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鐵流兩萬五千裡,直向著一個堅定的方向。一旦強虜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一部還我河山的豪邁史詩,一曲衛我國權的英雄讚歌。鼓角聲絕,浩然正氣千古傳唱。風煙散盡,和平之光照亮復興夢想。”

1937年9月,咆哮的黃河岸邊,一支8000多人的部隊,迎風破浪渡過黃河。迎著滾滾狼煙,踏上了對日作戰的艱苦征程。此後,這支“鐵心跟黨走,專啃硬骨頭”的傳奇隊伍,戰鬥足跡北抵內蒙、南達廣東,縱橫萬里,大跨度機動,任務之多樣,行動之頻繁,地域之遼闊,在中國抗日軍隊中絕無僅有。這支抗日鐵軍,就是賀龍、關嚮應率領的八路軍120師。

誓師出征抗日

“七七事變”後,平津失陷,日軍拉開全面侵華序幕。1937年8月中旬,淞滬會戰爆發,中日兩國全面戰爭真正開始。為了戰局的需要,蔣介石放棄了控制紅軍的企圖,於8月18日電令全國,將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1937年9月2日八路軍120師在莊裡鎮舉行抗日誓師大會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陝北召開洛川會議,會議制定了抗戰的方針,並宣佈了將主力紅軍改編的命令。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為八路軍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改編後的八路軍,下轄115、120、129三個師,將近5萬人。其中,第二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紅軍直屬隊各一部改變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0師。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將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命令

“命令宣佈由賀龍任120師師長、蕭克任副師長、周士第任參謀長、關嚮應任政訓處主任、甘泗淇任副主任,下轄第358旅、第359旅、教導團和騎兵、工兵、炮兵、輜重、特務等營,全師共1萬4千人。第358旅由紅2軍團和西北紅軍第28軍編成,旅長張宗遜、副旅長李井泉,下轄第715、第716團。359旅由紅6軍團和紅32軍等部編成,旅長陳伯鈞、副旅長王震,下轄第717、718團。其中陳伯鈞率718團和部分直屬營留守陝甘寧邊區,歸八路軍總留守處建制,編入八路軍留守兵團。”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1937年9月3日,第120師8200餘人,從陝西富平縣莊裡鎮誓師出征,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進入山西后,晝夜兼程趕赴晉北前線,增援第二戰區的國民黨軍作戰。第716團作為師的前衛走在最前面。東渡黃河後,先是徒步行軍,走萬榮、稷山、新絳到侯馬,再從侯馬乘火車北上。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1937年9月3日,八路軍120師主力從莊裡鎮出發,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


雁門關伏擊戰


“這個時候,日軍在華北的進攻勢頭非常猛,他想的是一舉殲滅中國軍隊的主力。那麼我們這邊,守太原就必守忻口。所以蔣介石就命令衛立煌,率領中央軍第14集團軍,從河北一路馳援山西,配合第二戰區晉綏軍組織忻口會戰。而華北日軍要掃清忻口占領山西,他的運輸補給必須經過雁門關。”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1937年10月,在雁門關伏擊戰前線。左起:甘泗淇、關嚮應、周士第、賀龍。


雁門關,山西省北部內長城線上的一個關口,雄峙於北嶽恆山西巔,地形險要,因控制大同至太原的公路,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發生在這裡的戰事,有記載的就達140次以上。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雁門關伏擊戰中被八路軍120師擊毀的日軍汽車


120師為配合友軍正面作戰,決定在雁門關堵截日軍,打擊日軍運輸隊,截斷日軍補給線。

“120師原定的目標是到朔縣,支援在雁北防禦的晉綏軍。但是當部隊趕到寧武的時候,日軍已經佔領了大同、朔縣。晉綏軍撤退到了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一線的內長城防線,雁北已經被敵人侵佔。八路軍於是在寧武下車,根據敵情變化和八路軍總部的命令,120師部署在晉西北的管涔山區,師部駐神池縣義井鎮。358旅集結在神池、寧武一帶,359旅在五臺、定襄、繁峙一帶,進行緊張的備戰。根據已經獲得的情報,日軍每隔四五天,就會有一批運輸汽車路過雁門關。師長賀龍命令358旅第716團,在晉西北雁門關破襲大同經代縣忻口到太原的公路。”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我軍進入雁門關伏擊戰陣地


