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灌籃》終於打完了第一場正賽:非職業籃球也可以好看

《這就是灌籃》終於打完了第一場正賽:非職業籃球也可以好看

非職業的籃球也可以很好看

《這就是灌籃》終於打完了第一場正賽。(注:雖然主場加了娛樂性的規則,其實也就是限制了鐵牛一個人,其他人都還好,所以也可以當作正賽來看)

其實最開始我對這個節目並不抱什麼希望,總覺得業餘水平怎麼會比得了NBA,能有什麼好看的。不過從第一期到現在,我大概明白了一些,也大概能懂為什麼在美國NCAA會比NBA更火。球員出自民間,導師也十分親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前兩期幾乎囊括了籃球中的所有劇本,短時間的比賽和鼓勵進攻的規則,讓比賽懸念更多,更能吸引人的眼球。身邊看這個節目的多了起來,給了我一點寫這篇的熱情,作為一個業餘球迷,簡單說說我從這個節目中看到的點。

首先說一說一些熱門話題球員的特點吧。簡易的球探報告。

從鐵牛開始,因為這場沒怎麼表現,只能從之前看一看。鐵牛在業餘賽場可謂是奧尼爾級別的恐怖,優缺點非常明顯的球員。優點:身高、力量max,尤其是上肢力量,可以看到他能輕鬆地控制籃板和在籃下面對三人包夾的時候擠出投籃空間。有一定的空位中投的準頭,罰球命中率很高不怕砍鯊戰術,考慮到他的手臂如此粗壯,能有這點十分難得。缺點:臂展短,手臂雖然粗壯但是長度不太好,肩膀窄,頭大,身材上的這種劣勢使他站立摸高不足,在蓋帽護框和防守等方面並不佔優。籃球的身高固然重要,但是對於內線球員,站立摸高比身高更重要,是決定防守面積的關鍵。速度慢,防不了外線和擋拆,只要被拉到外線基本是木樁。另外一點是暫時沒有展現包夾後的分球能力,因為之前對手太弱了,三人包夾也不需要分球,但是以後的比賽可能會因為這一點被限制。所以說鐵牛屬於業餘賽場,當沒有人可以匹敵他的力量的時候,他可以橫行無忌。

張寧,這個節目的大魔王,有CBA前景的人。優點:得分狂魔;出手點高;放到CBA級別後衛裡面都可以算強壯的身體,在節目裡經常看到頂到前鋒或者中鋒的位置,對抗完全不虛;三分精準;善於利用身體,背轉身相當迅速;單防優秀,放在節目裡面幾乎沒人在他面前得分;缺點:在這個節目裡面,也就是說業餘賽場上,張寧的缺點幾乎只能在技術細節上面找。比如:幾乎只用右手突破或運球;急停中投幾乎沒有,在比賽焦灼時候,急停中投是很好的穩定得分手段,幾乎是所有優秀得分狂魔必須精熟的技能,回看張寧的運球得分基本上是衝擊內線和外線飆三分;防守橫移稍微有些慢,協防一般,防守時容易下手,正賽裡面,張寧六犯下場,很多個犯規都是因為無意義的下手。蓋帽一般,雖然不能過分的要求一個後衛的蓋帽如何,但是節目中張寧因為蓋帽手臂沒有伸直,侵犯了對方圓柱體,賠上了兩次犯規,這是比較低級的錯誤。彈跳和速度並不頂尖,在這個節目裡都不算頂尖,可以看到張寧很少把人過乾淨上籃,基本上是扛著人的,有一個面對夾擊的上反籃沒有進,都是速度和彈跳方面不頂尖造成。作為組織後衛,組織能力沒有太多體現,不過這是3V3比賽,組織能力本身就沒那麼重要。總體來說,張寧依舊是這個節目裡面的魔王,他的缺點在這個水平的比賽幾乎沒法限制。

楊皓喆,第一期全靠他的神蹟拉起收視率,確實很能得分。優點:彈跳和速度很牛逼,肉眼可見的牛逼,第一期進的第一個球就能看出彈跳不一般。三分很準,跳投抗干擾強。球場反應非常快,這一點很難得,他幾乎是我見過幾期節目裡面“偷機”的分最多的球員。缺點:作為一名後衛,持球和處理球能力有些捉急,運球摔倒和傳球失誤幾乎每場都有。身體有些單薄。防守態度很積極但是效果一般,容易吃假動作。打法比較吃手感。

