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春運如此艱難,爲什麼不大量運用雙層火車呢?

房凌


這個想法很好,雙層火車能乘坐兩倍的人,可以很好的緩解交通壓力,但事實上雙層火車並沒有大量被使用,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首先雙層火車安全性低於一般火車,雙層火車高,鐵軌的間距是固定的,也就註定了火車的寬度是有限的,高度過高會在轉彎時受到更大的離心力,比一般火車更容易側翻


實際上我們知道,火車安全性很高,轉彎時幾乎沒有翻的可能,那是因為速度早就降至安全範圍內,雙層火車的這個轉彎安全速度更低,這就導致了雙層火車無法像一般火車那樣速度更快的行駛,火車不像汽車,加速減速很快,火車頻繁降速,會明顯提高運行時間,有這些時間,還不如多跑幾趟高鐵

現在高鐵這麼發達,春運不像以前那麼一票難求,雙層火車的需求更小了,雙層火車的造價高,製作工藝更加複雜,相對來說,花大精力在這上面,不太划算



春運是那一段時間,可以在那個時期多加幾趟客運列車,增加客運列車節數,能有效緩解壓力,淡季時減少列車節數,但如果大量用雙層火車,在淡季時,就會出現運力過剩的情況,雙層火車你總不能在淡季時去掉一層吧,這種做法會增加運營成本,所以沒有普及

那麼你還覺得有哪些原因呢?


雲影徘徊旅行


春運的問題不在運力,再大的運力國家層面想去解決都沒問題,問題是這麼大的運力平時怎麼辦?浪費啊,所以春運問題永遠存在,因為你不可能時刻準備著一個月運10億人,平時11個月每月一億都不到,總要有個平衡點,總會出現票難買,沒轍


黑山老妖37625003


春運反應的是深層次的中國交通問題,而不是單單某一條線路的擁堵,解決回家難問題,不僅僅要考交通條件的改善,更多的是解決城市發展不平衡,地區差異過大問題。每年過年南渡北歸,如能安家,誰又想浪跡天涯?


全球電動車網


那麼,我們捫心自問,過去這五年來,“春運難”還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嗎?每個人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說實話,現在的春運還像過去一樣艱難嗎?答案是:

春運的困難,已經逐步解決了!這種讓人心悸頭疼的遷徙大潮,已經在年底變得悄無聲息了。春運難已經變成了歷史,這是我們國家在近十多年來大力發展高鐵、大力發展信息新技術、大力提高運輸效能的直接結果。既然這位朋友問起了“春運難”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那咱們就不妨一起回顧一下,春運難的起因,以及最終的解決辦法。而解決春運的難題,絕非採用雙層火車那麼簡單。

【春運誕生的原因】

“春運”是中國特有的、季節性的、短期人口遷徙活動,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直接催生的結果。新中國成立後有據可查的首次春運是在1954年,此後人口遷徙大戲輪番上演。由於早期國家戶籍制度的約束以及城鄉居民極少交流,每年春運並不是問題。在1979年改革開放之後,城鄉二元對立的堅冰被打破,人口流動逐漸成為常態。到了1988年,春運的客運數量實現井噴式增長,最著名的標誌性事件,就是在那年春節,大量民工從廣州站乘車返鄉,形成了聲勢浩大“民工潮”。此後的春運,旅客主要包括民工、放假學生和其他返鄉探親人員,其中民工數量佔據了60~70% 。春運最終成為每一個人都無法忽視的社會文化現象。

【春運為何成了中國的大難題?】

春運成了中國的大難題,原因很複雜,總結起來有四條:第一,改革開放讓中國經歷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加劇了城鄉和區域間的發展不平衡。隨著東南沿海地區經濟高速發展,吸引了大量內地勞動力前往尋找工作機會,而這些民工春節返鄉,給運輸系統造成了巨大壓力,這是經濟因素;第二,傳統的過年風俗,就像無形的紐帶,將漂泊在天涯海角的人們吸引回到家鄉,共度團圓之夜,這是

文化因素;第三,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一旦大規模短時間集中出行,必然產生巨大的交通壓力,這是人口因素;第四,而戶籍制度壁壘和地方歧視性政策,都使得外出打工人員很難找到認同感,無法獲得相關福利待遇,不得不候鳥般在家鄉與工作之地遷徙,這是制度因素

