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刺繡的形成與發展

山東濰坊刺繡的形成與發展

濰坊刺繡始於何時,已難考究。到清朝乾隆年間, 鄭板橋任灘縣知縣時,這裡的刺繡業已相當發達,時有 “九千繡花女”之稱。 清光緒年間,濰縣人李翰臣在縣城開設了“同祥繡 貨莊”,這是濰縣第一家專門經營刺繡品的商號。李翰 臣僱人購買原料分發各地繡戶,然後收回刺繡品。幾年 時間,“同祥繡貨莊” 便發展到相當規模,在濟南、青島、天津等地設立了分號,並在日本大阪設莊推銷刺繡 品。

山東濰坊刺繡的形成與發展

到民國初年,濰縣經營刺繡品的商號已達五十餘 家,產品由原來簡單的鞋面、枕套等發展到裙衣、禮 服、帳幔、戲裝等大件刺品。濰坊刺繡的傳統技法有錯 針繡、亂針繡、網繡、鎖繡、鎖絲、納絲、平金、影 金、鋪絨、刮絨、挑花等,可謂巧奪天工,豐富多彩。 濰坊古裝戲衣的刺繡久負盛名,對不同劇種和流派的戲 衣,都精心設計,特色鮮明,深受各派戲劇表演者歡迎。

山東濰坊刺繡的形成與發展

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 等,都多次訂做過濰繡戲裝。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新形勢的發展,濰坊刺繡工 藝又有了新突破。除繼承和改進了些傳統產品外, 又 創新推出一些大型繡品, 如“大明湖”、“泰山”、“蓮萊 日出”等作品,曾多次參加過省和全國刺繡品展銷會, 產品不僅暢銷國內, 而且遠銷日本、加拿大和港澳等十 幾個國家和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