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视界的点睛之笔 全面解析OPPO R17水滴屏设计

对于智能手机屏幕设计方面来说,众多手机厂商可没少下功夫。从“刘海”屏到“美人尖”,虽说是保持了手机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屏占比率,但无论是“刘海”屏亦或是美人尖设计,线条切割始终都太过生硬,使得手机整个外观看起来过分冰冷,不太讨喜。


随着时间推移, OPPO R17带着全新的“水滴屏”出现在大家面前。摆脱了千篇一律的“刘海”屏与“美人尖”,通过工艺与技术的多重努力将传感器全部隐藏在手机内部,提高了屏占比的同时,并首创双可变电容联调技术,再搭配双核智能切换分布式天线,实现了最佳的通信效果,最终以全新的姿态给了众多用户一个满意的答案。

生动视界的点睛之笔 全面解析OPPO R17水滴屏设计

还原最自然状态 水滴成就最美屏幕

OPPO R17的水滴屏设计是通过对水滴形状的设想,之所以被称为“水滴”,那就一定要符合水元素在自然界中最真实的状态。基于还原水滴最自然状态的设计理念,OPPO在设计水滴弧度的过程中采用了美术视觉设计中规格最高的G3曲线,它可以让水滴的整个弧线呈现出连续的无断点的美感,OPPO研发团队经过对水滴弧度上百次的精度为0.1mm的调试和选择,最终呈现出水滴将落不落的最自然形状。

从外观来看,上方的“水滴”设计将原有异形屏的切割区域以弧线过渡,与机身顶部边框完美融合,带来视觉上无断点的美感,自然飘逸。顶部仅剩前置摄像头,无遮挡的区域得到解放,这意味着屏幕可以显示更多内容,带来更大的屏占比。

除此之外,R17采用了一块6.4英寸的AMOLED屏幕,相比普通的LCD屏幕,AMOLED屏具有轻薄、低功耗等特性,在画质细节与色彩精度表现均有一定程度优势。同时首发搭载了康宁第六代大猩猩玻璃,更加坚固防摔,能够保护好屏幕,爱机心切的用户更加放心。

生动视界的点睛之笔 全面解析OPPO R17水滴屏设计

传感器的隐藏打造高屏占比

在顶部面积压缩到如此极致的情况下,OPPO是怎么将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听筒等元件隐藏起来的呢?这里就不得不说OPPO在工艺和技术上的多重努力。

为了实现水滴ID设计,在传感器的可用面积被进一步压缩的前提下,R17通过内藏弯折导光柱将光线传递到传感器上,从而实现环境光识别。

而距离传感器则采用了与OPPO Find X同样的“TP+屏下红外”方案,利用屏幕触摸的机制来判断人耳在通话的时候是否有接触到屏幕,人耳贴到屏幕上时屏幕熄灭,当人耳离开屏幕时屏幕点亮;同时在屏幕下封装了一颗红外传感器,在息屏时红外信号可以几乎不受像素干扰的穿过屏幕来检测人耳和屏幕的距离,完美解决了水滴区域空间小无法满足传统距离传感器堆叠的问题。

生动视界的点睛之笔 全面解析OPPO R17水滴屏设计

首创双可变电容联调技术 实现最佳通信效果

OPPO R17的屏占比达到91.5%,除了水滴屏的设计使R17的传感器区域面积缩减了之外,还得益于其屏幕点胶工艺和屏幕封装技术的优化,使R17四边边框宽度进一步减小,最终屏占比达到91.5%。

“天线净空区”也是不能避开的一环,由于OPPO R17手机屏幕上下左右四个边框变得更窄,天线与金属中框的距离更近;R17隐藏于屏幕之下的传感器、送话器以及指纹等带来更高的集成度,进一步挤压了天线留下的“净空”区域。R17延续了FindX上的双核智能切换分布式天线的同时,再一次搭载首创双可变电容联调技术,通过两大首创技术,保证了用户在握持OPPO R17时,360度无信号死角,实现最佳通信效果。

生动视界的点睛之笔 全面解析OPPO R17水滴屏设计

一直以来,OPPO产品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年轻用户的目光,除了喜爱其外观上的设计,其在拍照、视觉、闪充领域方面也是广大用户最关心的。从历代R系列不难看出,R系列每次更新迭代都会备受年轻、时尚用户的追捧。此次OPPO R17的发布,水滴屏的设计与工艺技术展现出R17不仅仅是颜好体正,更是品牌背后雄厚研发实力的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