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將郭子儀,雖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權重,卻有很高威望和聲譽

郭子儀,唐代中葉的著名將領。郭子儀相貌堂堂,為武舉人出身。他一生經歷七朝,六十多年的軍旅生涯,前後百戰,出生入死,一身所繫均是國家安危。郭子儀一直隨著父親遷徙各地,因而見聞廣博,知曉民情,熟諳山川地理,並逐漸練成強健的體魄,這對他以後為唐朝平息戰亂、長期受到重用的政治生命有很大的幫助。郭子儀幾經沉浮,得到國家的重用,除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外,還與他持重寬厚的品質有很大關係。

安史之亂,讓郭子儀一夜顯名。唐玄宗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靈武郡太守,由北路東進,多次擊退了叛軍的進攻,將叛軍將領斬首,隨後收復了山西大同和朔縣,向東進入東羥關,打通了朔方軍隊與太原軍隊的聯繫,有效地阻止了叛軍從太原、永濟夾擊關中軍隊的計劃,唐軍由被動局面轉為主動。郭子儀被加封為御史大夫。

唐代名將郭子儀,雖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權重,卻有很高威望和聲譽

公元756年,叛軍蔡希德率軍攻陷了河北,郭子儀率領軍隊進入河北曲陽。與集結殘兵的叛軍將領史思明對壘,郭子儀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堅壁自固,敵來我守,敵走我追,白天炫耀兵力,夜間騷擾敵營,並不斷採取夜襲的方式使得敵軍疲憊不堪,最後一舉擊敗史思明,殺敵四萬,大獲全勝。這場勝利鼓舞了軍民,河北十多個郡縣自發組織軍隊支援唐軍,紛紛誅殺叛軍,歸順唐朝。就在郭子儀順利進軍時,在潼關堅守的哥舒翰被叛軍擊敗,全軍覆沒,叛軍長驅直入,佔領了長安。長安失守後,唐玄宗倉皇出逃,在出逃的路上,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即唐肅宗。唐肅宗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

唐代名將郭子儀,雖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權重,卻有很高威望和聲譽

當時,唐肅宗身邊的官員不足三十人,軍政大事全部依賴郭子儀。郭子儀臨危受命,他先是擊敗叛將阿史那,保衛了靈武;接著揮師南下,收復河東。唐肅宗任命郭子儀為司空、天下兵馬副元帥,收復兩京。郭子儀進軍至風翔,向長安挺進。一場激戰之後,郭子儀最終戰勝了叛軍首領張通儒,收復了長安。官軍進城的時候,市民們夾道歡迎。僅僅休整了三天,郭子儀又率軍東征,在陝州打敗安慶緒的軍隊,順利收復了洛陽。回朝後,郭子儀被封為代國公、司徒。不久,郭子儀又被拜為中書令,朝廷令郭子儀等七位節度使為主力,李光弼等兩位節度使配合,討伐安慶緒,進一步鞏固邊疆。肅宗還命令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統帥。郭子儀率兵過黃河,圍衛州,安慶緒率兵救衛州。

唐代名將郭子儀,雖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權重,卻有很高威望和聲譽

郭子儀暗中安排埋伏,假裝失敗。安慶緒中計,遭到慘敗,退走鄴城。安慶緒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從范陽起兵,與安慶緒成物角之勢。史思明又率軍假扮唐軍,將唐軍在鄴城的糧草搶掠一空,唐軍軍心不穩,只得退守洛陽。對於軍事失敗應負領導責任的魚朝恩,不僅將自己的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而且倒打一耙,將責任全部推給了郭子儀。肅宗罷免了郭子儀的一切職務,由李光粥代替。沒過多久,河東發生叛亂,統帥李國貞被殺,太原節度使鄧景山也被殺,一時間沒有合適的人來平息這次叛亂。朝廷束手無策,最後不得不重新起用郭子儀,出鎮絳州。當時郭子儀已經年過六十,受命絳州後,英勇地擒殺了四十餘個首領,河東局勢穩定下來。

唐代名將郭子儀,雖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權重,卻有很高威望和聲譽

肅宗死後,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忌憚勞苦功高的郭子儀,向代宗一次又一次地打小報告。郭子儀無奈,請求解除節度使和副元帥的職務。郭子儀為唐朝立下了汗馬功勞,難免會遭到別人的嫉恨。對於讒言與陷害,郭子儀並沒有做任何解釋,而是將肅宗所賜的一千多篇詔書呈給代宗,以此來表明自己的忠心。代宗看過之後,非常內疚和感動。他對郭子儀說:“大臣憂疑,這是我很大的過失啊!我感到非常慚愧,也請你不要再憂愁了!”郭子儀的顧全大局、寬容大度體現了真正的政治家的風度。

唐代名將郭子儀,雖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權重,卻有很高威望和聲譽

公元763年,歷時七年的安史之亂被平定。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唐朝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繁盛,開始走向衰敗,國力虛弱。此時,吐蕃趁唐軍虛弱,疲於應對叛亂的時候大舉進攻唐朝,佔領了陝西十幾個州縣,並很快到了長安城下。朝廷多方阻止都沒有成功,最後長安失守。眼看國家就要滅亡,唐代宗無人可用,再次起用郭子儀,拜他為關內副元帥,出鎮咸陽。當時,郭子儀出征時僅隨行二十餘人,而葉蓄號稱二十餘萬人,營帳綿延數十里,直逼長安。不久吐蕃攻入長安,代宗出逃。

唐代名將郭子儀,雖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權重,卻有很高威望和聲譽

郭子儀便借用民兵來補充隊伍,一路收編逃兵,整編了四千餘人。郭子儀在行軍的過程中採用虛張聲勢的做法,夜間行軍,故意點數倍的火把。吐蕃以為唐軍很多,都很畏懼,有的甚至嚇得棄城而逃。在郭子儀的努力經營和奮勇征戰下.長安再次被收復。代宗回來後,向郭子儀懺悔。郭子儀被唐朝所倚重,可以說位高而權重。但他並沒有居功自傲、盛氣凌人。他從不打罵或者訓斥手下,待他們如同自己的親人。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他深知戰亂給百姓帶來的苦難,為了避免這些苦難,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多年堅持親自耕種。在他的帶領下,官兵在休戰時,參加農業勞動,也就是軍屯,深得百姓的擁戴。連吐蕃、回統都稱他為“神人”。

唐代名將郭子儀,雖多次宦海浮沉、位高權重,卻有很高威望和聲譽

對於朝廷的詔命,郭子儀從不耽擱。平定吐蕃叛亂後,代宗封他為太尉,分寧、涇原、河西及朔方招撫觀察使,關內河東副元帥,中書令等職,郭子儀認為他一人擔這麼多的職位很不合適,於是請求辭去這些職務,只保留招撫觀察使一職。郭子儀的這些做法深得代宗的賞識。德宗即位後,尊稱郭子儀為“尚父”,加太尉,兼中書令。在他以八十五歲高齡辭世後,唐德宗非常悲痛,廢朝五天。郭子儀為了唐朝的安危奉獻了一生,歷經七朝君主,雖經歷了多次的宦海浮沉,位高權重,卻有很高威望和聲譽,高齡善終。他出朝為帥,人朝為相,是歷史上難得的名將、名臣。這些都得益於他持重寬厚的品質。因而,他深得後人的敬仰,是為官者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