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無孔不入的校園霸凌,別讓孩子的悲傷只能逆流成河

一本《悲傷逆流成河》,伴隨了多少80後、90後的青春時光,那種疼痛的、悲涼的青春,掠走了多少人的眼淚。

而這本小說已經被翻拍成電影並且上映了,自上映以來影片就備受大家的關注,除了這本書在當年就被廣泛討論,還因為這部電影把重點放在了“校園霸凌”的問題上,毫不掩飾把校園暴力展露出來,隨著影片中尖銳和疼痛的話題,讓大家直面沉重的校園暴力。

面對無孔不入的校園霸凌,別讓孩子的悲傷只能逆流成河

在學校這樣一個封閉的環境中,未成年人學習模仿成年人的層級世界,迫不及待想要建立一套等級分明的社會規則,三觀未穩,智慧和權利都是遙遠的東西,只有武力、暴力和小團隊,才是他們可以掌控的。藉由傷害他人,獲得一種變相的地位和認同,宣洩不明所以的嫉妒、殘忍,正是校園霸凌事件發生的根源。


面對無孔不入的校園霸凌,別讓孩子的悲傷只能逆流成河


對於心智尚未成熟,不懂得如何有效保護自己的年輕人來說,往往受到的傷害只能隱藏在心裡,害怕示弱或尋求保護會引來更大的災難,而因此造成了越發隱秘的心理創傷。

故事中的易遙,正是校園霸凌事件的受害者,起因則是“因為唐小米喜歡齊銘,而她以為齊銘喜歡我。”就是這麼簡單的嫉妒,引發了“一百塊陪睡”“性病梅毒”等一系列再惡毒不過的流言,帶來了周圍所有人的冷眼和惡意,甚至連最親近的人也難免因此生出罅隙。


面對無孔不入的校園霸凌,別讓孩子的悲傷只能逆流成河


面對無孔不入的校園霸凌,別讓孩子的悲傷只能逆流成河


預告片中,易遙墜河的場景以及一句“你們沒殺過人吧”的質問,將觀眾拉進無盡悲傷之中。潑在易遙頭頂上的水,在天台寫下的汙穢標語,和周圍人添油加醋傳播過的謠言,可能在他們眼中,這就是一場開大了的玩笑,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劑調味料並以此為樂。而易遙最終也會擦乾身上的水或者拍拍塵土站起來。只不過,身上的塵土可以輕輕鬆鬆拍掉,皮膚下面的淤血幾天後也會消散殆盡,甚至骨折百天之後也會癒合如初,可是心中那深深淺淺的傷痕呢?正是那些霸凌將易遙的自尊狠狠踐踏,並最終摧毀了她對這個世界的期盼和留念。


面對無孔不入的校園霸凌,別讓孩子的悲傷只能逆流成河


面對無孔不入的校園霸凌,別讓孩子的悲傷只能逆流成河


在網絡上諸如此類的新聞和視頻比比皆是,掌摑圍毆、冷暴力孤立,亦或是拍侮辱性質的照片、逼迫受害人下跪等手段層出不窮。視頻中滿溢著行兇青少年的腎上腺素飆升,以及圍觀者的無恥叫好。這些“殘酷青春片”演到最後,有可能真正受到法律嚴懲的加害者並不多,大多以學校教育、家長賠償了事。


面對無孔不入的校園霸凌,別讓孩子的悲傷只能逆流成河


而在這些事件中,我們所看到的乃是未成年人不加修飾、直白殘忍的惡。這一切,似乎與我們想象中的校園截然不同,然而大量的新聞顯示,這樣的黑暗是真實的,並且普遍存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終結校園暴力:每日的必修課》報告中表明,全球有半數青少年遭受過校園內外的同伴暴力。

面對無孔不入的校園霸凌,別讓孩子的悲傷只能逆流成河

校園霸凌就是一場噩夢,做過這個噩夢的人,一輩子都會有陰影。這種自尊心被侮辱的心理陰霾將會伴著受害者的一生,對被加害者以後的成長產生的巨大傷害,難以估量。而大多數霸凌被隱藏在看不見的角落,又有多少孩子深陷校園霸凌的魔爪裡,正在被一步步吞噬著人生,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

很難想象我們的孩子如果在那樣的環境下,到底要怎樣才能安心的學習。我們的孩子如果遭遇了那樣的霸凌,他們能否主動的告訴你,和你一起面對?而身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教育孩子預防霸凌?


