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將走向何處?

美國商務部星期一下令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中興通訊出售產品,中興將因此蒙受巨大損失。中興產品有大量進口自美國的元器件,尤其是芯片。消息傳出後,中興A股、H股雙雙停牌,其美國供應商的股票大幅下跌,最嚴重的跌了30%以上。

國內頗具影響力的ICT產業孵化器IC咖啡創始人胡運旺,長期從事半導體行業研究分析,並與諸多從事芯片產業的公司有深入的接觸。

他比較直接的指出了一直以來,我國芯片產業發展的問題:

中高端芯片嚴重缺失!曾幾何時,政府在經濟發展中過分強調GDP,強調產業收入,這促進了終端產品及中低端芯片業的快速發展。而中高端芯片研發由於門檻高、成本巨大、研發週期過長,並沒有得到政府的足夠重視,因此幾乎處在空白的狀態。

雖然政府研發資金在芯片上投入逐年提高,但是,大多數的投入都流向了國企、科研院所等國有機構。這些機構雖然拿到了政策資金,但是資源過於壟斷、缺少市場的驅動,轉化的速度和力度都被美國的科技公司拋在了後面。

而市場化的企業,雖然有動力、有衝勁,但是缺少足夠資金支持和時間窗口。尤其對於一些創業公司來說,投資人的逐利性,既不可能隨意浪費錢,更不可能給你那麼多時間,二三十年看不到贏利的事情,對風雨漂泊的創業公司來說,幾乎沒有可能。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只能做更容易做的生意。我們不能簡單的抱怨說中國的企業沒鬥志,而是,這時候,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中國芯片將走向何處?

而對於正處在風口浪尖的芯片產業發展,半導體行業資深人士、大麥村孵化器創始人林偉則有另外一番感悟。

他十分冷靜客觀的表示,目前,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不依賴美國的程度。雖然近些年,我們在個別領域有了比較大的突破,但半導體作為一個龐大產業,很多技術都還處在由淺入難的過程中,比如關於模擬的,關於存儲的,甚至電源的,這些芯片核心技術不是一蹴而就的,暫時無法國產化的這部分依然要依賴國外。

但這也不是一件十分丟人的事情。比如,波音飛機,就需要全球兩萬多個供應商提供零部件。

因此,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發展中,要懂得並遵守國際規則。在技術全球化的今天,即便是發達國家,也很難做到百分之百的國產化,我們要收斂盲目的愛國情緒,理性看待差距,臥薪嚐膽,慢慢追趕,不要在過度追捧國產化的過程中,導致行業產生大量泡沫。

面對國外可能存在的技術風險,中國企業如何踏實創新,是北京升哲科技公司創始人趙武陽這兩天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對科技MIX表示:

核心技術絕對不能靠化緣!

更不可以投機取巧。

比如EDA(芯片設計的核心軟件工具),沒有幾十年的積累,我們就無法說不依靠美國。他希望能留給那些踏實做技術的企業多點時間、多點資源,讓他們把技術做好,不再讓中國的產品因為缺少核心技術,被卡著脖子。科技沒有國界,但是企業有!

中國芯片將走向何處?

芯片技術是硬實力。它和前幾日被炒的沸沸揚揚的幾十億美金被收購的摩拜不一樣;與所謂在“風口”上的直播類APP不一樣;與送外賣和打車也不一樣;與O2O更不一樣,芯片是制約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影響民生的硬技術,同時也是一個硬骨頭。

在採訪中,我們感到,雖然芯片的產業講起故事來不是那麼性感,但是,它關係的卻是一個實實在在,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世界。

在這個硬碰硬的世界,中國不能缺席。

中國芯片將走向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