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用「選引育調」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

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中,邢臺市堅持把優化“兩委”班子結構、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作為重中之重,勇於打破常規,大膽先行先試,創新用好“選、引、育、調”四種模式,著力選好“領頭雁”,增強了村(社區)“兩委”班子的生機和活力。

認真物色,在“選”字上打基礎。邢臺市委堅決把黨的領導貫穿換屆選舉全過程,從嚴要求從嚴把關,牢牢掌控換屆選舉的政治方向。強化幹事的“紅線”標準,堅持“五選”“十不選”選人用人鮮明導向,把選出政治過硬的黨組織書記作為換屆的關鍵、核心和衡量換屆成效的重要標準。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組織開展“六清”調查,通過採取縣領導包聯、鄉鎮下派工作組、聯合排查等措施,完成審計報告6081份,提出整改意見建議400餘條,取消279人參選資格,有效解決了影響換屆選舉的疑難雜症,做到“程序不變、步驟不少、環節不漏、捷徑不走”,確保選出的黨組織書記腰桿挺得直、群眾信得過。

積極動員,在“引”字上增活力。各縣(市、區)建立了鄉鎮幹部直接聯繫村級優秀人才制度。各級黨委對本地在外務工經商人員、復員退伍軍人、機關退休幹部等在群眾中有信服力、有示範性的群體進行全面摸排和登記造冊,通過真情感召、政策吸引、事業凝聚等方式把他們引回來、用起來。目前,通過“請賢”,316名在外優秀人才當選為村黨組織書記。

注重培養,在“育”字上做文章。邢臺市按照“梯次培養,儲備人才”的原則,明確選人標準,嚴格入選程序,實時動態管理,建立各類人才構成的優秀人才庫和村級後備幹部庫,實現了村級優秀人才、村級後備幹部的梯次儲備。對後備幹部進行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科學管理水平,培養村黨組織書記後備幹部的正氣、才氣和銳氣。根據後備幹部的具體情況,安排他們到崗位進行實踐鍛鍊,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優化結構,在“調”字上促提升。邢臺市在深入調研、分析研判後,旗幟鮮明的提出“1568”換屆目標,即:所有村(社區)100%選出黨組織書記,農村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人員、大學生村官比例達到50%以上,50歲以下比例達到60%以上,高中及以上學歷比例達到80%以上,“一人兼”比例達到80%),進一步優化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更加註重對年輕幹部和學歷較高幹部的選拔。

截至目前,邢臺全市5337個村(社區)中5238個完成村(社區)黨組織換屆,佔98.1%。在新當選的黨組織書記中,農村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人員、大學生村官4545人,佔86.77%;50週歲以下3148人,35歲以下376人,其中30歲以下97人;高中及以上文化學歷4638人,佔比88.55%,其中大學及以上學歷387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