楊政,這期是他絕殺的,之前的分組賽雖然鏡頭不多,但能看出是挺厲害的。優點:身高,作為組織後衛身高優勢太大。球場指揮官,腦子清楚,老球痞,狡猾。組織能力好,正賽體現的淋漓盡致,打擋拆、造錯位、煽動情緒、設置打法之類都十分得當。全能,善於造犯規,雖然開場相當長一段時間罰球不進,但是依然能看出來這是他一貫的打法,只是手感有起伏,有穩定的外線能力。缺點:缺乏穩定殺手鐧,外線出手速度慢,除了最後的絕殺,投中的外線球都是較大空位。造犯規不成之後缺乏有效得分手段。下手有點黑,這一點無論在哪幾乎都不太招人待見。

祝銘震,我個人認為是這個節目裡最有CBA前景的人,而且定位非常明確。之所以我認為比張寧有前景,不是因為他比張寧強,而是技術特點更受高級別比賽的喜歡。除了一些少見的天縱奇才,進入任何球隊都會被當作核心球員培養。否則當球員進入到更高級別的比賽中的時候,更重要的是無球時的能力,跑位、防守、空位三分球。比如張寧進入到CBA的比賽中,剛開始一定不會被當做核心球員培養,因為他的得分能力放到CBA比賽中不會太突出,這時他的持球進攻能力根本用不上,而無球技能則是決定他能否留在場上的關鍵。祝銘震的三分+防守的3D打法是目前非常稀缺的角色球員打法,精通這兩樣的球員是所有球隊哄搶的目標。祝銘震優點:穩,永遠知道該做什麼。防守非常好,大概是這個節目的防守第一人,能防守多個位置,單防協防都有水準,比賽後期換防幾乎凍結楊政。外線有穩定投籃能力。缺點:持球能力一般,但是在這個比賽中夠用了。

本場正賽的直觀觀感,由於比賽是綜藝節目剪輯後的結果,所以只能說大概觀感。大概是林書豪傑倫組的鍥而不捨,擊敗了郭艾倫影帝組的天賦才華。

書豪組鐵牛被規則廢掉之後,能打的大概就楊政、祝嘉榮、鍾顯超、劉恆驛、李峙錦,劉恆驛和李峙錦,是選人時候楊政唸叨著能防張寧的人,雖然沒防住,不過劉恆驛的作用不可小覷,作為藍領球員,就是做防守和投機會球的球員,攻防兩端貢獻相當大,尤其是擋拆後能利用體型,錯位打一打對面的小後衛,一度是書豪隊的主要進攻戰術。反觀艾倫這組,強力球員很多,張寧、祝銘震、楊皓喆、晏旭、唐日輝,但是實在太次的球員也不少。比賽打得天馬行空很好看,但是論堅韌比書豪隊差點。

總的來說,書豪組的人實力都比較平均,打得也比較整體,艾倫組有幾位魔王,但是有些球員的下限太低。

第四節之前的比賽,大體跟我之前所想差不多,廢了鐵牛之後,張寧縱橫無敵,沒有人能限制一下或者和他對攻。張寧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壓制對面所有對位選手,張天意防他的時候背身碾壓,換鐵牛防的時候立刻變成面框單打,因此比賽過了剛開始的試探期之後,張寧開始得分模式,書豪隊直接崩盤。艾倫隊有幾張王牌可以打,張寧、晏旭、楊皓喆、唐日輝、祝銘震,這幾個人可以無限換防,凍結對面幾乎所有人,進攻端有張寧怎麼也不會愁,這也是艾倫隊比分拉開時的主要陣容。單提一句晏旭,NBL職業球員,3D打法,防守真的很了得,第一場3V3單防張寧一次三分不中,一次搶斷張寧,一次造張寧進攻犯規,這個節目裡基本可以和祝銘震並列外線防守第一,最後時刻也是派他上去防楊政的。去掉這幾個人,其他的球員只要零星的安插上一些上場時間,讓主力休息一會補充體力就行了。

而後比賽逆轉,張寧罰下是最大轉折點,還有一點是艾倫有點浪了,排上了一些自殺式的陣容,在3V3這樣快節奏的比賽中,第三節領先18分並不是保險的分差,派上實力不行的球員太早,以至於讓對面追回分差,同時士氣大震。

