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保險,想退保怎麼辦?先看了這一篇再說

很多朋友買了保險後,由於各種原因,想要退保。

這並不是一個小問題,買保險是個學問,退保更需要慎重,好好考慮。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關於退保的問題。

1 為什麼要退保

有買就有退,退保的原因也五花八門

無非就是感覺自己買錯了,一時衝動買了保險,事後感覺並不怎麼符合自己或者自己壓根就不想買。

或者是買的時候感覺挺划算的,事後一算計,發現老多錢了,越想越心疼,還不如把錢要回來放自己口袋裡。

當然現在有很多是,發現了好產品,一比較之前的產品,感覺之前的太貴,保障又低,想放棄原來的,重新買一份更好的。

退保的原因有多種,甚至還有的寶媽因為買的時候是在A業務員那裡買。買完後遇見B,B說在我這買吧,咱倆關係好。於是就可能去退保,然後同一份產品在B那裡再買。

2 退保的影響

其實,對於保險來講,尤其是保障型保險,如果買了4.5年了,我是非常不建議大家退保的,因為我自己也不退。

比如之前我給大家談現金價值的時候,舉的我幾年前買的那份兩全保險,每年繳5000元,保額才10萬。

現在想想都不划算。但是畢竟是一份保障,主要是重疾,多一份保障多一份安心,於是就硬著頭皮繼續繳。

退保的影響:經濟損失和保障損失

買了保險,想退保怎麼辦?先看了這一篇再說

退保有損失,這個大家一定要清楚,除了知道退保沒有保障以外,經濟損失也是會有的,而且還不小。

1、退保損失錢

因為退保的時候是按照現金價值來退的。也就是說,有很大一部分錢保險公司扣除後,然後把剩餘部分返還給我們。

2、退保進入保障空白

首先,退保後保障就沒了。

其次,退保了再買其他保險,健康險有一個等待期,比如說180天,如果退保了再買,那麼對於這180天來講,也是處於保障空白階段。出險了,也是不能得到理賠的。

3、退保怎樣避免損失

首先,儘量不要選擇退保,買符合自己的,性價比高的。

但是,有些保險如果不退保,可能損失會更大,按照現金價值,尤其是剛買後,現金價值非常的少。

那麼要如何降低損失呢?

1、猶豫期內退保,無損失

買保險一般有10-15天的猶豫期,在猶豫期內退保,可以全額退還保費。

2、全額退保

全額退保,其實性質本質是猶豫期退保,也是把保費全部退回。

但是這種形式需要有條件的,比如說我們買保險的時候,業務員有銷售誤導的情況,或者因為保險公司的一些服務問題,影響到投被保人的利益。

如果證據確鑿,投保人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全額退保(猶豫期外),每個保險公司對業務品質要求都是比較嚴格的,如果保險公司發現業務人員銷售誤導一些違規行為(比如說誤導、代客戶付款、返傭、代簽名等)。

投訴成立的話,可以給客戶辦理全額退保,對應銷售人員也會受到公司的處罰。

但是這種情況操作是有一定難度,因人而異。

比如文章最開始那個案例,業務員是他的好朋友,雖然有些誤導,但是礙於面子,於是就算了。

3 不用退保可以減少損失的辦法

如果退保損失很大,退保不划算,或者因為礙於面子,不想去退保,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降低保額或者叫減額交清

比如原來保額是30萬,重疾的產品可以申請將保額降低到10萬、或者1萬。

這樣,不用退保,把保額降低,每年繳費少一點,每年5000元降低到500元甚至更低,這樣享有一定保障的同時,又可以減輕以後的繳費負擔。

減額交清其實是降低保額到最低限度的一種方式。

如果我們一點也不想再繳費了,但是退保的錢又很少,又不忍。

此時可以撥打保險公司電話,申請減額交清。

減額交清:

就是指因為不想再繳費或者不能再繳費,可以在將保單的現金價值轉變為後期保障所需的保費,保額同比降低,保障將繼續享有。減額交清後,以後不必再繼續繳費。

從上面的描述來看,減額交清既滿足了不再繳費的目的,還可以繼續享受保障。(當然保障會很少)

4 保證保障的持續性

無論是退保還是其他形式的處理,對於想繼續享有保障,或者繼續買保險的朋友,需要特別關注。

為了避免保險斷檔,因為在退保的時候會有等待期的影響。

如果上一份保險退保了,即使是在退保的同時買了一份新的保險,其實,在新的保險生效前(等待期期間),我們的健康是處於脫離保障的狀態。

所以:

1、退保前,需要提前買好新的保險,並在等待期過後再把之前的保險退保。

2、因為這個過程比較長,比如等待期半年,很可能原來的保險又要到了繳費期了怎麼辦。之前的保險還有必要繼續繳費麼?

別再繳了,否則退保又損失一期的保費。

我們可以將銀行卡內的錢取出,在這個期間不要向繳費的銀行卡存錢了。不然,到了繳費期當日,保險公司還會自動從銀行卡扣錢,又會多一筆不必要的保費支出。

5 寫在最後

買保險要謹慎

退保更需謹慎

我們並不鼓勵隨意退保,退保無論對於我們個人或者是保險公司都是不利的,但是如果保險買了沒多久,或者產品性價比太差了,確實要退保,那就要補上這一課,不然,損失的還是咱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