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父母都有一個特點,叫不給孩子添麻煩

前幾天朋友過生日,席間喝酒慶祝,酒過三巡,朋友紅著眼聊起了他母親。

上高中時,為了補貼家用,他母親在學校門口擺攤賣煎餅。

當時年輕氣盛、虛榮心作祟的他特別反感母親做這個,每次經過攤位前,他都快速走過,特意避開母親。

高二過生日那天,下了晚自習,他和幾個同學一起,剛走出校門,他就看到母親,身上穿著圍裙,頭上帶著衛生帽,遠遠地朝他招手。

他明顯感覺到身邊同學的詫異,頭也不抬地,和他們說說笑笑,朝另一個方向走了。

到家許久,母親才回來,東西都沒來得及卸下,氣喘吁吁地遞給他一個裝著蛋糕的盒子,嘴上有些歉意地說:“等了你許久也沒等到,快打開看,有沒有顛壞。”

第二天之後,他再也沒在校門口看到過母親,說是學校賣餅的多,生意不好,換到了附近的廣場上。

高中畢業,有次和一個關係比較好的同學閒聊,同學說起以前經常去校門口吃的那家餅,每次去生意都很好,賣餅的阿姨忙的不可開交,但都會一個個問是不是上高二,幾班的,是2班的同學就給的特別足…….

說到這,朋友哽咽不止。

青春期時的孩子大概都是如此,一邊不停依賴,一邊有恃無恐的嫌棄。

嫌棄父母嘮叨,嫌他們沒見識,跟不上潮流,後來回頭看,才發現時光流逝太快,父母的愛就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裡,僅僅想起,就足以淚流滿面。

中國式的父母都有一個特點,叫不給孩子添麻煩

年輕時不懂為什麼人往往總把最好的一面留給陌生人,卻把最差的一面留給最親近的人。

長大了才明白,只有親近的人才會如此包容自己,無論受怎樣的傷害,他們都會站在那裡,用自己最大的能力愛著你。

有人說,10歲捱了媽媽打,哭了!20歲捱了媽媽打,怒了!30歲挨媽媽打,忍了!40歲挨媽媽打,笑了!50歲挨媽媽打,哭了……10因為無知而哭泣,20歲因為不解而暴怒,30歲因為知曉而隱忍,40歲因為深知而微笑,50歲因為感恩而哭泣。

父母這輩子都在為孩子遮風避雨,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終是歸途。

趁還來得及,趁父母還健在,能夠為父母去做的,就儘量去做吧。

別再嫌棄父母嘮叨、嫌他們煩了,父母的愛雖有瑕疵,但他們已盡力把能給的、最好的都給了你。

趁還能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好好的陪伴吧,當你畢業工作了之後就會發現,能陪他們的時間會少之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