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海口江東新區傳統村落:清代名將故里道郡村待「蝶變」

探访海口江东新区传统村落:清代名将故里道郡村待“蝶变”

圖為海口道郡村吳元猷故居。 駱雲飛 攝

海南省今年6月宣佈設立海口江東新區,將其作為建設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點先行區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海口江東新區是怎樣的一片土地?中新網記者近日連續走訪海口江東新區多個傳統村落,探尋風土人情,感知這片土地的脈搏。

中新網海口10月1日電題:探訪海口江東新區傳統村落:清代名將故里道郡村待“蝶變”

作者 凌楠

走進2016年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海口江東新區道郡村,前山後水,三面環坡,面臨大塘,大塘外是大片稻田,田間有小河細水長流,風光秀麗。這裡古民居、古廟等建築也保持較完好。

“道郡村,是吳氏族人聚居的古老村落。清代名將吳元猷就是出生於該村。”吳元猷第五代後裔、該村73歲的村民吳日照,站在始建於明代的吳氏宗祠前向記者介紹,清光緒五年慈禧太后為表彰吳元猷將軍的功績,撥款重建了該宗祠。

探访海口江东新区传统村落:清代名将故里道郡村待“蝶变”

圖為海口道郡村吳元猷故居。 駱雲飛 攝

據吳日照介紹,吳元猷當年征戰粵瓊海域,剿殺海盜,戰績輝煌。在對其功勞的評定上,清咸豐帝稱其為“海疆鎮將”,道光帝讚歎“削平海盜皆卿之力”,瓊州府志贊其“有功粵海”。海口得勝沙路,正是因吳元猷“海口外沙一戰”得勝而命名。

民國《瓊山縣誌》詳細記載了吳元猷在海南的戰功,從海口的白沙門、鹽灶口,到文昌的銅鼓嶺和鋪前海面,從東方的感城到北黎,再從儋州到臨高,打擊了海上的倭寇、海盜和陸上的悍匪,對商民的安居樂業貢獻很大。

探访海口江东新区传统村落:清代名将故里道郡村待“蝶变”

圖為海口道郡村吳元猷故居外牆的“麒麟獻瑞”木雕。 駱雲飛 攝

據《海口市志·人物傳》記載,吳元猷一生身經數十戰,斬賊首數百級,戰功顯赫。吳元猷第六代孫女婿陳鴻禮告訴記者,吳元猷歿於虎門要塞,咸豐皇帝拔白銀一萬二千兩,下旨厚葬。

該村至今仍完好地保留著咸豐年間吳元猷自己設計興建的故居。記者看見,該故居規模宏大,三進正屋、南樓、北樓、庫房和帳房等單元,盡顯典型的清代海南建築風格。故居外牆正中有“麒麟獻瑞”木雕,室內建築典雅古樸,雕刻圖案有雄獅猛虎、百鳥朝鳳、奇花異草。第二、第三進左右及後方有配套的廂房、書房、賬房、伙房和馬房等,整個故居約有30左右間房。該故居2011年10月被列為海口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元猷的第六代後裔女婿陳鴻禮介紹,吳家出了兩個將軍——吳元猷和吳世恩。吳元猷之子吳世恩,官任海口水師參將,皇封正二品武顯將軍,光緒十一年代理瓊州總兵,與馮子材選址新建秀英炮臺、鎮海炮臺。

探访海口江东新区传统村落:清代名将故里道郡村待“蝶变”

圖為室內雕刻圖案豐富,有雄獅猛虎、百鳥朝鳳、奇花異草。 駱雲飛 攝

吳日照說,道郡村先輩重視教育,村中歷代名人輩出。清代有嘉慶年間進士吳天授,道光年間正一品建威將軍吳元猷、正二品武顯將軍吳世恩。近代有民國愛國將軍吳振寰,烈士吳開佑。

道郡村中,古民宅眾多,別具一格,有清代進士吳天授故居,清代名將吳元猷故居、愛國華僑吳必生故居,民國愛國將領瓊北要塞付司令吳振寰故居,港商吳多壽故居,瓊崖級隊烈士吳開佑故居等。

據相關資料顯示,道郡村2017年傳統村落保護工程項目也已經相關部門批准,處於招標階段。

探访海口江东新区传统村落:清代名将故里道郡村待“蝶变”

圖為海口道郡村吳元猷故居。 駱雲飛 攝

據瞭解,海口將結合江東新區概念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對保留的村莊和新建的村莊按照美麗鄉村標準和嚴格的環保生態規劃來推進,並探索新型鄉村治理模式。與此同時,海口將加強江東新區內村莊規劃建設,在繼續強化風貌管控和提高新建築設計品位的基礎上對一些有條件的村莊進行立面改造,大力加強古建築古村落的保護以及古建材的收集,使鄉村成為美麗的田園綜合體。

“將村中歷史文物妥為修繕保護,規劃好村莊道路、綠化、房屋、公共娛樂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村容村貌,為遊客增添一個歷史題材豐富的景點,具有深遠意義。”道郡村村民吳華保認為,道郡村兼具歷史與藝術價值,是海口全域旅遊的潛力景點。隨著海口江東新區建設的推進,道郡村或將迎來新的改變,村民對於道郡村的未來,有新的期盼。(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