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動視界的點睛之筆 全面解析OPPO R17水滴屏設計

對於智能手機屏幕設計方面來說,眾多手機廠商可沒少下功夫。從“劉海”屏到“美人尖”,雖說是保持了手機尺寸不變的情況下提高了屏佔比率,但無論是“劉海”屏亦或是美人尖設計,線條切割始終都太過生硬,使得手機整個外觀看起來過分冰冷,不太討喜。


隨著時間推移, OPPO R17帶著全新的“水滴屏”出現在大家面前。擺脫了千篇一律的“劉海”屏與“美人尖”,通過工藝與技術的多重努力將傳感器全部隱藏在手機內部,提高了屏佔比的同時,並首創雙可變電容聯調技術,再搭配雙核智能切換分佈式天線,實現了最佳的通信效果,最終以全新的姿態給了眾多用戶一個滿意的答案。

生動視界的點睛之筆 全面解析OPPO R17水滴屏設計

還原最自然狀態 水滴成就最美屏幕

OPPO R17的水滴屏設計是通過對水滴形狀的設想,之所以被稱為“水滴”,那就一定要符合水元素在自然界中最真實的狀態。基於還原水滴最自然狀態的設計理念,OPPO在設計水滴弧度的過程中採用了美術視覺設計中規格最高的G3曲線,它可以讓水滴的整個弧線呈現出連續的無斷點的美感,OPPO研發團隊經過對水滴弧度上百次的精度為0.1mm的調試和選擇,最終呈現出水滴將落不落的最自然形狀。

從外觀來看,上方的“水滴”設計將原有異形屏的切割區域以弧線過渡,與機身頂部邊框完美融合,帶來視覺上無斷點的美感,自然飄逸。頂部僅剩前置攝像頭,無遮擋的區域得到解放,這意味著屏幕可以顯示更多內容,帶來更大的屏佔比。

除此之外,R17採用了一塊6.4英寸的AMOLED屏幕,相比普通的LCD屏幕,AMOLED屏具有輕薄、低功耗等特性,在畫質細節與色彩精度表現均有一定程度優勢。同時首發搭載了康寧第六代大猩猩玻璃,更加堅固防摔,能夠保護好屏幕,愛機心切的用戶更加放心。

生動視界的點睛之筆 全面解析OPPO R17水滴屏設計

傳感器的隱藏打造高屏佔比

在頂部面積壓縮到如此極致的情況下,OPPO是怎麼將光線傳感器、距離傳感器、聽筒等元件隱藏起來的呢?這裡就不得不說OPPO在工藝和技術上的多重努力。

為了實現水滴ID設計,在傳感器的可用面積被進一步壓縮的前提下,R17通過內藏彎折導光柱將光線傳遞到傳感器上,從而實現環境光識別。

而距離傳感器則採用了與OPPO Find X同樣的“TP+屏下紅外”方案,利用屏幕觸摸的機制來判斷人耳在通話的時候是否有接觸到屏幕,人耳貼到屏幕上時屏幕熄滅,當人耳離開屏幕時屏幕點亮;同時在屏幕下封裝了一顆紅外傳感器,在息屏時紅外信號可以幾乎不受像素干擾的穿過屏幕來檢測人耳和屏幕的距離,完美解決了水滴區域空間小無法滿足傳統距離傳感器堆疊的問題。

生動視界的點睛之筆 全面解析OPPO R17水滴屏設計

首創雙可變電容聯調技術 實現最佳通信效果

OPPO R17的屏佔比達到91.5%,除了水滴屏的設計使R17的傳感器區域面積縮減了之外,還得益於其屏幕點膠工藝和屏幕封裝技術的優化,使R17四邊邊框寬度進一步減小,最終屏佔比達到91.5%。

“天線淨空區”也是不能避開的一環,由於OPPO R17手機屏幕上下左右四個邊框變得更窄,天線與金屬中框的距離更近;R17隱藏於屏幕之下的傳感器、送話器以及指紋等帶來更高的集成度,進一步擠壓了天線留下的“淨空”區域。R17延續了FindX上的雙核智能切換分佈式天線的同時,再一次搭載首創雙可變電容聯調技術,通過兩大首創技術,保證了用戶在握持OPPO R17時,360度無信號死角,實現最佳通信效果。

生動視界的點睛之筆 全面解析OPPO R17水滴屏設計

一直以來,OPPO產品總是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年輕用戶的目光,除了喜愛其外觀上的設計,其在拍照、視覺、閃充領域方面也是廣大用戶最關心的。從歷代R系列不難看出,R系列每次更新迭代都會備受年輕、時尚用戶的追捧。此次OPPO R17的發佈,水滴屏的設計與工藝技術展現出R17不僅僅是顏好體正,更是品牌背後雄厚研發實力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