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人民畫報》記者真實再現中國首個華僑農場的生活場景


華僑農場,一個誕生於上世紀的名詞,如今它和當時的居民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成為封存的歷史記憶。萬頃沙華僑農場位於廣東番禺縣萬頃沙地區,建於1951年,是中國第一個華僑農場,先後安置來自東南亞15個國家的歸僑5500多人。這組圖片拍攝於1952年9月,當年這裡生活著600多名華僑,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農場裡種植甘蔗、水稻、果樹……

當年,在萬頃沙華僑農場600多人中,除去老人、小孩,剩餘400多人的勞動力被編成各種不同的生產小組,這是種菜組的女場員下田勞動。

農場的景色非常漂亮。在廣闊的田野上,種有木瓜樹和香蕉樹…… 這是站在木瓜樹下望去,遠處是一排整齊的宿舍。

農場的僑鄉風情十分濃郁,一條小河蜿蜒流過農場的中央。場員們在休假日,時常駕著農場的小木船,沿小河到附近的市鎮上去。

每當夕陽西下的黃昏或月光皎潔的夜晚,在田間、河畔或樹蔭下,總是洋溢著場員們的歡歌笑語。這是年輕的女場員們聚集在香蕉樹旁,跳著剛學會的“集體舞”。

農場還組織了業餘樂隊,他們利用休息時間排練各種歌曲,預備在週末晚會或節日活動上演出。

每逢節日和休息日,農場的場員們都要舉行各種文娛活動。這是場員們歡快地跳起集體舞。

為照看場員們的孩子,農場當年建有託兒所。這是託兒所的保育員帶領著小腰鼓隊,到田間去表演。

華僑農場的職工用雙手使農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建立起來。1952年秋收時,農場的中稻產量超過了當地農民產量的80%,獲得了巨大的豐收。

堆積如山的稻穀。

農場收割完畢,場員們興高采烈地換上新衣,跳起豪放的民族舞,以此慶祝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