之前的春運,大家買票之難讓人望而生畏。之所以會出現鐵路一票難求的現象,是與鐵路運力不足密切相關的。造成鐵路運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鐵路路網尚不發達,開行的列車對數不足以應對短期內暴漲的龐大客流;二是鐵路技術手段落後,火車運行速度太低,運力無法進一步提升。

【鐵路如何解決春運難題?】

要想解決春運難題,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裡內輸送兩億多乘客,鐵路部門採取技術手段必不可少。一是不斷修建和完善鐵路網,尤其是高速鐵路網;二是要提高鐵路建造、運營管理的技術手段,保證旅客出行的快速、舒適與安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2306”購票網站從被人詬病到被社會接受,如今手機客戶端的購票功能已經非常方便,加上提前20天就可以購票,大大減緩了乘客的工作量。這就是管理技術的提升,帶給乘客最直觀的便利。

除了管理手段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上解決春運難的問題,那就是大力推進鐵路基礎建設。基礎薄弱,管理手段再提升,也沒什麼卵用。所以一是要加快國家鐵路網的建設,不斷構建“五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和國際運輸大通道。其中,“五縱”大通道包括南北沿海、京滬、滿洲里至港澳臺、包頭至廣州、臨河至防城港等運輸大通道;“五橫”大通道包括西北北部出海、青島至拉薩、陸橋運輸、沿江運輸、上海至瑞麗運輸大通道;國際運輸大通道包括東北亞、中亞、南亞與東南亞國際運輸通道。只有鐵路網越發達,鐵路運輸能力和運量才會大幅度提升。


二是要加快建設高鐵客專骨幹網建設,根據《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預計到2020年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 萬公里,其中客運專線3萬公里(目前全世界的高鐵運營里程也不過區區6萬公里),在建成“四縱四橫”主骨架的基礎上,高速鐵路建設有序推進,高速鐵路服務範圍進一步擴大,基本形成高速鐵路網絡。按照《2016年鐵道公報》提供的數據,到了2016年底,高鐵客專的營運總里程已經超過2萬公里

(根據2015年鐵道公報高鐵運營里程數據,加上2016年新投產的高鐵里程數據累加得來的,具體數據是2.0903萬公里),而鐵路總的運營里程超過了12.4萬公里。以下是《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未來目標:

三是對既有鐵路進行升級換代。對既有鐵路電氣化改造和單線鐵路進行復線改造,從而提高運輸能力。我國的鐵路運輸借鑑了日本新幹線的運營經驗,採取“客貨分線”模式,將客運和貨運完全分線運行,互不干擾。因為高鐵客專要求速度快,採取的技術手段與貨運完全不同,而貨運要求要拉貨多,提高速度並非那麼迫切。在高鐵客專修建之前,我們國家的鐵路都是客貨共線運行,極大限制了客車速度的提升,運輸能力也無法完全釋放。而採取客貨分線之後,高鐵客專承擔了大部分旅客運輸任務,空閒下來的既有鐵路就增加開行貨運列車,提高貨運能力。

四是綜合交通運輸發揮了巨大作用。雖然鐵路在春運中重要性越來越大,然而,高鐵客專吸引了大量客流,僅僅通過鐵路系統本身的能力,是無法完成如此繁重的春運任務的。因為鐵路是一個非常獨立封閉的系統,只負責旅客進站乘車、中途運輸和下車出站的任務,除此之外,乘客的兩端出行都要通過其他的綜合交通運輸手段來完成。比如,從家裡趕到車站,乘客會通過地鐵、公交、長途汽車、出租車或者開私家車到達目的地;出站之後,乘客們依舊會重複同樣的交通方式。由此可知,鐵路並不能獨立於其他交通方式存在,而是與其他各式各樣的交通手段構建成立體的、綜合的交通運輸體系,為乘客提供“零換乘”的貼心服務。這類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通過大型高鐵客運站為核心的綜合交通樞紐來實現的。

以上這種大手筆,是採用“雙層車”這種小兒科的手段所不能比擬的!

