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最強兵種——騎兵

戰爭一直伴隨著人類發展的歷史,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兵種種類繁多,有步兵、弓箭兵、車兵、騎兵、斥候、水軍等等,其中最強悍最具威脅力的就要屬騎兵。


在東亞,匈奴、突厥的輕騎兵,後來的契丹、女真騎兵,以及騎兵戰術最巔峰的蒙古鐵騎,都是以騎兵為主要軍種橫行天下的。在中世紀西歐,諸國都以發展重裝騎兵為首要戰力,以至於發展出一套騎士制度及令人崇尚的騎士精神。

古代戰爭最強兵種——騎兵

騎兵有兩個最大的特點,超高的機動性和強大的突破能力。高機動性能來去自如,打得過就不怕敵人逃跑,能輕易追擊敵軍;打不過還能輕鬆逃跑,敵人一般追不上。強大的突破能力,千軍萬馬一字排開在廣闊平原上縱橫馳騁的起來,除了騎兵沒有哪個兵種能夠抗衡。可以想象下那個場景,一列火車高速飛馳而來的那種聲勢乘以千倍。

用馬作戰的歷史很早,中國在戰國時代以前,最強大的作戰作戰兵種是戰車兵,一乘戰車的配置是四匹馬拉的戰車,車上成員三人:駕車一人,弓箭手一人(遠程攻擊),持戈一人(用於近戰),戰車在那個時代就是當時的坦克,成隊列進攻威力非常強大。同時期的古代希臘羅馬也有戰車,只是形制有些不同而已。

戰車雖然很強大,但是戰車也有很多的缺點,首先它造價高昂,用馬匹多。戰馬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一個諸侯國有幾百乘戰車已經很不錯了,如果是“千乘之國”已經是能獨霸天下了,萬乘之國在當時那只是個形容了吧。在當時年代的中原幾千匹戰馬看還是非常奢侈的。畢竟周武王伐紂也只是"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

古代戰爭最強兵種——騎兵

其次,戰車可以向前衝但是難以轉向,不夠靈活,且木質輪子極易受地形限制。想象下,在坑窪的的地勢上開汽車都會把你震的膽汁反吐,何況古代的木輪子戰車。這種戰車在春秋戰國時期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戰爭中變得不適應,遊牧民族是直接騎馬作戰,這在中原各國家看來是不可思議,但正是這種靈活的騎射戰勝了他們的戰車。首先從胡人那裡吸取經驗的是趙武靈王,他命令自己的軍隊全部由原來的寬袍大袖的服裝改為胡人緊身窄袖的服裝,由以前的駕車作戰轉變為像胡人那樣直接騎馬,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胡服騎射”。自趙武靈王后,騎射之風傳到其他各國,一直到戰國末期,最強大的秦國騎兵令各國聞風喪膽。秦騎兵的裝備和現代的騎兵有很多不同,他們的主要武器是弓箭,這一點和匈奴人的騎射作戰特點是完全相同的。

自從馬鐙發明後,騎兵變的空前強大,在沒有馬鐙的時候,古代人騎馬是一樁苦差事,因為當馬飛奔或騰躍時,騎手坐在馬鞍上,兩腳懸空,只好雙腿夾緊馬身:同時用手緊緊地抓住馬鬃才能防止從馬上摔下來。

古代各國軍隊,如波斯人、亞述人、埃及人、羅馬人、巴比倫人以及希臘人都不知道,更談不上使用馬鐙;甚至亞力山大大帝率軍橫跨整個中亞時,他的騎士們的雙腿也是橫跨於馬鞍兩旁,雙腳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支撐,其艱難困苦可想而知。馬鐙發明以後,這種麻煩就迎刃而解了。有關古代馬鐙的起源和發明,一直是學術界關心的問題。有人認為,大約到公元3世紀時,中國冶煉術有了長足的進步,並開始製造銅或鐵製的馬鐙。

古代戰爭最強兵種——騎兵

相傳馬鐙是漢朝一個老兵發明,後傳入匈奴,匈奴冒頓單于如虎添翼,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騎兵時時威脅著大漢朝。漢與匈奴百年的戰爭,關鍵也在於騎兵,從最初漢高祖被圍白登,使得朝廷看到了強大騎兵的作用。以後自漢武帝起的東西兩漢,都建立了強大的騎兵,最終徹底擊敗的匈奴。