716團到達神池後,宋時輪團長奉命率第2營和團偵察連組成雁北支隊,挺進朔縣敵後開展游擊戰爭,由獨臂將軍賀炳炎繼任團長。賀炳炎和政委廖漢生接到命令後,率部到達雁門關一帶勘察地形、偵查敵情、部署戰鬥,帶領各營營長在雁門關黑石頭溝、吳家窯一帶公路西側高地設伏。

“1937年10月18日上午10時左右,50多輛日軍的汽車,滿載著兵員、彈藥,從北向南開進了716團佈下的伏擊圈。716團抓住時機,發起攻擊。當時侵華日軍的戰鬥力非常的強,馬上跳下車組織頑抗。但是八路軍是居高臨下,死死地用火力壓制日軍。”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伏擊戰陣地


激戰中,日軍又有二百多輛汽車由陽明堡方向向北駛來。716團當即分兵一部阻擊該敵。激戰至夜間,日軍援兵趕來。第716團隨即撤出戰鬥。20日夜,716團一部襲取雁門關。另一部破壞了廣武至太和嶺間的公路及橋樑。21日凌晨,第716團再次設伏於黑石頭溝一帶,日軍二百餘輛汽車分別從南北相向而來。當先頭車輛駛入伏擊區時,716團居高臨下展開攻擊。日軍在八架飛機支援下進行反撲,第716團斃傷敵軍一部後撤出戰鬥。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八路軍開進雁門關

“雁門關伏擊戰,有力的配合了第二戰區統一部署的忻口會戰。忻口會戰前敵總指揮衛立煌,在雁門關伏擊戰結束之後對周恩來說‘八路軍把敵人幾條後路都截斷了,給我們忻口正面作戰的軍隊幫了大忙’。戰後,716團特務連被授予‘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榮譽稱號。而這場戰役作為120師抗戰之初有代表性的一仗,也被載入了八路軍英勇抗戰的光榮史冊。但是由於正面戰場的節節失利,太原最終失守。”

開闢晉西北根據地


毛澤東在太原失守前就已指出,華北正規戰爭階段即將結束,游擊戰爭的序幕即將開啟,八路軍將成為華北抗日戰爭之主體。據此下令120師在晉西北開創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後游擊戰。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大練兵

賀龍與關嚮應等率120師抵達晉西北後,在給敵人沉重打擊的同時,廣泛發動武裝群眾,開闢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不久,續範亭等率領的山西民族革命戰爭佔地總動員委員會和山西新軍部隊1萬餘人,也進入晉西北地區。到1938年1月,將地方游擊隊發展起來的獨立團,分別編為第358旅第714團和第718、第719團,120師由出征時的8200人迅速增至2.5萬人。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一名八路軍士兵在訓練跨越障礙。

收復晉西北七城

1938年2月,日軍以駐蒙軍第26師團及偽蒙軍一部,共一萬餘人,在華北方面軍第109師團一部的配合下,先後佔領寧武、神池、偏關、河曲、保德、府谷等地,並控制了黃河渡口。位於該地區的國民黨軍4個軍,除第35軍稍作抵抗外,其餘均先後撤退。另一路日軍也進佔五寨、岢嵐。同時,日軍第109師團各一部,向晉西、晉西北進犯,企圖壓迫第120師西渡黃河,並威脅陝甘寧邊區。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收復晉西北作戰圖