黃子恆實在看不出打過職業比賽,運球和出球都很費勁,夏浩然和方良超也一樣,這三個人在這種比賽裡,身材和身體素質首先就吃虧,防守端一定是大坑,進攻端也做不出太多貢獻,上場就是送分。就連周銳在這種比賽存在感都很差,也是身高所限,籃球裡面身高畢竟是很大一個因素。業餘比賽裡面,小個子球員和大個子的速度和敏捷相差也沒有太大,小個子的生存空間就更小了。希希是街球手,大概和熱狗、平常心的水平差不多,曾經號稱上海最快第一步,但是放在這種比賽裡,就是發揮不了,這種比賽不可能給你盤帶20秒再上籃的那種單挑機會,所以第一個被淘汰也可以理解。孫思堯雖然軟,好歹能當個高炮臺,額外提一句,很多人說他蓋帽之後惡狠狠的看人有問題,其實這種情況在nba也不少見,我個人覺得這一點無可厚非。大東真的是很廢,空有身板沒有技術,防守端也放不出去,唯一的指望就是他之後能頂一頂鐵牛,不求能防住,能頂一頂等包夾過來就行,不然真是沒啥用。然而就是這麼些人,艾倫在第三節領先18分的時候派上場,導致了攻防兩端被爆。

其實比賽在前兩節,艾倫隊也有些隱患,一是張寧的三次犯規沒有很好地控制,二是全隊過度給張寧做球,全面圍繞張寧開火,優點在於張寧火力全開幾乎打崩對面,缺點在於一旦張寧下場,其他球員會陷入不會打球的空檔期以及手感的冷卻期,比如楊皓喆的手感沒有在之前領先的時候養出來,後來比分膠著的時候屢投不中。三是對於比賽的專注的不如書豪隊。艾倫隊的進球大多是才華橫溢的單打,反過來防守的時候,經常性的漏給書豪隊大空位的投籃,導致了比分緊咬,也正是書豪隊的專注和堅韌,讓他們抓住機會逆轉了18分的分差。至於第四節和加時賽還有楊政的神仙球,真的就是刺刀見紅,雙方沒什麼能夠讓對方無解的點,都用盡全力各安天命而已,差別的一點可能真就是楊政的狡猾。

最後來說說教練,書豪作為NBA級別的球隊大腦,轉行教練確實在短時間內做到了教練該做到的,訓練細節、制定戰術、臨場調度、安撫球員、施壓裁判,這些都是主教練的工作,包括孫思堯蓋帽之後惡狠狠的看著自己的隊員,書豪馬上用英語警告對方,都是主教練該做的細節,書豪完成的非常出色。反觀艾倫,不能說做的不好,而是風格不同,艾倫屬於雞血型教練,情緒比球員還要激動,球隊順的時候順風順水,球隊陷入停滯的時候則容易自己鑽進牛角尖斃住,比如最後比賽還沒結束的時候,自己先嘟囔了一句“輸了”。

個人認為艾倫教練工作上的偏差大概是戰術指導,可能艾倫是這樣過來的,便想讓隊員和自己一樣,但是沒考慮到職業比賽和這種比賽的不同。進攻戰術的意義,是讓球隊得到更輕鬆的得分機會,無論是突分也好,拉開空間也好,單打也好,都是讓球隊的進攻變得有效。但是3V3與職業比賽的5V5不同,5V5的球場空間被人佔滿,需要大量戰術和跑位去拉扯進攻空間,讓進攻更有效。然而3V3比賽,球場的空間足夠大,不太需要戰術獲得進攻空間。張寧單吃張天意的幾個球,給張寧一個舒服的接球位置,讓他單打就已經非常有效了。另外,3V3由於人少,能打出的戰術也有限,再加上球員的戰術素養普遍不高,短時間內訓練戰術配合的效果不會很不明顯。最重要的一點,以這些球員的情況而言,設計出的進攻戰術,只需要無限換防就能解決大部分,所以艾倫設計的高位無球掩護戰術也就有效了一次,書豪提出無限換防之後,基本艾倫的戰術就沒太奏效了,反而會讓隊員覺得有些僵硬。之後的比賽艾倫應該更多的設計一些能發揮隊員特點的戰術和輪換陣容。比如可以把張寧當安東尼用設計單打戰術,讓楊皓喆當第六人上去搶分並且多給他設計空切和無球走位戰術,減少持球,讓他變得更有效之類。反觀書豪,主要抓技術細節,糾正球員的壞習慣,是可以短時間改正的點。

最後提一個小點,艾倫在場邊和球隊暫停的時候,不斷的在吼戰術內容,而書豪則是在吼幾個關鍵詞,排除書豪中文水平不好的因素,其實艾倫也該精簡一下自己的語言。以我個人的經驗,除非是非常有經驗的球員,否則在那種時候,球員是接收不了太複雜的信息的,重複一個關鍵詞會相對更加有效,大概類似於軍隊作戰的命令也都是非常簡短的,有利於接收吧。

以上差不多就是這些期看下來的一些感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