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鄉鎮事業單位青黃不接,沒有年輕人進來?

持杆叟2


不要怪年輕人不願意去鄉鎮,只是現實太殘酷。

職場天花板低,正科一堵牆,絕大多上人都會倒在這堵牆下。

收入低,鄉鎮同級別幹部肯定比省上、市上工資低。

結婚難,在鄉鎮工作想找一個各方面條件好的結婚很困難,尤其是女幹部,想找一個條件好的更難。

個別鄉鎮交通條件差,結婚後也是週末夫妻,照顧不到家庭、孩子。

人際關係網狹窄,長期在鄉鎮工作,人際關係就侷限在鄉鎮,無法拓展人脈。

多種原因導致年輕人不願意去鄉鎮,即使去了,也是想方設法的調動。


理性生活029


一、進口不暢;二、流失嚴重。

一、進口不暢。

1、機構規格降低,人員編制縮減。鄉鎮的事業單位,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七站八所了,隨著社會化、市場化的發展,七站八所業務越來越少,歷次機構都是削弱的對象,許多站所都成了其它辦公室的掛牌機構,一套人馬,數塊牌子,機構好像越來越多,實際單獨存在的機構是切切實實減少了。隨著職能和機構的減少,機構規格降低,多半是副科級或者股級機構。人員編制也隨之減少,過去十幾、幾十人的單位,現在成了一兩個人,多的也就幾個人,分工還都有包村、扶貧任務等兼職,還因而誕生了一個名詞:“專幹”,其實就是原來站所的職工。過去鄉鎮街道上主要的建築就是站所單位,現在除過派出所、金融機構單獨存在外,其它大多數都和鄉鎮政府合在一起。


2、條件差,事務繁重,沒人願意來。鄉鎮事業單位都承擔著許多十分具體的任務,工作繁重,還要兼職搞扶貧、包村等,工作十分辛苦。再加上吃住、交通、休閒等比較困難,未來發展也十分有限,對年輕人和新鮮血液的吸引力不強。

3、招考項目少,限制太多。鄉鎮公務員都沒有人來,更何況事業單位招聘,隨著近幾年省市縣開展的專門針對鄉鎮力量補充公益性崗位的停招,和所招人員就業保障不足,進入渠道不暢,服務年限限制太死,不能佔編等因素的影響,鄉鎮事業單位的人員更沒有補充來源。

二、流失嚴重:1、由於條件差,工作人員只要有可能,就會採取各種措施,向城鎮裡面流動。這些措施包括招考、提拔、借調等,只出不進,單向流動。

2、一些新進人員,包括千方百計考到鄉鎮事業單位的畢業生,因鄉鎮條件差、工作繁重,或者個人前途發展等原因,主動辭職或者乾脆不到崗,這種現象在鄉鎮事業單位,尤其是醫療衛生、教育機構更為嚴重。


真寧腔調


鄉鎮事業單位確實不好留人,每年都有不少人考進事業單位,幹著幹著就走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工資待遇低

在鄉鎮,工資肯定不會太高。我朋友就在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一個月兩千八,但是工作量太大了,有時候就是集體通宵處理工作。工資和工作量不成正比。而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年輕人的消費需求是越來越高,而且花錢的地方也越來越多,工資少,肯定得想好自己的出路。

2.工作壓力大

鄉鎮工作千頭萬緒,工作繁重,滿身都是責任。上面動動嘴,下面跑斷腿,上面佈置個任務,下面就得加班加點處理工作。而且除了本職工作,還得應付其他突發情況,比如基層有群眾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他們到單位了,肯定得有人來處理。此外,還有扶貧等工作。而且有些工作就是重複勞動,同樣的表格得月月填。

3.晉升空間小

越在基層越難往上發展。而且基層的晉升機會,未必能輪得到自己。大部分人在基層工作,那基本上就是一眼看到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子。而且在最基層的話,未來發展也有限。

4.跳板

鄉鎮事業單位對很多人而言就是個跳板,很多人在裡面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公務員,騎驢找馬。年輕人不會想著一直呆在基層的,都想往上走。


傑說職場


說鄉鎮青黃不接,倒沒那麼嚴重,但留不住年輕人是事實。

考鄉鎮公務員特別是事業單位的,基本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真心進體制的草根,只要能靠進無論公務員還是事業編都可以,他們大多就紮根鄉鎮了;二是把鄉鎮事業單位當跳板的,想借個身份調走的,這部分人不在少數,尤其以縣裡幹部的子女或親戚朋友居多。由於考公務員競爭太大,他們中多數人考不上,於是就盯上了考試相對容易且有一定操作空間的鄉鎮事業編。小公一個縣裡的朋友,他的侄子就是通過考鄉鎮事業編後,借調到縣裡機關部門成功轉換成了公務員身份,現在已任某鄉鎮的主官。