“為了粉碎日軍的圍攻,配合晉南國民黨軍作戰,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下達命令,讓120師主力從同蒲鐵路北段太原至忻縣間向嵐縣開進,在機動中尋機殲滅北面的日軍,也就是第26師團一路。當時,賀龍正率領120師主力,在同蒲鐵路忻縣至陽曲段展開破擊戰。一接到命令,就連夜回師晉西北,並且決定集中4個團進行反圍攻。因為賀龍認為敵人一萬多兵力,是兵分五路。他的每一路兵力都不大,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正好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根據當時敵軍分佈的情況,決定先打進佔五寨、岢嵐之敵。那麼,這場戰役總共分三個階段,首先是取岢嵐,然後再奪五寨,最後把日軍趕出根據地。”

1938年3月7日,第120師359旅在岢嵐游擊隊的配合下,圍困岢嵐城。第358旅進至岢嵐城東南的新家灣寇家村地區,破擊岢嵐至五寨的交通線。警備第6團、獨立第一支隊、師騎兵營、第359旅719團、山西抗敵決死隊第四縱隊及地方游擊隊,分別進至保德至三岔堡間、神池至義井間及寧武外圍,襲擾鉗制日軍,配合主力作戰。10日午後,岢嵐日軍因給養困難、水源斷絕,棄城退至三井,岢嵐城收復。

“北撤日軍餘部逃進五寨,退入五寨的日軍大約有1000多人。3月11日,120師主力包圍五寨城。但是五寨的城池非常堅固,120師的炮火難以進行強攻,所以賀龍決定‘圍點打援’。12日,第358旅一部擊退自五寨出城反撲的日軍,並佔領城的東關。16日,第359旅主力進至五寨、三岔堡一帶設伏,而358旅進至神池、義井一帶設伏。獨立第一支隊、師騎兵營等部進至利民、八角堡之間設伏打援。17日,358旅在虎北、山口地區與神池出援的日軍1000多人遭遇,激戰了6個小時,殲敵300餘人。18日,義井、三岔堡日軍千餘人增援五寨,被717團擊退。至此,五寨內的日軍被完全孤立起來。到了20日,日軍因為兵力分散,交通中斷,被迫全線撤退,120師於是就收復了五寨、保德、河曲、偏關4城。3月23日,神池日軍棄城逃往朔縣。從3月4日至4月1日,120師先後收復包括五寨在內等7城,沉重地打擊了侵入晉西北的日寇。”

收復神池後,賀龍即令第716、第718團圍困寧武城,第717團和第719團進至寧武與陽方口間設伏打援。31日,駐陽方口日軍600餘人,接應寧武日軍撤退,在石湖河地區遭伏擊。寧武日軍出城援救,又遭第715團截擊。經過激烈戰鬥,兩股日軍均退回原駐地。4月1日晚,寧武日軍棄城北逃。至此,戰役即告結束。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八路軍120師部隊收復寧武縣城

“這一次作戰歷時20多天,殲滅了日偽軍1500多人,收復了岢嵐、五寨、保德、河曲、偏關、神池、寧武這7座縣城,鞏固了晉北抗日根據地,從而也保衛了陝甘寧邊區的安全,沉重地打擊了日寇,鼓舞了中國軍民的士氣。”

開闢大青山根據地

1938年春,黨中央做出了建立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的戰略決策。8月,358旅政委李井泉,率八路軍120師大青山支隊進入綏遠,建立綏南根據地。主力抵達歸綏、武川、陶林、集寧地域,與在當地堅持抗日鬥爭的蒙漢游擊隊勝利會合,共同開闢綏中根據地。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賀龍向挺進大青山的騎兵部隊作動員

歷時數月,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初步形成,部隊不斷髮展壯大。到1939年,大青山支隊發展到1500餘人,還有12支兵力達600餘人的游擊隊。1938年11月,為適應鬥爭的需要,大青山支隊迅速將步兵組建成一支精幹的騎兵部隊,逐步成為一支勇猛善戰的抗日勁旅。大青山支隊也改編為八路軍大青山騎兵支隊。

