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府和佛教徒爲何要驅逐本國的穆斯林——羅興亞人?

緬甸政府和佛教徒為何要驅逐本國的穆斯林——羅興亞人?一句話:羅興亞人自己作死,怨不得別人。下面簡單探究一下原因。

緬甸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後,緬人的反殖民統治的鬥爭此起彼伏。英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採用“以夷制夷”的策略,從英屬印度遷入大量的穆斯林人口到緬甸的若開邦居住,以達到稀釋當地緬人的比例。隨著時間的推移,來若開邦定居的穆斯林越拉越多,形成了現在的羅興亞人。

緬甸政府和佛教徒為何要驅逐本國的穆斯林——羅興亞人?


羅興亞人遷移到若開邦後,英國人為了挑起民族矛盾,他們掠奪了原若開人佛教徒的土地,轉租給羅興亞人。這就激起了兩宗教之間的矛盾。而羅興亞人來到若開邦後,不僅沒有融入當地社會。相反,仗著英國的支持,還驅趕、對抗、屠殺原若開邦佛教徒,大有鳩佔鵲巢的意思。

二戰期間,緬人投靠日本,希望依靠日本的力量驅逐英國勢力,達到獨立建國的目地。而英國則以戰後讓羅興亞人獨立建國為誘惑,拉攏羅興亞人與自己站一起,對抗日本和緬人。因為緬人原本就認為羅興亞人是英國派來的狗腿子,是入侵者,這下積怨就更深了。

緬甸政府和佛教徒為何要驅逐本國的穆斯林——羅興亞人?


羅興亞人也在英國的支持和默認之下,大肆屠殺佛教徒。據統計,僅1942~1945年之間,被羅興亞人屠殺的佛教徒就達30多萬。二戰結束後,羅興亞人將槍口對準了若開邦原住居民,屠殺佛教徒,妄想把他們趕出若開邦,實現羅興亞人的獨立建國。

後來更是發動了針對緬甸政府的聖戰,並控制了若開邦北部和緬孟邊界。為了壯大自己的族群,羅興亞人還讓大量孟加拉地區的穆斯林湧入若開邦。這些穆斯林湧入若開邦後,在羅興亞人的支持下,肆無忌憚的佔據著若開邦佛教徒的大片土地,迫使佛教徒背井離鄉。

緬甸政府和佛教徒為何要驅逐本國的穆斯林——羅興亞人?


後來,緬甸政府利用政治安撫和軍事圍剿,將羅興亞人的叛亂鎮壓了下去,若開邦重新回到了緬甸政府手中。事後,緬甸政府雖對羅興亞人有防備之心,但也還是將其視為緬甸人,給予了與緬人相等的權利。

譬如在議會中有羅興亞人的議員,羅興亞人可以擔任政府公職人員,可以加入軍隊。在這段時期,雖然羅興亞人跟當地的若開族人還是不斷有摩擦,但是總體上還算穩定。可是,到了上世紀60年代後,因為印巴戰爭的關係,緬甸政府接受了大批孟加拉穆斯林難民。

緬甸政府和佛教徒為何要驅逐本國的穆斯林——羅興亞人?


這些穆斯林難民與羅興亞人在宗教、文化、民族和語言上都沒啥區別,所以他們很快就攪合在了一起。勢力一下子壯大了起來,隨後分離主義越來越嚴重,羅興亞人公開要求從緬甸獨立。甚至放言:不能獨立就帶著若開邦併入巴基斯坦。可惜巴基斯坦不接受。

​羅興亞人還故意犯罪、侵害屠殺無辜佛教徒、組建了各種分裂勢力和極端主義武裝,經常製造武裝襲擊事件。這種作死的操作直接惹惱了緬甸政府,乾脆直接剝奪了羅興亞人的公民權利,把他們連同孟加拉難民一起定性成滯留在緬甸的外來難民。

緬甸政府和佛教徒為何要驅逐本國的穆斯林——羅興亞人?


失去政府承認的羅興亞人便只能任人宰割了。接著緬甸政府和佛教徒聯合一起,共同驅逐本國的穆斯林——羅興亞人,最後弄得無家可歸,無容身之地。連過去的母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都不恥他們的行為而不接納他們,他們想建立獨立的國家也遭到三國的同時反對。

以上就是緬甸政府和佛教徒為何要驅逐本國的穆斯林——羅興亞人的原因。也可以用文章開頭的那句話概括:都是羅興亞人自己作死,怨不得別人。(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