就鄉鎮事業單位的情況,小公幾年前曾和兄弟單位到某縣做過調研,最後發現鄉鎮事業單位的年齡結構普遍在35歲以上。有一年,該縣一口氣公開招考了30多名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三年後,仍留在崗位的只有10幾個,也就是說60%的人都通過各種途徑調走了,以至於鄉鎮不得不通過招臨聘人員頂上。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鄉鎮事業編單位青黃不接,沒有年輕人進來?筆者可不認同這個觀點,鄉鎮不是青黃不接,而是留不住人。

筆者認為之所以說鄉鎮事業單位青黃不接,可能是在少數地區因為某些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同齡人扎堆,等他們年齡大了沒有編制,也就無法招聘年輕人了。 筆者所瞭解到的鄉鎮是這樣的。

一是現在鄉鎮事業編正在逐步縮編,擴大公務員的數量與編制,當前鄉鎮公務員越來越多。

二是鄉鎮每年都會招考公務員。以筆者所在縣為例,近5年來,每個鄉鎮都至少會有1個以上的年輕公務員到崗工作,年輕人源源不斷地進入,何來青黃不接。



三是當然,現在鄉鎮工作量越來越大,所要推進的工作無論從數量還是範圍上都相較於以前有了增加,即使鄉鎮每年進人,也總是缺人。

四是鄉鎮工作量大、條件艱苦、晉升空間有限,因此很難留住年輕公務員,有很多人都工作幾年通過遴選到了更高級的部門工作了,鄉鎮成了很多人的跳板,這也使得鄉鎮有些青黃不接。

歡迎關注“東愛雨”,專注公務員考試,專業答疑解惑,歡迎私信、留言。

東愛雨侃教育


鄉鎮事業單位…這個說法有失偏頗…目前鄉鎮招錄的都是公務員身份,不過因為鄉鎮的歷史原因,編制已經被佔用大部分了,再加上延遲退休,老同志走不了,新同志就進不來…

不過,鄉鎮年輕人少是有原因的。第一,歷史原因,鄉鎮作為基層政府機構,正規化運行也只是近幾年的事情,之前人員管理混亂,導致年輕人基數小,後期正規後再彌補也有點晚了。

第二,工作待遇問題。之前鄉鎮工資只有幾百塊錢,在外面隨便找個工作也要高,所以在工資方面對年輕人吸引力太小了。

第三,工作強度大。鄉鎮公務員,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公務員,工作壓力大,責任重,事務多,氛圍很多年輕人也無法接受。

以上,是歷史的原因。

從2014年開始,鄉鎮使用的是試用期合同制,合同期間不得借調,遴選,再加上現在公務員考試也不再面向在職公務員,所以鄉鎮的年輕人也已經開始漸漸增多,但需要一個過程!鄉鎮還有需要很多很多的規範,不可能一蹴而就,慢慢的會越來越好。


略懂的老司機


我也說說自己的觀點吧!首先這幾年的鄉鎮事業招聘都是好高騖遠的,動不動就本科以上文憑,這就卡死了一大部分中專,大專文憑的人員進入,此外,年齡限制,一些事業單位往往有年齡限制,什麼35週歲以下,這樣就造成一些年齡偏大的不能進入。而這些人往往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三是職稱限制,一些事業單位招人,一開口就要什麼中級職稱,高級職稱,,問題的關鍵是取得這些職稱的人員,他們會到鄉鎮去嗎?四是工作年限,一些事業單位招聘往往要求幾年以上工作經歷,而這些是一些應屆生不具有的,五是薪酬問題,在鄉鎮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薪水一般都是偏低的,綜上所述,這些事業單位招聘缺乏吸引力,往往事與願違,招不到什麼人才,優秀的人才也不稀罕到鄉鎮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負責招聘的主管單位,從來都不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不會尋找到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案,因此,青黃不接,是遲早的事。


啟飛12


你說的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至少我這邊不存在,年輕人還是比較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三支一扶

這幾年,每年鄉鎮都會安排3個左右的“三支一扶”人員來服務基層。“三支一扶”的服務年限是兩年,所以一年中會存在兩批“三支一扶”在一起工作的情況,這樣就有6個大學畢業生一起在鄉鎮從事“三支一扶”工作。

大學生村官

大學生村官就是選聘生,一般每年鄉鎮都會接收1個大學生村官,他們的服務期限也是兩年,兩年後也有可能留下來轉為選調生。

選調生

每年鄉鎮也會接收一個省委組織部安排的選調生,這批人員的服務年限也是兩年。

事業編制招錄

現在各鄉鎮招錄的事業編制都是大學畢業生,也比較年輕。


志願者服務

團縣委、縣民政局招聘的應屆大學生志願者也是派駐到鄉鎮。

年輕幹部提拔

現在鄉鎮的副鄉鎮長、黨委委員幾乎都是提拔的年輕人。

所以,一般鄉鎮60個工作人員,計算起來年輕人還是佔大多數的,不至於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


