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乾貨:新課程下教師觀考點解析

新課程下教師觀是綜合素質科目考試的重點之一

,與傳統教師觀的區別在於,新課程下的教師觀更符合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內涵更豐富,同時考試結合理論知識和案例分析,體現出形式更加靈活的特點。考生在複習時,既要從理論角度對新課程下教師觀進行理解,又要在此基礎上抓住考題中相關關鍵詞或者教師的關鍵教育教學行為,選出正確選項。下面我們從教師角色觀和教師行為觀兩方面對其進行解析。

教師乾貨:新課程下教師觀考點解析

教師角色觀

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新的時代發展對學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基礎知識紮實,更要有創新能力。而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的關鍵在教師,灌輸式的教育顯然已經不再適用,因此,教師的知識灌輸者角色需要變化,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教學中通過啟發式教學,提升學生的探究式、發現式學習能力。

2.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新課程下教師這一角色與傳統教師觀當中教師的研究者角色內涵上有很多重複之處,只是內容上更豐富一些,在這裡就不在贅述。

3.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這一角色體現在教師對所教課程的掌控、開發和創新能力上。教科書是教師的教學內容之一,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對校內和校外其他教育資源的開發,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比如說,教師可以利用校外教育資源輔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開拓學生視野,或者以教師團體為主要力量,開發基於本地實情的校本課程等。

4.教師是社區型開放教師。教師不能僅僅將自己的教育範圍劃定在教室內或者校園圍牆內,而是應該將自己的知識廣泛地播撒於整個社會中,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向社區,走入社會。這就要求教師首先在觀念上做出改變,認識到自己在校園裡是教育實施者,在社會上也是一名教育者。

5.教師是終身學習的踐行者。每個公民都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而處於教育事業核心位置的教師,更要認識到終身學習的對自身發展的動力作用。唯有此,教師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知識,緊跟時代發展步伐。

教師乾貨:新課程下教師觀考點解析

教師行為觀

教師行為觀體現在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所面對的對象上,也就是說當教師在面對什麼樣的工作對象時應該做出哪些行為。

1.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民主、互動、教學相長。本行為觀指出,當教師面對學生這一對象時候應採取的措施,即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下獲得共同進步。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和啟發。本行為觀認為,教師在對待教學上,要擺脫以往的灌輸式、填鴨式教育方式,以啟發誘導為指引,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現。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與終身學習。本行為觀認為,當教師面對自己時,應該採取的措施,即教師一方面要對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昇華,另一方面要結合終身學習促進自身專業能力不斷髮展。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合作。本行為觀認為,教師在與其他教育者共同工作時,要共同分享教學經驗,在友好和關懷的良好氛圍中獲得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