面對無孔不入的校園霸凌,別讓孩子的悲傷只能逆流成河


當孩子成為霸凌者,家長應該怎麼辦?

教會孩子善惡,避免成為霸凌者。

預防霸凌不僅僅是預防孩子成為受害人,也應該預防孩子成為施暴者。

孩子之所以是未成年人,不僅因為他們沒有自我保護能力,還因為他們對作惡毫無自控能力。你不告訴他那是惡,他能把別人逼死。你不告訴他要反抗,他能被別人逼死。

如果父母處理不當,受害人也可能轉變成施暴者。事實上絕大多數施暴的孩子都曾經是暴力的受害人。父母兄妹親戚,甚至曾經被霸凌的經歷等給了他們錯誤的示範。所以父母在生活中也應該以身作則,不要用暴力解決問題,同時約束告誡孩子不能一夥人合起來欺負弱小。

面對無孔不入的校園霸凌,別讓孩子的悲傷只能逆流成河

有些人認為,孩子在和同伴爭吵和嬉鬧過程中會獲得成長,所以孩子們之間的事情大人最好不要插手。但是校園霸凌≠孩子間“過分的玩笑”。所以每個父母都應該重視校園霸凌,如果孩子有霸凌行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他認識到錯誤,真誠地道歉,併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該承擔的責任。

同時身為父母也要反省教育的疏漏,找到導致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根源。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及時發現,及時糾正。給孩子分析事情的原因,幫助孩子學會接納情緒,管理情緒,用暴力以外的方法去處理事情,同時教給孩子溝通的技巧,讓孩子自己處理一些小的衝突,同伴之間的社交也需要練習,大人不要什麼都插手去管。

當孩子被霸凌,家長應該怎麼辦?

比不諳世事的孩子帶著惡魔的面具更加難以原諒的,是家長和學校對校園冷暴力如此輕蔑的態度。家長要關注到孩子受到的傷害,孩子有沒有受到霸凌,他的舉動會告訴你。

面對無孔不入的校園霸凌,別讓孩子的悲傷只能逆流成河

霸凌不能以暴制暴,教孩子用暴力解決暴力會造成更多和更嚴重的暴力。

在校園暴力出現後,有比暴力解決更安全、更有效的辦法。如果孩子遭遇霸凌,一定要冷靜的跟孩子充分地溝通,瞭解事情的經過,認同他的感受,告訴孩子你會幫助他解決;並在第一時間關注到他所受到的心理傷害,及時干預,幫孩子把心理傷害疏導出來。

面對無孔不入的校園霸凌,別讓孩子的悲傷只能逆流成河

當發現自己孩子被霸凌後,聯繫學校、施暴者的父母一同教育施暴者,如果對自己孩子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可以選擇報警,讓他們得到應有的懲罰。

作為父母,為了防止這樣的傷害發生,應防患於未然,教孩子學會識別、應對校園冷暴力 。

遇到欺負並不是躲開就能解決問題,在遇到傷害的時候知道怎麼“反抗”才是我們最該教給孩子一課。

孩子被霸凌,很多情況下是因為不知道怎樣去應對。教會孩子應對方法非常重要。

第一,鼓勵孩子在學校裡多結交一些朋友,不要讓自己看起來很孤單,孤單的人更容易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第二,明確告訴孩子:“當別人欺負你的時候,要勇敢地反抗”。讓霸凌者知道你不是好惹的。如果對方過於強大,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父母,父母會幫助你解決。告訴孩子,就算是告狀也並不丟臉。

蔡康永講,教育孩子“打回去”除了用武力也要用智慧。可以培養孩子還擊的力量,但這不是說只有動手才是最好的“打回去”,因為還擊也可以用智慧。哪怕告訴老師,或者用其它手段來解決也並不是一種可恥或者“慫包”的行為。

面對無孔不入的校園霸凌,別讓孩子的悲傷只能逆流成河

告訴孩子,“你可以包容、理解對方,但是,不要輕易選擇和他們和好如初。”包容對方,是希望孩子不要陷入仇恨中,如果輕易原諒對方,會有再次被霸凌的可能。

父母和學校應該緊密配合,溝通好如何讓受傷的孩子心理上恢復,如何杜絕日後再次發生。

願我們能學會愛,也交給孩子們愛自己,愛他人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