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位宰相,位高權重卻被誅九族,3萬人受牽連

在古代,皇帝要想弄死一個人其實很簡單,有句俗語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封建社會,皇帝叫天子,整個天下的土地和人的生命都應屬於皇帝,皇帝要弄死一個人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這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臣子們在面對死亡泰然處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在新朝建立時,帝王為了鞏固自建立的政權,不得不對之前跟自己肝膽相照、生死與共的兄弟們進行殺戮。歷史上“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故事比比皆是,但最令人瞠目結舌的當屬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

中國最後一位宰相,位高權重卻被誅九族,3萬人受牽連

▲早年朱元璋

朱元璋可以稱得上偉大而又卑鄙的皇帝,他出身貧寒,年幼時父母因飢餓而死,自己當過放牛娃,出家做過和尚,甚至討過飯,最後被逼無賴參加了反元的農民起義軍,如此悲慘的遭遇,後來竟然成了大明的開國皇帝。

朱元璋創業過程依靠文臣武將,從死人堆裡殺出的一條血路,最後打敗勁敵陳友諒、收穫張士誠、北伐元廷,經過這三大戰役,大明王朝於1368年建立。

大明建立後,朱元璋一手大封天下,利用文臣武將戍守邊關、發展經濟,一手為了朱家天下,開始了清理昔日功臣。朱元璋在位30年,製造了兩個著名的大案,一個是“胡惟庸案”(1380),前後誅殺3萬餘人,另一個是“藍玉案”(1393),誅殺1.5萬餘人,兩個案件總共誅殺人數4.5萬餘人。當初跟他出生入死的文臣武將,幾乎全部被處死,最後只剩下湯和一個人得善終。

中國最後一位宰相,位高權重卻被誅九族,3萬人受牽連

▲最後一位宰相胡惟庸

今天我們講講胡惟庸案的情況。

胡惟庸自稱為500年來第一相,安徽定遠人,在朱元璋起兵後就投奔了朱元璋,但跟李善長、劉伯溫等人相比,胡惟庸的職位很低,當初只擔任過朱元璋元帥府的奏差,寧國縣的主簿、知縣等職,開國封侯時,也沒有獲得任何爵位。

不過,這也阻擋不了他火箭般的升遷速度,一是他確實有經世致用之才,在籌備水師時精明能幹,統領政務時運籌帷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認識了當時朱元璋身邊的第一謀臣兼老鄉李善長,並深得李善長器重。

在李善長推薦下,胡惟庸於洪武六年(1373年)任中書省右丞相(二把手),洪武十年(1377年)出任中書省左丞相(一把手),從此位居朝廷百官之首,統領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古代以左為尊)

中國最後一位宰相,位高權重卻被誅九族,3萬人受牽連

▲最後一位宰相胡惟庸

關於胡惟庸的死,史書上有這樣兩種主要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胡惟庸的兒子坐車馳行於市,不小心翻車,死於車禍中,痛失愛子的胡惟庸,毫不客氣的殺了駕車的車伕(即兒子的司機)。但這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朱老闆要讓胡惟庸以命抵命,不得用錢財賠償。古代有刑不上大夫之說,堂堂一國宰相,卻被朱元璋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處死。這種說法來自《明史》,相對更靠譜。

另一種說法是“雲奇”說,來自:胡惟庸稱自家舊宅井裡湧出禮泉,認為這是祥瑞,並邀請皇帝前去觀賞。朱元璋欣然前往,當走到西華門時,一個雲奇的太監突然攔住了皇帝的龍輦,由於情況緊急他一時說不出話來,左右侍衛一哄而上把他砍死,死的時候雲奇還拼命指向胡惟庸家。朱元璋感覺事有蹊蹺,於是立即返回宮裡,登上城牆厚,發現胡惟庸家上空塵土飛揚,牆道都藏有士兵。這種說法來自野史。

最終結果是,胡惟庸被滅九族。

受“胡惟庸案”牽連,之後的10年時間,淮西權貴幾乎被一網打盡,開國第一任左丞相李善長全家71口被處死,大學士宋濂被流放,死於流放途中,共有3萬餘人因胡惟庸案而死。

中國最後一位宰相,位高權重卻被誅九族,3萬人受牽連

▲淮西集團李善長與浙東集團劉伯溫

胡惟庸之死,其死因大概有三個:

一是因為胡惟庸、劉善長等代表的淮西集團,與來自浙東集團的劉伯溫、宋濂等人之間的權力鬥爭。胡惟庸以為有同樣來自淮西家鄉的皇帝朱元璋撐腰,於是掌權後變得飛揚跋扈,買通御醫把曾經得罪過自己而此時身患重病的劉伯溫毒死,因此得罪了浙東集團,也受到朱元璋的憎恨。

二是君權與相勸之爭的結果。自秦武王首設丞相以來,丞相這一職位已有千年歷史,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後來丞相權力越來越大,甚至有架空、威脅君權的可能,朱元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和皇帝的直接領導權,因此想徹底消滅相權。

中國最後一位宰相,位高權重卻被誅九族,3萬人受牽連

▲朱元璋處死胡惟庸

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革中書省,罷黜丞相,並嚴格規定嗣君今後不得再立丞相。丞相廢除後,其事由六部分理,從此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至此,沿襲千年之久的宰相成為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