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麻子剪刀的歷史起源?沒有這項技術,王麻子剪刀很難造出來

北京王麻子剪刀的歷史起源?沒有這項技術,王麻子剪刀很難造出來

王麻子剪刀?乍一聽名字很怪,實際上老闆的長相的就包含在這五個字裡。不是有這麼一句老話麼,“北有王麻子,南有張小泉”。作為近代剪刀行裡面的兩大巨頭,他們的成功都離開刀具的鍛造術。對於鍛造術,有這麼一句話,“好鋼用在刀刃上”。恰當來說,木匠用的鋼斧,屠夫用的屠刀,裁縫用的剪刀,都不宜用純鋼鍛制,因為純鋼太脆。所以把優質的鋼加熱,然後與普通的鐵鍛合在普通鐵或低碳鋼的基體上,這就是所謂的“夾鋼法”。

北京王麻子剪刀的歷史起源?沒有這項技術,王麻子剪刀很難造出來

這種製法取的就是鐵的韌性和鋼的硬性而排除了鐵的軟性和鋼的脆性。這種刀,在使用的時候非常鋒利且不容易斷。另外,刀具也比較容易打磨。因為它只有中間是鋼,而兩邊是鐵,所以磨刀時要輕鬆得多。但這種制刀工藝比較麻煩,可是這種方法加工出來的刀具不僅鋒利、耐磨,還十分堅韌且不崩刃。同時,此技術還十分節約原料且成本相對較低。於是,王麻子剪刀便在“夾鋼法”的技術奠基下出現了。

北京王麻子剪刀的歷史起源?沒有這項技術,王麻子剪刀很難造出來

王麻子生活在清代順治年間,大號王犟,幼時在北京南城菜市口“長興鐵鋪”當學徒。一次,王犟和師傅忙了個通宵,終於打製出了一批合格的夾鋼剪刀。師孃很高興,便宰了只大公雞慶祝。誰知王犟一失手,不慎把剪刀掉進雞血裡,還崩得自己滿臉都是燙血泡。但是,等他把剪刀撈起來一看,發現剪刀上附著一層藍閃閃的光芒。王犟隨手一試,發覺剪刀的鋒刃快極了。於是,他們就總結出一套秘方,“用夾鋼打成剪刀後,再用動物的血淬火,那麼,平常的剪刀就會變成上好的剪刀。“後來,王犟挨燙的臉上很快就蛻皮了,但是他卻成了麻子,可是他的剪刀卻因此出了名。時間一長,人們就把他和剪刀聯繫到了一起,故而叫做”王麻子剪刀”

北京王麻子剪刀的歷史起源?沒有這項技術,王麻子剪刀很難造出來

民國時的王麻子剪刀

當然,我國的夾鋼工藝的產生是遠比王麻子剪刀要早的。近年來,考古學家曾在江蘇鎮江丹徒區挖掘出了一把鐵刀,鐵刀上鏨刻著”南宋鹹淳六年制“的字樣(即公元1270年)。這把鐵刀也是用生鐵做本體,用4%的碳鋼鍛接在刃口部分。而且,他的本體與韌鋼部分結合的還很恰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