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近代中國挨打並非由於閉關鎖國

溫鐵軍:近代中國捱打並非由於閉關鎖國

至少在五百年前,出現了一個世界大變局,那就是因為中國長期向西方出口導致西方的赤字危機、白銀戰爭,及其對西方走向殖民化的壓力。

近代中國捱打並非閉關鎖國,而是由於貿易逆差。

到目前為止西方的政治制度,對我們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它的好和壞,不是我價值觀上是不是願意要它,而是它的巨大成本你是不是打算支付。

不是我們不想追隨西方文明,麻煩在於,我們沒有再搞殖民化的可能。

對於東西方兩大歷史進程中構建的解釋邏輯,我試著在做解構,發現至少在五百年前,出現了一個世界大變局,那就是因為中國長期向西方出口導致西方的赤字危機、白銀戰爭,及其對西方走向殖民化的壓力。

當然,你們現在通過教科書得到的印象都是因為中國閉關鎖國,所以落後捱打。但,這八個字是人家打完了以後給你留下的,人家建立了某所大學,把這八個字留下,變成了你的意識形態。近代幾乎所有的研究就都圍繞著這八個字,大家都在解釋說我為什麼捱打呢?是因為閉關鎖國了。那不是扯的嘛!中國長期以來都是一個貿易盈餘的國家,而且是世界最大貿易盈餘國。1840年被打之前,中國的 GDP佔全球 28%,比現在高多了,當時的人口是全球的 17%~ 19%,但 GDP大大高於人口占比。而當時中國出口得到的白銀儲備有多少呢?我們當時是把白銀作為貨幣的國家,曾經佔有全球 60%的白銀,就跟二戰之後美國佔有全球 60%的黃金幾乎是一樣的。別以為 GDP上去就站住了,不對,捱打的原因恰恰是因為貿易盈餘太大,恰恰是因為出口太多。

為啥出口多了呢?中國自宋代以來,西域陸上貿易中斷,海上貿易開通,開始通過阿拉伯世界向西方轉運中國燒出來的土,中國把瓷器運到阿拉伯世界再中轉到歐洲,所以西方叫 china,中國人拿點煤,拿點柴火,把中國的土燒成各種形狀就送出去了,靠海船大規模向外出口,帶出了阿拉伯世界對南歐的浸淫。世界地緣格局由此發生了改變,那中國大量回流的主要是白銀,導致從明朝開始,中國以“一條鞭法”為標誌,形成白銀幣制。

因為中國長期對西方的貿易順差太大,而西方那時候也沒什麼可以貿易的,於是鴉片戰爭就開始了,打了兩次鴉片戰爭,到了到 1870年前後,用鴉片貿易的方式才使中國出現了貿易逆差。

而就在 1870年前後,貿易逆差發生的同時,是中國的上層建築鴉片化,官員、軍隊、士大夫階層、知識分子都抽鴉片。當鴉片變成一種時髦的時候,就導致中國的整個上層建築鴉片化,其中的核心是軍隊的鴉片化,於是軍隊幾乎沒有戰鬥力了,一次一次的捱打,最後打的結果是全部財政 38年都還不完人家一場戰爭的賠款,那就是 1900年的庚子賠款。進入 20世紀,下層社會也走向鴉片化。士紳地主、商人交際也抽鴉片,城市幫會和農村土匪也隨之被鴉片化了……

簡單說,最初就是對西方的貿易順差過大造成的,而不是什麼閉關鎖國,落後捱打,人家要的就是改變西方貿易逆差。

在殖民化時期,我們沒有打出去,而是被打了,所以到工業化時期,在產業文明時代,你想學習西方按產業文明時代的路走,卻走不成,因為中國人太多。舉個例子,非得要姚明蓋一小孩的嬰兒被,那可不是顧頭不顧腳嘛!人口太多,不能對外搞殖民化大量輸出人口,就學不了西方。

溫鐵軍:近代中國捱打並非由於閉關鎖國

本文摘自溫鐵軍著《告別百年激進:溫鐵軍演講錄(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