齊會戰鬥

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後,日軍停止了對國民黨的正面進攻,加緊政治誘降,同時把大量兵力調至華北,集中力量“掃蕩”我各抗日根據地。在此情況下,中共中央軍委為加強冀中地區的抗日力量,命賀龍率120師從晉西北急赴冀中平原,任命賀龍為冀中總指揮、關嚮應為政委、呂正操為副總指揮。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齊會戰鬥示意圖

冀中,位於交通大動脈平漢、北寧、津浦三條鐵路之間,緊靠日軍華北大本營北平,是日軍重點“清掃”地區。日軍集中了第十、第二十七、第一〇一等三個師團,進行“機敏 神速的討伐”。1939年1月,第120師主力從晉西北挺進冀中平原後,與晉察冀軍區所屬冀中軍區協同作戰,連續挫敗日軍三次圍攻。4月18日,師部率獨立第2旅轉移至河間地區,與獨立第1旅會合,休整待機。4月20日,日軍27師團第3聯隊吉田大隊800餘人,由滄州進駐河間縣城。22日又進至河間城北三十里鋪,企圖對齊會村的八路軍進行偷襲。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日軍施放毒氣

“吉田大隊被華北日軍視為精銳之旅,因為血洗南京城,人人都佩戴一枚‘勳章’。吉田大隊一出滄州,情報便傳到了我120師指揮部。師長賀龍、政委關嚮應判斷,吉田孤軍深入情況不熟,周圍能抽調的援軍也不多,而八路軍有7個團部署在附近。既然吉田要‘圍殲共軍主力’,那就來個將計就計,打一場反包圍的仗。當晚賀龍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研究作戰計劃,決定集中所屬的獨立第1、第2旅7個團及冀中軍區第3軍分區部隊參加圍殲作戰。並且下達了作戰命令,號召全體作戰人員,一定要為南京大屠殺的遇難同胞復仇。”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蓮子口戰鬥中我軍掩住口鼻抗擊毒氣

齊會村是一個有400戶人家的大村,房屋密集堅固,村周圍又有通往外村的壕溝,在村外還有樹林和土丘。有利於組織防禦。23日9時,吉田大隊在炮火掩護下,向齊會村發起攻擊。負責誘敵的716團3營在村子裡堅守,與日軍展開激烈的戰鬥。賀龍、關嚮應即令716團1營和715團7連分別由齊會東北、東南兩面增援,1營進攻受阻,轉為牽制,第7連攻入村裡與第3營會合。日軍進攻受挫,以炮火轟擊齊會,並向其背面的師部駐地大朱村發射毒氣彈,賀龍及第120師機關20餘人都中了毒。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我軍圍殲逃竄之敵

“賀龍是戎馬一生,身經百戰。但是他僅有的一次負傷,就是在這一次齊會戰鬥中。這毒氣一燻,他也是頭暈目眩、呼吸困難。但是這個時候他可不能下戰場,所以戴上蘸了水的口罩,繼續指揮作戰。而且根據戰況的變化,他及時作出正確的部署。就是阻敵增援,實施反圍攻。他命令獨2旅的第5團、第3軍分區和當地的游擊隊,阻擊入圍的援軍。命令其他的部隊,佔領齊會村周圍的要點,這樣就形成了對日軍的反包圍。”

23日夜,侵入齊會的吉田大隊被我軍裡外夾擊,腹背受敵,死傷慘重。殘敵24日拂曉逃至馬村附近時,遭到第715團的伏擊,又掉頭向東北方向潰退,又被我獨一旅第3團截擊。日軍被包圍在樹林道溝間,仍負隅頑抗。夜裡,八路軍發揮夜戰和近戰特長,爭先突入敵陣。日軍除80餘人逃走外,其餘全部被殲。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日軍遺屍張家墳地

