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蔡鍔齊名,被袁世凱梟獸的民國大將軍(中)

小試牛刀鬧革命

找到了組織,有了明確的革命目標,就要為組織做貢獻了,吳祿貞很快就得到了任務。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孫中山敏銳的覺得這是一次推翻清政府的好機會,決定在珠江、長江流域發動起義,令吳祿貞和傅慈祥秘密回國籌備起義。

在新舊思想交錯的年代,在部隊缺乏明確的信仰或思想的前提下,起義經費至關重要,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否則一切免談,這與後來人民解放軍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

吳、傅二人起義的第一步就陷入了經費不足的漩渦,一分錢難倒了英雄漢,而此時唐才常已搶先一步,通過華僑籌款,正在秘密組織自立軍,籌謀推翻滿清。大家有共同的革命目的,坐下一談,彼此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在請示孫中山後,雙方合併一起鬧革命,滿腔的熱血沸騰起來了。

可惜當年的起義在現在看來有烏合之眾之嫌,無論是組織的嚴密度,還是起義者彼此間的信任都頗有不足。在起義前期,清廷已經收到消息,長江戒嚴。另外,他們又會見了湖廣總督張之洞,以民族大義勸說其脫離清廷自立。

與蔡鍔齊名,被袁世凱梟獸的民國大將軍(中)

張之洞

張之洞作為晚晴中興四大臣之一,智商、情商、眼界等皆高於常人,當場並未表態。轉而要求手下嚴密監視這些革命黨。

起義遲遲未能開始,康有為以唐才常與革命黨合作為由,壓下了經費(康老師這小算盤),起義被迫延遲。此時,張之洞也看到遠在北京的慈禧並未失去清廷控制權,於是對起義果斷進行了鎮壓。

唐才常、傅慈祥等人悉數被捕,雖經嚴刑拷打,但未供出一人,隨即壯烈犧牲,儘管唐才常是張之洞的門生,但主義不同,也就無所謂師生情感了,他的首級被懸漢陽門。

而此時的吳祿貞並未接到延期起義的通知,在安徽按照之前約定的時間發動了起義,血戰七晝夜,勢孤無援失敗,吳祿貞被迫隻身逃往日本。

儘管失敗,但在沒糧沒餉的情況下,能夠堅持血戰七晝夜,顯示了吳祿貞不凡的組織能力。

一年後,吳祿貞完成了在日本士官學校的學業,畢業回國。

說服香帥

吳祿貞回到了武漢,儘管起義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年,但張之洞並沒有放過他,將他扣押了。

面對這個能力出眾的學生,張之洞的感情是複雜的,畢竟這個學生是自己一手發現,一手推薦留學的。這次他沒有舉起屠刀,反而坐下來與吳祿貞耐心的溝通。

面對這個被組織之前定為可爭取過來的,又殘殺革命盟友的老師,吳祿貞沒有怯弱,侃侃而談,上窮碧落下黃泉的談。看著這個英姿勃發又滿腔熱血的學生,張之洞想著越發糜爛的滿清朝廷,這次他低頭了,被自己的學生說服了。

那些等著看吳祿貞人頭落地的人失望了,他被任武昌武普通學堂教習、會辦,背靠香帥這棵大樹,給了他傳播革命火種極為便利的條件。《警世鐘》、《猛回頭》等革命書刊發起來!革命組織成立起來!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除了狠抓意識形態方面的教育,軍事培養方面同樣沒放鬆,吳祿貞提倡文化人當兵,努力提高軍人的文化水平能力,加強軍隊文化建設,使舊有軍隊逐漸向新時代軍隊轉型。

北上開天闢地

吳祿貞站在了人生的岔道口,擺在他前面的是兩條路,一是與黃興、宋教仁等策劃湖南獨立,二是受在日本一起留學的同學兼好友良弼(被彭家珍刺殺身亡)推薦,入京操練清廷新軍。

吳祿貞猶豫了,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如何選擇,黃興看出了他的難處,勸他到敵人心臟裡去戰鬥(投身中央,伺隙而動)。

吳祿貞在北京的職位是練兵處軍學司訓練科馬隊監督,這個監督是需要出差的,他去了新疆伊犁考察新軍。當時的陝甘總督是升允,吳祿貞看著這個鐵桿的保皇派非常不爽,言語間頗不客氣。作為滿人且是滿清重臣的升允不會輕饒了這個毛頭小夥子,不僅將吳祿貞一擼到底,還把他在蘭州扣留了一段時間。

隨後,吳祿貞又跟著徐世昌了,當時的徐世昌總督東北三省,吳祿貞的職位是隨行任軍事參議。東三省作為滿人的發源地,在當時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但滿清朝廷孱弱,經日、俄兩國多次禍禍,東三省已是滿目瘡痍,民不聊生。

與蔡鍔齊名,被袁世凱梟獸的民國大將軍(中)

徐世昌

徐世昌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除了恢復經濟,還要與列強周旋。因吳祿貞層留學日本,與日本人交手的任務就落在了他頭上。

此時的日本鬼子妄圖吞併東北的延吉、汪清、和龍、琿春四縣市(日韓稱為間島),為了應對其狼子野心,吳祿貞提出了“籌邊之道,貴在知邊”的方針,並被徐世昌所接納。日本人在上述四地集結時,吳祿貞迅速召集當地民團應對之。

與蔡鍔齊名,被袁世凱梟獸的民國大將軍(中)

在與日本頭目齋藤季治交涉時,民團在距離交涉現場不遠地方開始列陣,齋藤一看吳祿貞這搏命的架勢,退縮了,併發出感嘆:中國尚有人在,如吳祿貞者,不可欺也。

未曾想,在吳祿貞回京後,日本人亡我之心不死,又故意製造摩擦,打這四縣主意。可憐吳祿貞還未洗掉征塵,又風塵僕僕出發了。行家一到,日本人又退卻了。在1909年9月初,《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在京簽訂,堅持了中韓以圖們江為界河的歷史事實。

與日本的外交成功,離不開吳祿貞在當地的經營,他編寫的《延吉邊務報告書》,以及繪製《延吉邊務圖》,為保全中華國土提供了堅實證據。吳祿貞因間島功績,被譽為“間島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