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灌籃》楊政:「他錄節目來了」

《這就是灌籃》楊政:“他錄節目來了”

最大爭議:楊政

這期的主角,上半場是張寧,下半場是楊政。

1先談談鏡頭多的問題;

首先我不認為這哥們兒是家裡有礦,給節目組塞錢了之類的以至於鏡頭那麼多,我也沒覺得節目組對他有多好。最大的證據就在33分鐘的時候,張寧連續得分正是圈粉的時候,節目放一個楊政的訪談

說“張寧這人不遵從自己內心吧。他錄節目來了。”

《這就是灌籃》楊政:“他錄節目來了”

其實剪輯很講究的,首先各位先明白一個基礎常識,比賽是比賽,訪談是訪談,它不是這邊比著賽呢那邊再拉一棚讓這些球員坐在裡面說兩句。

所以說哪段訪談材料放在哪個比賽片段後面,這個是節目組可以決定的,不同的剪輯順序造成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這個訪談片段放在張寧拉衣服後六犯離場時,他就可能更多地傷害到張寧。

而這個訪談片段放在張寧有如神助的表現之後,它造成的效果就是“楊政你在這巴巴啥呢?自己咔咔罰籃罰不進,還有臉在這說別人?”

這就是剪輯順序不同造成的效果不同,我們常常說的“剪輯你要善良”,就是這個原因。

再回來說楊政鏡頭多的問題,我記得節目組給楊政的綽號,有一個叫“球場彈幕機”之類的。我覺得這就是他的特點,他就是愛說話,敢評論,而對比其他球員來說,大多數球員其實是不太善於言辭的。所以說楊政這樣的人,在真人秀節目裡對節目組來說是非常豐富的素材庫,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大多數事件後都可以看到這個人的評論,以至於顯得鏡頭很多。

但正如我上面說的,鏡頭多也未必是好事。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時代有人關注才是最寶貴的,從這個層面來看,節目組和楊政算是雙贏。挺好。

2再談談“髒”

這個其實很難講,因為這東西有點主觀,“髒”“不髒”的判斷,主要是看各位對籃球的理解。

我個人經驗來說,是覺得還好,因為比他“髒”得多了去了。憋著勁兒廢人的,壞自己隊友的,楊政怎麼著也沒到那個程度。

所以我想換一個角度說,那就是在教練看來,這種球員一定是討人喜歡的。

比如他那幾個犯規和造犯規,都足夠聰明。

如果一定要正面聊一下的話,我覺得楊政最大的動作就是對唐日輝這個

《這就是灌籃》楊政:“他錄節目來了”

確實手上有很不友好的動作,一看就是打急了。關於這一點各位想罵可以罵。我也沒必要幫他洗。

我的態度是,這是一個錯誤,但我也犯過類似的錯誤,emmmmmmm...總之是圖樣,其實是要注意避免這種錯誤的發生。

關於其他的犯規和造犯規,我的評價則是,那是規則之內的事情,裁判也給了合理的判罰,很聰明,球迷可討論空間並不大。


關於張寧

1 先談6犯離場的問題,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不得不考慮,一個是楊政有意識地去打他這個點,有意識去造犯規,而張寧在攻防兩端都非常積極,落入了對方的圈套,這個說破天說他個“笨”就到頭了,哪來的髒?

第二個我需要提醒各位的是,張寧的上場時間非常長,在我上面那個鏈接中我就有談到,艾倫的換人策略是看球員的當下狀態,由於張寧一直狀態神勇,所以他打的時間應該是全隊最長的,時間長,犯規的概率就高,很簡單的道理。

2 再談一下勾衣服看錄像的問題。

第一,他當時馬上就要六犯了,前面有一個球他都不敢去防了,說明那個時候他腦袋裡很謹慎。

第二,衣服真真切切是勾了,但他腦袋裡覺得自己沒勾,這就是打球習慣問題,拼搶地比較兇,很多動作是下意識的。

我不是那種揣測人腦袋裡在想什麼的人,但既然高贊可以說“他就想賴過去,不承認錯誤。”依據是“他問的是‘有錄像麼’,而不是‘我們看一下錄像吧?’”

那我也可以說“他就是單純地沒意識到做動作了,自己也想看錄像確認一下。”依據是“有錄像麼”,我很好奇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膽子比較小,不太愛抬槓。我只是想把這兩種可能性並排列出來,各位看官可以自行判斷。

3 故意六犯離場,淘汰兩名隊友,自己黃袍加身。

《這就是灌籃》楊政:“他錄節目來了”

我說不出話甚至有點想笑。

籃球不是這樣的。愛籃球的人也不會這樣。陰謀論和陰謀我都見多了,正因為這樣我才更喜歡看體育。

熱血,直接,每個人都想贏,每個人都必須在場上贏。

這只是一場綜藝而已。

《這就是灌籃》楊政:“他錄節目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