“ ‘齊會戰鬥’是平原游擊戰爭的經典戰例,不僅沉重打擊了日軍在冀中平原由‘點線’擴大到‘面’的佔領企圖,對華北平原抗日遊擊戰爭的開展也起到了推動和鼓舞作用。而且證明了在開展平原游擊戰時,只要充分發揮主動性、靈活性,注意捕捉戰機,適時集中優勢兵力,實行外線速決的進攻戰,發揚我軍近戰、夜戰的特長,就可以取得殲滅戰的勝利。”

陳莊大捷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頑固派在日本帝國主義政治誘降、英美“綏靖”政策的慫恿下,逐步走上了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道路。一面是如火如荼的抗日根據地反“掃蕩”,一面是積極反共的國民黨頑固派。1939年8月,毛澤東命令第120師359旅回師陝北,賀龍和關嚮應率120師主力,移防晉察冀邊區的冀西地區,保衛陝甘寧邊區。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陳莊戰鬥中我軍機槍陣地(1939.9)沙飛 拍攝

接到命令後,359旅旅長王震率旅主力迅速開赴陝北。同時,賀龍又將120師所屬5個支隊留在冀中,協助冀中軍區呂正操堅持平原游擊戰。師主力分兩批向晉察冀邊區轉移,參加鞏固北嶽區作戰。張宗遜率358旅獨立第1旅,獨立第1支隊等部組成第一梯隊,於9月1日到達行唐西北的口頭鎮地區。賀龍率師部及第716團作為第2梯隊,於9月24日到達南北城寨附近的劉家溝一帶,與第一梯隊會合。9月25日,日軍獨立混成第8旅團旅團長水原義重,率旅部直屬隊31聯隊及正定、無極、新樂、行唐、靈壽等五縣日偽軍各部共2000餘眾集結靈壽,大肆進攻陳莊,妄圖一舉深入晉察冀邊區腹地,消滅我根據地領導機關和後方設施,在“秋季大討伐”中建立奇功。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陳莊戰鬥中我軍機槍陣地(1939.9)沙飛 拍攝

“陳莊是晉察冀邊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我們必守的軍事要地。因為晉察冀邊區政府、抗大二分校,邊區的公安總局、糧食局,還有120師供給處。這些重要的機關,還有一些學校、救亡團體都駐紮在這裡。可以說,這是太行山區堅持抗戰的堅強堡壘和中心,所以陳莊就成為侵華日軍,歷次‘掃蕩’的重要目標。”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陳莊戰鬥示意圖

率軍進攻陳莊的水原旅團長,有“牛刀專家”之稱。自侵華以來,專門組織輕便混成縱隊,從事鑽空子、下毒手的勾當,以慣使輕便縱隊進行閃電偷襲,破壞我軍腹地指揮系統而聞名。此次日軍進攻陳莊,就是使用了他發明的“山地討伐的進步戰術”。先以一部重炮火覆蓋慈峪鎮後,繼續推進到北譚莊,牽制我軍於該地,製造假象,然後回撤,偽裝向靈壽退卻,乘機突襲陳莊。但是水原義重並不知道,120師主力部隊已悉數集結此地,等著他孤軍深入到陳莊這個巨大的“口袋”裡。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陳莊戰鬥(1939.9) 沙飛 拍攝

“日軍突襲陳莊之後發現,八百多戶人家的陳莊鎮上,看不到一個人影,找不到一粒糧食,得不到任何情報。只看到滿街的牆壁上到處塗寫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把日軍侵略者趕出中國去’等大字標語。而且獨立1支隊和原駐陳莊抗大二分校的指戰員們,從東西兩方面不斷向陳莊層層包圍與襲擊。日軍徹夜未安,恐慌萬分。28日拂曉,日軍在陳莊放火燒房之後向東逃竄,遭到了358旅716團主力部隊雷雨般炮火的猛烈攻擊。358旅第4團前來夾擊敵人,從中午一直打到下午4點,先後展開了4次衝鋒與肉搏,殲滅日軍大約四五百人。”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陳莊戰鬥勝利品(1939.9) 沙飛 拍攝