自從騎兵誕生之日起,就對傳統的步兵產生了巨大的壓力,步兵通常靠密集的防守用很長的矛來抵禦騎兵的衝鋒,騎兵作戰也發生了變化,騎兵中開始出現身披重鎧手執長矛的士兵,他們用來衝破敵陣的外圍。從兩晉南北朝時期出土的武士壁畫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武士身影。

隋唐時期為了應對突厥的北方威脅,建立了強大的騎兵,在唐朝時期達到了巔峰,唐朝依靠騎兵長驅直入,一舉搗毀突厥的王庭,使整個突厥民族徹底被打敗,最終衰落下來,再也不能和中原王朝作對。後來五代十國紛爭大大削弱了中原王朝的實力,北方的遊牧民族才興盛起來,重新形成了強大的騎兵力量。

宋朝在我國曆史上武功極為不盛的一個朝代,因為在後唐,五代時期崛起的少數民族西北的產馬地區,基本掉失,所以宋無論是通過在邊地買馬,換馬,(用物資)或設置監牧等方法,始終都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從來都沒一支強大的騎兵。到了南宋時更糟,連殿前司(即皇帝禁軍)的騎兵都有五分之一的沒馬可用。宋朝喜歡擺陣勢,所以騎兵也多半佈置在陣中,基本上都是把騎兵佈置在大規模的步兵陣周圍做策應或掩護側翼。如宋太宗的“平戎萬全陣”就是把主力步兵結合戰車,在中間布成密集陣勢,反騎後佈置在前後左右擔任警戒和掩護。防禦敵軍騎兵的陣勢。個人認為這到是與歐洲早年的騎兵運用方式象似,即以步兵方陣為主力,用騎兵來鞏固兩翼。事實上這種陣式,騎兵成了步兵的輔助力量,用於克敵制勝的是核心的步兵陣。

在北方先後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都有較強大的武力。軍隊中以騎兵為主力作戰。遼金的軍隊都很講究騎兵的機動作戰,,一般軍中的正兵均配有數匹戰馬,(遼軍一名正軍有馬三匹)機動力很強,如遼宋的幽州之戰中,遼軍就憑藉當地平坦的地形和騎兵的機動力,先後將宋將曹彬,潘美各個擊敗。金兵也長於騎兵善於野戰,史稱“金之初起天下之強莫過於此”,金國有著名的柺子馬,在作戰時步軍為正兵,以柺子馬作兩翼突擊,在平原上對宋軍作戰有著很大的優勢。

騎兵以北方少數民族騎兵為主,他們作戰的主要武器為弓箭、馬刀、也裝備有狼牙棒、開山大斧等特殊的武器。(金國人似乎喜歡這種武器,當時有民謠:它有金兀朮,我有嶽元帥;它有柺子馬,我有麻扎刀;它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當時的騎兵,開始偏向輕裝,著少量甲,獲得更大機動力,但是各國均還有重甲部隊,如西夏的騎兵“平夏鐵鷂子”(它的步兵叫“橫山步跋子”)就以“乘善馬披重甲”戰鬥力強著稱。

古代戰爭最強兵種——騎兵

蒙古興盛起來後,也是以騎兵起家。蒙古騎兵是中世紀最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騎兵部隊。13世紀由成吉思汗創建並由他的繼承者保持了一支騎兵部隊,蒙古人把騎兵戰術推到了冷兵器時代的頂峰。長距離奔襲,迂迴,包抄等騎兵的優勢被髮揮到了極限。蒙古騎兵沒有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他們體格強壯,能適應戰鬥的需要;他們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能夠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餚。不容忽視的是:訓練過程中形成的那種嚴格的紀律制度,使他們個個都服從命令,嚴謹不怠,這在中世紀的其它其它軍隊中是聞所未聞的。

蒙古人依靠騎兵,作戰時趕著牛羊為食,向西一直打到歐洲多瑙河流域,向北一直到北冰洋,向東到庫頁島,向南打敗南宋,建立起疆域空前廣大的大元帝國,蒙古騎兵是當時世界上無敵的存在,所向披靡,當時的南宋軍力其實並不弱,只是對手太強。

古代戰爭最強兵種——騎兵

騎兵如此強大,後世的滿洲八旗十萬騎兵入關後就將幾百萬農民起義軍、南明官軍打敗而建立了大清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