃為例,自從1956年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設立該項目至今,從第一年頒發的1000多個愛丁堡公爵獎獎項到2016年的133369個獎項。目前,全英國已授權運行了13200多個愛丁堡公爵獎中心,無數英國青少年從中受益。

在戶外教育推行過程中,安全始終是不可小視的重要因素。在英國學校組織的各類戶外學習中,都有風險評估的要求,即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戶外學習之前,先要對可能存在的各類風險進行專業評估,並提出安全預案。政府為了正確地引導和規範戶外運動的發展,制定了相當完善的救援體系,主要包括空中救援、山地救援、海岸救援等幾部分。主要的山地救援組織有:山地救援隊、國家公園救援隊、皇家空軍山地救援隊、皇家空軍或海軍搜索與救援直升機。另外,除政府的救援組織外,同時也擁有大量民間救援組織和志願團體,這些團體往往由戶外愛好者和熱心的社會人士自發組成。

機構參與,體系完善

英國形成了非常完備的社會服務體系,共同推動戶外教育的發展,如地質公園、旅遊景點、荒野、農田、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等,還有為了戶外教育的發展而專門設立的社會服務機構如“田野學習中心”(Fieldwork study council,下文簡稱FSC)、戶外學習委員會等。

英國的博物館都免費向人們開放,這為學校利用博物館等社會資源開展戶外教學提供了保障。把課堂搬到博物館,成為英國中小學教師較為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在英國經常能看到教師帶領學生到博物館進行教學,在自然歷史博物館、在國家美術館等場所,你經常會發現教師在對中小學生進行教學。同時,這些博物館也主動利用各種多媒體技術開發各種教育資源,例如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有專門模擬地震的小屋,讓遊客感受地震來臨的感覺。各種各樣的自然科學知識與小常識,就這樣以有趣的形式展現出來。

在英國,有許多專門從事戶外教育的慈善機構。以FSC為例,每年有超過3000所學校、140000人次通過各種方式參加FSC的活動。它所提供的服務包括為學校學生提供戶外學習課程與實踐、為家庭兒童提供戶外家庭教育課程與實踐、為從事戶外教育、休閒學習等專業的成年人和戶外教育教師提供專業訓練、為環境保護的專業者和志願者提供專業指導。其中為學生和兒童提供的課程除我們熟知的科學、地理、生物等科目外,FSC還開發了音樂、美術、文學等相關的可利用戶外資源的課程。因為FSC堅信:我們對我們周遭的世界瞭解更多並從其獲得的啟示更多,我們就越能欣賞它的需求,越能為我們的後代保護其多樣性和美麗。

在英國,任何兒童的教育過程都必須包含一系列有計劃的、優質的戶外學習活動。進行戶外教育絕不僅僅是教師的事,戶外教育機構的從業者、家長、環境教育志願者、政府機關人員甚至相關領域的學者都是戶外教育的重要力量。

教師和戶外教育機構的從業者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發出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筆者在英國學習期間,曾目睹英國教師通過各種創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戶外學習的興趣。如為了發展學生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和對噪聲汙染的理解,教師尼古拉斯·拉普松計了一個戶外學習課程,讓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從一個指定地點出發,用心傾聽環境中的各種聲音,並記錄東北、北、西北、西、西南、南、東南、東等各個方向聲音,最終形成“聲音地圖”。這項活動讓學生用心聆聽自然和人類活動所發出的各種聲音,使學生感到新奇,同時發展了學生的環境感知、地理素養等各方面的能力。

針對幼兒的森林學校也頗具特色,例如被英國教育標準局評為“優秀”的“精靈和仙女林地幼兒園”(The Elves and Fairies Woodland)。這所幼兒園會帶領孩子們定期參觀林地,在林地上搭帳篷,動手改造森林小屋,在森林中種植蔬果等。他們利用收集到的小木棍學習計數,感受數學的魅力;利用不同顏色的土和紅甘藍水創造美麗的圖畫,感受自然藝術;利用木材和其他自然資源製作項鍊魔杖和各種工藝品,感受動手的快樂。開放的空間讓孩子們在自然環境中自由發展,積極與同齡人互動,收穫良好的溝通技巧以及必要的基本技能。當地所有3至8歲和8至11歲的孩子都可以參加該幼兒園的森林度假的冒險活動,一起探索大自然,製作森林工藝品,享受篝火美食。森林學校的教育者們相信,孩子們越接近自然,就會越快樂,越會學習。通過對自然界的自由探索,孩子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都能得到極大的發揮。

此外,學者及各種研究團體也積極投身到中小學生的戶外教育中來。如1996年,英國開展了全國土地利用情況調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個大型的國家科研項目,該項目捨棄了採用研究人員作為項目執行主體的常規做法,將該項目的實施與戶外教育結合起來,在英國國家土地使用情況指導委員會(The National Steering Committee for Land Use-UK,該委員會由5位成員組成,成員為高校、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和中學教師)的指導下,全國1287組教師和學生構成的調查團體完成調查。遍及全國的教師和學生擔任陸地景觀的測量員,並將土地利用情況繪製成地圖。學生們記錄他們在調查過程中所看到的景觀,描述他們對這片土地未來的看法等。這個調查如今被稱作“觀點與願景計劃”。年輕人通過這一調查項目,表達了自己對於國土的眷戀與熱愛,他們喜歡多樣的農村,那裡的小商鋪、休閒設施和靜謐空間讓人著迷,他們厭棄交通噪聲、汙染和侵佔綠色空間的城市化。事實上,很多年輕人通過調查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們擔心20年之後,陸地景觀會變成他們不願看到的樣子。由此產生的強烈情感比數據更能影響他們今後的行為和價值觀,而這正是本次調查研究的可貴之處。

在科學與地理學中,很多證據都顯示,野外實習廣受學生的歡迎。根據一個調查報告,在11項可選的學習科學的方法策略中,“進行一次科學旅行或者遠足”被學生票選為最為享受的學習方法。同時,這一選項在最實用和有效的學習方法的投票中,排名第五。在包括高等教育階段等的各個階段的地理學教育中,野外實習都被廣泛認可為最能夠啟發學生學習動機、降低學習焦慮以及能夠更深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方法。依靠團隊合作和集體成果,野外教學時常為學生帶來難忘的經歷,並保證學生自始至終經歷一次調查研究。學生的學習經驗變得更加豐富,更加有結構性,記憶更加深刻甚至更適用於職業發展。用一個參與過野外實習的人的話來說,如果野外實習進行順利,這將成為“無聊的學校學習的解藥”之一。

(作者:張建珍,系浙江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國際地理與環境教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