9月29日上午9時,日軍在6架敵機的瘋狂掃射掩護下,向堅守坡門口的冀中五團陣地突圍。五團從南向北夾擊,將日軍死死地圍困在坡門口之內,殲敵約200餘人。水原企圖待援接應。但是,救援日軍在白頭山遭遇了早就埋伏在附近的分區5團和359旅719團的猛烈阻擊,損失慘重。9月29日19時30分,賀龍發佈了總攻命令,最終,來犯陳莊之敵全部被殲滅,無一漏網。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陳莊戰鬥勝利品,繳獲機槍一部,勇士們身穿敵人送來的大衣(1939.9) 沙飛 拍攝

毛主席稱讚陳莊大捷是抗日戰爭敵我相持階段的模範殲滅戰。從1939年10月25日至12月8日,120師主力在晉察冀軍區的統一指揮下,在晉察冀邊區冬季反“掃蕩”戰鬥中,通過各種游擊戰,殲滅日軍3600餘人。其中就包括715團配合的黃土嶺一戰,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擊斃在太行山上。

百團大戰

1940年6月,120師358旅在夏季反“掃蕩”作戰中,將日軍孤軍行動的最精銳的輕裝部隊村上大隊殲滅於婁煩縣米峪鎮。米峪殲滅戰是我晉西北軍民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在整個戰鬥過程中,當地人民群眾冒著槍林彈雨,為子弟兵送飯送水、抬傷員,為戰鬥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正是在根據地群眾不遺餘力的支援下,從1940年6月7日到7月6日,八路軍120師主力共殲滅日偽軍4500餘人。半個月以後,八路軍總部下達了以破擊正太鐵路為中心的《戰役預備命令》,部署著名的“百團大戰”。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在前線指揮作戰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百團大戰平毀日軍炮樓

“八路軍總部要求120師把主要兵力置於陽曲南北,破擊平遙以北的同蒲鐵路。但是賀龍和關嚮應考慮,因為晉西北夏季反“掃蕩”剛剛結束,部隊還沒有來得及休整補充。如果就這樣長途南進的話困難不少,所以他們向朱德和彭德懷建議,說把120師的主力,放在同蒲鐵路北段配合正太路的戰役,破襲陽曲、忻縣、朔縣、寧武段的同蒲鐵路。陽曲以南、平遙以北的鐵路,就交給工衛旅,還有120師地特務團,讓他們負責破擊,彭德懷同意了這個建議。”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八路軍正在破壞正太線部分鐵路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八路軍炸燬鐵路橋

8月20日,百團大戰第一階段開始,120師攻佔康家會,襲擊陽方口,攻入五寨城,破擊了忻靜、汾離、太汾3條公路和同蒲鐵路北段,殲滅日偽軍2700餘名,俘虜日軍25人。9月14日,“百團大戰”進入第二階段,朱德、彭德懷命令120師破擊忻縣寧武段同蒲鐵路,配合正太路破擊戰,並規定各部隊在9月21日統一行動。接到電報,賀龍考慮現在應當抓住日軍被我軍打得暈頭轉向之機繼續攻擊,最好不要待到21日。9月15日,120師提前行動。這一階段,120師三打頭馬營,襲佔石湖河車站,激戰黃松溝,戰鬥50餘次,殲滅日偽軍1700餘名,俘虜日軍6人,破壞鐵路60餘公里、公路100公里,控制了陽方口至忻縣間的鐵路線,沉重的打擊了日軍。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八路軍第120師炮擊日軍碉堡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群眾夾道歡迎百團大戰歸來的八路軍戰士


359旅進駐南泥灣 造就陝北“好江南”