【春運難消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春運”是歷史原因造成的,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家鄉,在工作地選擇居住生活,故鄉將成為美好的回憶。而社會的進步,讓老一輩人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年輕一輩春節過年回家的風俗將會越來越淡薄。國家大力發展西北、西南經濟,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很多人不需要再背井離鄉,來回遷徙。而人口紅利的消失,用工成本的提升,使得民工潮不再出現,在一定程度會緩解春運的巨大壓力。作為運輸中堅的鐵路系統,將會通過高鐵繼續為乘客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務,高鐵客專網的完善與省市城市之間城際鐵路的修建,使得人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即使面對短期內的暴漲客流,也會從容應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2016年、2017年的春運就是在悄無聲息中度過了。

2018年的春運也馬上就要開始了,你還能在火車站看到那種心急如焚、人流如海,徹夜排隊買票、熱火朝天的景象嗎?估計很難了。


作家王麟


因為它太過於高大了,重心比單層車高不少,穩定性低不少,所以在有顛簸的路段或者拐彎時往往會比單層車降更多的速度,從而導致運行時間大幅度增加。並且大家別看層數增加一倍就是運載的人也增加一倍,拿最低級的硬座車廂為例,單層車滿員一節是118人,雙層火車的是148個而不是236個人。所以大量生產雙層火車就可以減緩春運客流壓力是不太見成效的,當然不是一點都沒有啊。畢竟國家沒徹底淘汰這種車型


訥了想刺ci又


社會在發展 人口同樣在發展!對於北上廣這種流動人口密集的城市,春運一直都是最大的問題! 一張春運時間表送給大家,希望能幫到你們!



As大斌


本來綠皮車足夠解決運力的,非要搞高鐵,現在沒幾個綠皮車了高鐵也就是比綠皮快一倍,但運力相差甚遠,春運人按說年年減少,運力不足自然買票難,加上放假時間集中在那幾天,自然難了,能在家附近工作最好。


貧民窟首負


綜合考慮雙層火車不可行的,因為車軌寬度定死,若增加高度在轉彎時由於離心力作用就很危險,再就是雙層火車高度增加了肯定要比單層跑的慢,所以說在不增加軌道寬度情況下是不可能用雙層火車的


洋柿兒


雙層車體只適用於城際線路,超長途不適合.

車體晃動太大

並且雙層車體限速度120-140,而一些車要跑140以上,所以不適合

至於公交車雙層也是這個道理

以大連為例子,早期有很多雙層車,但因為不舒服,上下車制約大,晃動明顯等因素,現在已經全部更換了

其實雙層車根本解決不了多少客流的,最根本的還是我國的鐵路里程不夠。

還有就是主要是更換成本問題,把現有的單層車廂換成雙層的話,運力未必提高多少,但成本卻增加很多。因為雙層客車(以硬座為例)並不比單層客車多裝幾個人,比如單層客車定員118人,而雙層的才148人,僅多出25%。

至於長途短途問題不是制約雙層客車的關鍵,北京西到西安距離不算太短吧,就有雙層客車,包括硬座和硬臥都有。另外雙層車也可以跑出高速來,只要線路質量好一點問題沒有。

雙層還沒單層拉的多。速度、穩定性都沒單層好。


然而是雙層車有個致命缺點是車門很低,特別是SYZ25B那個低開門車,幾乎就是貼著的(SYW25K之類車門和單層車差不多的還好一些),不能適應現在的高局當年有些SYZ25B甚至需要自備小梯子來對高站臺


所以現在雙層車用得少了,特別是在那些跑動車的幹線上,幾乎全是高站臺,雙層車就更少見了。
希望可以幫到您!!

雲遊四所


我覺得問題應該改為中國為什麼不發展雙層火車。下面就說我的幾個觀點。

雙層火車優點。

優點當然是能裝,25型和25B型硬座車廂能乘坐154人,普通火車一般是118人。一列還是能多拉不少人。



為什麼不大規模推廣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雙層火車體型比較大,而且是雙層,車廂重量也較大,對軸重要求高。



二,二層乘客的重心,車廂搖晃的會比較厲害。一層的會好很多。

三,雙層的層高較低,乘客會比較壓抑,不利於乘坐舒適性,特別是無座的乘客。

四,由於有樓梯上下,不利於快速上下客。對於客流集中的站點會花費較長時間。



五,由於是雙層,不利於乘務員的管理和服務。

六,有的說是因為彎道需要降速,對隧道高度有要求,到沒有看到權威的說法。四川一些多隧道的山區鐵路也都有使用雙層火車。請權威人事確認下。



七,還有說是因為小推車沒法使用。這個就更荒謬了,乘務員可以用手提籃火車其他方式。

總之,雙層火車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侷限性。目前主要用於短途旅行,這樣可以揚長避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