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父子,兩代君王,兩頂綠帽,告訴你,門當戶對有多重要

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開國之君為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文王的叔叔,可謂是周朝的皇親國戚,血統高貴。周公旦最初協助哥哥武王滅紂,武王死後,又輔助年幼的文王,鎮壓了管、蔡的叛亂,制定禮制,為周王朝的奠基立下汗馬功勞。然而其後代卻不怎麼爭氣,兄弟相殘,家臣亂政,禮崩樂壞,可謂是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爛。其中有兩代君王,一對父子,最為荒唐和悲催。

一對父子,兩代君王,兩頂綠帽,告訴你,門當戶對有多重要

魯桓公,從周公旦算起,已經是魯國的第15代君王了。恆公的上位過程,也很狗血,恆公的老媽是宋國人,原本是他老爸魯惠公給他哥哥物色的老婆。但被惠公看上,自己霸佔了,生了恆公,立為太子。他老爸死的時候,恆公還小,他哥哥,就是那個被老爸搶了老婆的,代行國政,稱魯隱公。這人生性懦弱,對王位也不怎麼看重,原本想等桓公長大,就把王位還給他。但是在小人攛掇下,魯恆公指使人殺了,提前搶了王位,可憐魯隱公,被老爸搶了老婆不說,還被弟弟枉殺。俗話說:惡有惡報,當然這魯恆公自己也沒好下場。

一對父子,兩代君王,兩頂綠帽,告訴你,門當戶對有多重要

魯恆公當政三年後,娶了齊襄公的妹妹齊姜為夫人。六年時,給桓公生了個兒子,因為與桓公同月出生,取名叫作長大後立為太子。十八年春的時候,魯恆公跟著夫人一起去她齊國孃家。這一去,他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自己被戴綠帽了。而且給他帶綠帽的不是別人,是他夫人的哥哥齊襄公。魯恆公感到奇恥大辱,但齊國比魯國強,他的發洩方式也就是對齊姜大發了一通脾氣。齊姜就去齊襄公那兒告狀,這兄妹兩人也是極品,這亂倫的事,本就已理虧,不好好反省,竟然起了殺人之心。就在那年夏天,齊襄公在和他妹夫魯恆公喝酒時,把魯恆公灌醉,命公子彭生殺了魯恆公,而且殺的方式異常殘忍,把恆公靠在馬車車廂的護欄上,硬生生攔腰折斷。當時,魯國比起齊國也真是太弱了,魯國遭遇這種羞辱,只向齊國提了一個要求,就是把殺人兇手宰了,這事就算了。齊襄公也感覺自己理虧,畢竟,這事鬧大了,影響國際聲譽,就殺了彭生了事,齊姜也不敢回魯國了,就留在了齊國。

一對父子,兩代君王,兩頂綠帽,告訴你,門當戶對有多重要

之後,魯國把魯恆公和齊姜的兒子立為君,這就是莊公。這個莊公幹得最蠢的一件事就是,放管仲到了齊國,齊國重用管仲後,稱霸天下,魯國更惹不起了。也算是命中註定悲劇,魯莊公不吸取他老爸的教訓,也娶了一個齊女哀姜做夫人,這哀姜還帶了她妹妹叔姜一起陪嫁過來,哀姜沒生娃,叔姜倒給莊公生了個兒子

。莊公寵幸孟女,立孟女生的兒子為太子,就此埋下了禍根。莊公不但繼承了王位,還繼承了他老爸的綠帽,而且相同的是給他們帶綠帽的都是親人。莊公有個兄弟叫慶父,與哀姜勾搭上了。莊公在三十二年死掉了,這年八月初五,太子還在服喪,慶父派人殺了,立了為魯國國君,稱盡公。這下,慶父與哀姜更是肆無忌憚。這還不滿足,最後,竟謀劃殺死了盡公,想立慶父為王。還好,莊公還有個兄弟季友,把莊公的另一位兒子接回魯國,立為魯君。慶父逃到了莒國,哀姜投奔了邾國。慶父在魯國的追討下,最後自殺,哀姜被他孃家人齊桓公召回處決,魯國也算挽回了一店顏面。但自此以後,魯國王室內耗不止,日益卑弱,最後兵權落到了三家大夫手裡,國家都被權臣控制。“亂世,而聖人起”,孔子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生了。

一對父子,兩代君王,兩頂綠帽,告訴你,門當戶對有多重要

當初,周公受封魯國,因要輔佐周王室,沒有去魯國,就派了他兒子伯禽去,伯禽三年後,來周朝向周公彙報工作。周公問:“怎麼這麼晚才來?”,伯禽回答:“我花大力改變當地的風俗,耽擱了。”姜太公封於齊,五個月就回來彙報工作。周公問;"怎麼這麼快?"。姜太公答:“我簡化君臣禮儀,施政順應當地民情。”。周公不禁感嘆:“政策不簡不易,人民不會親近,平易近民,人民就會歸順,魯國今後要向齊國北面稱臣了。”不幸,言中了。

雖然,魯國的衰弱不能全歸罪於齊國的兩位夫人,但是從這段歷史我們也看出:娶老婆,還是要講究“門當戶對”的。娶個家族比自身強過太多的老婆,賢惠還好,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要想HOLD注就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