“百團大戰讓國民黨改變了對共產黨發展能力的認識。為了打壓共產黨,1940年,蔣介石調動了幾十萬大軍對陝甘寧邊區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給根據地軍民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1943年,南泥灣,359旅開荒生產。周從初 拍攝

危急關頭,毛主席提出與敵人的封鎖和包圍作堅決的鬥爭,對敵人的經濟封鎖,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生產自救;對待敵人的軍事包圍,針鋒相對、寸土必爭。1941年初,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正式命令王震將軍率359旅7000多將士進駐延安南部荒蕪人煙的南泥灣地區開展大生產運動。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圖為1943年,毛澤東的題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南泥灣離延安45公里,這裡是荒無人煙、野獸出沒,而且土匪的活動也非常地猖獗,經常是騷擾邊區的老百姓,還打劫過往的商旅。為了確保黨中央和邊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就需要有一支部隊駐守在這裡,所以中央就選中了359旅。359旅進駐南泥灣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衛延安的南大門、保衛黨中央。同時,還有一個任務也非常地重要,就是開荒屯田、發展大生產。這樣,359旅就成為一個一手拿槍、一手拿鋤頭的英雄部隊。”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359旅進駐南泥灣 開展大生產運動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1943年2月5日,延安各界兩萬多軍民聚會,舉行春節聯歡活動。魯藝教師王大化(右)、學員李波(左)表演了秧歌劇《兄妹開荒》。

1940年底開始,359旅進駐南泥灣。在大生產運動中,堅持以農為主全面發展。從1941年到1943年,每年上交給邊區政府1萬擔公糧。又先後開辦防治、皮革、造紙工廠,成立鹽業、土產、運輸等公司,開辦飯店、商店、軍人合作社和各種加工小作坊等,形成軍民兼顧、公私兼顧多層次的生產經營形式。在1942年2月,中共西北局高級幹部會議上,359旅被譽為邊區大生產運動的一面旗幟。毛澤東主席題詞讚譽359旅是“發展經濟的前鋒”。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南泥灣大生產得到了毛澤東的高度表揚,他為王震親筆題詞“有創造精神”,並讚譽三五九旅是“發展經濟的前鋒

“1944年10月,根據黨中央的部署,由359旅為主力,組成以王震任司令員、王首道任政治委員的八路軍南下支隊,執行南下作戰,開闢新根據地的戰略任務。部隊長途跋涉、英勇輾轉,途徑八個省份,跨越半個中國,行程兩萬餘里,先後突破敵人一百多條封鎖線,進行大小戰鬥三百餘次,於1946年秋天勝利返回延安,完成了黨中央賦予的任務,譜寫了革命英雄主義的壯麗史詩,被譽為‘第二次長征’。”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在王震旅長陪同下在延安檢閱八路軍南征部隊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黨政軍最高領導毛澤東主席為120師359旅南下部隊送行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遊擊戰爭中,120師作為一支重要的機動部隊,始終承擔著保衛黨中央、穩定晉西北戰略樞紐、支援晉察冀、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任務。八年時間裡,共與日作戰兩萬餘次,消滅日偽軍12萬餘人,部隊由8200人發展到8.5萬人。120師堅守在環境惡劣、條件艱苦的晉綏抗日根據地,忠實執行上級賦予的戰略任務,堅忍負重、不辱使命,以犧牲自身發展的代價,換來了陝甘寧大後方的穩固安全,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新落成的八路軍120師抗日誓師紀念碑

從黃河岸邊旌旗獵獵,到三晉大地麾兵縱橫。從雁門關的烽火硝煙,到南泥灣軍民大生產。八路軍第120師挺進敵後、英勇殺敵,虎嘯雁門關、劍指晉西北,揮師晉中、鏊兵晉綏,躍馬大青山、征戰湘粵邊,最終鍛鍊成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八路軍120師鏖兵三晉:縱橫戰場 不辱使命

新落成的八路軍120師抗日誓師陳列館

來源:CCTV7《百戰經典》特別節目“八路軍征戰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