濯日漫談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說作為鄉鎮事業單位年輕幹部的我最有發言權。下面我就自己在鄉鎮工作和以上所提的問題,就我所知道和理解的說一說。



第一,工作繁雜,務實性不強。在鄉鎮崗位工作的幹部,說起鄉鎮工作,就是“上面千根線,基層一根針”,除了忙,還是忙。一是在鄉鎮工作,不光要完成自己所在的辦公室業務工作,還要完成包村工作。對於業務工作,作為年輕人,一般不會有大的困難,但有一點確實讓年輕人最為難以接受的。那就是,各站所的工作有時候會有交織,可同樣性質的工作也許在上個月,這個站所給自己的對上部局報過一樣的信息資料,但到一個月那個站所又得重新從各村收集相關的資料。最後的結果是,每天忙的工作會出現重複性,使年輕幹部不是在各村收集所需的資料,就是在辦公室裡填寫相關報表,或者在往上報送資料的路上。疲於奔波,忙於應付,忙了工作,卻沒有了該休息的時間,幹部怨聲載道。二是包村工作,包村工作每天除了和農民群眾打交道,就是和村幹部打交道。農民群眾中最難解決的就是矛盾糾紛,耗時長,方法和技巧性強,不是年輕幹一兩天能夠獨當一面的。但,面對村幹部,怕就怕遇到一個不管事,也怕管事的村幹部,每天找不到人,心思全部在村上的工作。這就是最為難年輕幹部的,你又說不得,工作也得幹,只能是醒著頭皮上了。三是迎來送往多,各種檢查多,做不好就是你的責任和失職。相對於縣區級以上單位就不一樣,工作單一。

第二,職業晉升通道過窄,職業尊重性不強。說完了工作的繁雜,就說說晉升渠道吧。好多年青幹部心裡總是在想,工作忙歸忙,只要心裡有了盼頭,忙了也為所謂。但,在鄉鎮待上五六年,就看出了差別,同樣是一年考進來公務員,五六年要已經是科級以上幹部,而你呢,沒有多大的進步。不是你不想進步,而是這樣的晉升對於事業單位就是很少的。幹著同樣的活卻拿著不同的工資,只能是往外走了。



第三,工資待遇過低,激勵政策不強。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鄉鎮工作人員最為關注的話題。在鄉鎮工作,工資待遇和縣區級政府和部門的工作人員相比,沒有多大的差別。就拿我來說,除了鄉鎮崗位津貼二百,其餘的就一樣。拿差不多的工資,卻幹著不一樣的工作,年輕人多少都有埋怨。再者,現在的年輕人,對於自身的發展和生活更有不一樣的需求,可在鄉鎮有些本該有的政策性福利卻打了折扣。比如,他們對於該有的休息期望更大,但鄉鎮則以工作忙為由,減少了該有的休息性福利。



以上原因就是我對其問題的分析和理解。但不管怎樣,現在鄉鎮的年輕幹部不是怕困難,而是怕自己得不到認可。

我是“沐晨問答”,希望感興趣的朋友關注我。謝謝!


沐晨問答


就從我所在城市來看,我所在城市是東部沿海經濟較好的城市,我們這邊鄉鎮的生活條件相對很多地方也好很多,但就算這樣,我們這邊的鄉鎮事業單位也是很少年輕人願意去,更不用說一些偏遠鄉鎮了。



先講一個例子。我之前有個同學為了考上公務員,先選報了一個山區鄉鎮的公務員,然後五年後,通過調動,調回老家的市區參公事業單位。而這樣的人確實大有人在。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結果呢?

首先,現在年輕人嚮往城市。想去鄉鎮的年輕人比較少,大部分年輕人在報考事業單位或公務員的時候都會一開始選報城市,所以才會出現鄉鎮事業單位長期招考不到人。

第二,鄉鎮事業單位留不住人。這裡就存在幾個原因,一個就是鄉鎮事業單位待遇比較差,另一個鄉鎮事業單位上升渠道窄。



第三,鄉鎮基層幹部工作壓力大。這是不可否認的,鄉鎮這層是我國所有幹部中最辛苦的,也是責任最大的。既要下鄉駐點,一個人要面向上級好幾個部門科室,要抓安全生產,遇到颳風下雨的,還要救災。



去年,我剛好有機會去一個山區鄉鎮找我一個朋友,他們鎮區就一條不到一百米的街,他們鎮政府壓根就沒幾個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大多準備再考或者等服務期一過就要調走。

聽她說他們鎮裡嚴重缺人,但是就是留不下人,而她去年考上的,也打算不等服務期滿就打算辭職走人了,因為覺得根本待不下去。

確實現在鄉鎮事業單位是留不下年輕人,未來也不知道鄉鎮事業單位何去何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