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曲藝園,鼓樓邊上聽安陽評書,只可惜如今真的失傳了!

一塊醒木,一把摺扇,口若懸河的說書人;一張椅子,一碗香茶,津津有味的聽書客。海闊天空,評說人生是非功過;方寸之地,演義江湖風生水起。60年代之前,安陽評書可是老城人最喜愛的曲藝活動,只可惜如今早已失傳了。


牡丹亭、曲藝園,鼓樓邊上聽安陽評書,只可惜如今真的失傳了!

老城的評書場

解放以後,老城新建和擴建了兩個場所。上世紀60年代興建的牡丹亭規模最大,位於新華市場,江南包子館當時就在它旁邊,那時候就開始收票了。還有一個在大院街正照庫口街路北,那兒有一個叫曲藝園。

  1. 牡丹亭

在老城城隍廟附近,小編找到了被閒置多年,已經破舊不堪的牡丹亭。它坐北朝南,東南方向就是城隍廟,現如今被夾雜在翻蓋的住房之間,顯得很不起眼.這座始建於1957年的磚木結構建築,長22米,寬10米,高6.5米,由觀眾廳,舞臺,化妝室,演員宿舍和茶房組成,曾經是安陽市最大,最好的曲藝場所.儘管歲月流逝了半個世紀,它的功能早已發生了改變,但它曾經的熱鬧和繁華卻長久地定格在了老城人的記憶中。

牡丹亭、曲藝園,鼓樓邊上聽安陽評書,只可惜如今真的失傳了!

牡丹亭舊址

2、曲藝園

上世紀50年代末,大院街35號的曲藝園也是熱鬧非凡,雖然沒有牡丹亭的面積大,不過也擺設了40條長椅,可以容納觀眾200人,1983年以後曲藝園改成了投影廳,所以現在在原址上我們已經看不到它的樣貌了。

牡丹亭、曲藝園,鼓樓邊上聽安陽評書,只可惜如今真的失傳了!

曲藝園

不過幸運的是,在《河南近代建築史》裡,我們找到了一張曲藝園的老照片,雖然有點兒模糊,不過門頭上的曲藝兩個字還是看得很真切,也把我們的思緒帶回了安陽評書那段繁盛的歲月。

牡丹亭、曲藝園,鼓樓邊上聽安陽評書,只可惜如今真的失傳了!

評書藝人

牡丹亭和曲藝園,都是解放後文化部門開設的書場,不過20世紀初的評書藝人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們多數是在馬路邊上拉場子,露天說書,這樣的場所也被叫做明地書場,實際上就是“撂(liao四聲)地兒”,聽眾大部分是流水座兒,評書藝人就以能多吸引天天來的“回頭座兒”為有本事。

1、陳慶麟

在安陽評書界,有一位藝人在他多年的說書生涯中,融合各派之長,憑藉自己明快多變的表演,讓老城人流連忘返,欲罷不能,他就是陳慶麟。據說其貌不揚,身高一米五左右,皮膚黝黑,兩顆大板牙,安陽人因為他個兒低呀,都叫他小短兒的。

牡丹亭、曲藝園,鼓樓邊上聽安陽評書,只可惜如今真的失傳了!

評書《小五義》插圖

陳慶麟是說短打書的,他最擅長《小五義》,因為《小五義》是短打公案書,他就把武術動作融入到表演當中,其他評書藝人只是在桌子後邊站著說,可他不一樣,躥蹦跳躍就到桌子前頭了,還翻跟頭,觀眾看得驚心動魄,還害怕呢,都是提著神在那兒看。

牡丹亭、曲藝園,鼓樓邊上聽安陽評書,只可惜如今真的失傳了!

2、杜春光

和陳慶麟在安陽老城叫得響還有杜春光,他不僅說書時間最長,在同時代的評書藝人中文學修養也是最高的。據杜春光侄子杜培玉回憶,杜春光記性好,學問城府高, 能背下《三國演義》的原詞,《張松獻地圖》是他的代表。

牡丹亭、曲藝園,鼓樓邊上聽安陽評書,只可惜如今真的失傳了!

如今老城人齊聚在說書人那方桌子前面,聆聽說書人演義古今傳奇的景象已不復存在了,但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評書藝術流傳至今,生命力依然頑強,觀眾依然追捧。而現在,北京天橋的相聲、鼓曲、評書依舊每日輪番上演,好不熱鬧,也許有一天,安陽評書也會重新把老城人拉進戲院,拉進那段久違的記憶。

牡丹亭、曲藝園,鼓樓邊上聽安陽評書,只可惜如今真的失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